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答学员问》专栏
北京网友“日见精华”问:
前些日子,新闻摄影前辈蒋铎老师的个人摄影展在通州宋庄三昧艺术馆举办。在不少的报道中,蒋老的“思想是摄影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摄影是毫无生命力”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想请问一句,这句话如何正确理解?怎样在工作中体现呢?
本网编辑答:
“日见精华”:你好!
蒋铎老师的这句话,确实是至理名言,已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为正确理解这句话,我们在这里向你介绍温州日报摄影部郑晓群老师的一些体会,与你一起交流学习。
《西湖边上的一棵树》
温州日报摄影部郑晓群老师说: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过程。具体在新闻摄影上,也就是摄影记者对新闻题材的判断、分析、认知和提炼。
生长在西湖边上的一棵普普通通的小桃树,看起来的确太平常了,几乎所有生活和工作在杭州的摄影记者都没有想到它会是什么新闻,更没有想到由它能够产生什么有意义的思想。但是,杭州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却看出了名堂,且是不小的名堂。他把西湖边的一棵树和在树边活动的人联系起来,通过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影像,讲述了一个西湖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的新闻故事,不动声色中揭示了人类只有敬畏和依存自然才能快乐幸福地生活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大而泛的题材,拍摄的人很多,傅拥军以他独特的新闻视角拍出了新意和不同。这种独特的新闻视角就来自于他深邃的思想。这组作品《西湖边上的一棵树》获得了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自然环境类组照二等奖。
《笼中》
一些摄影记者认为,能够获奖的新闻图片一定出自重大题材或重大的突发事件,可遇不可求,其实不然。我的“荷赛”获奖作品《笼中》,也是缘于一次日常很普通的采访。2011年5月的一天,我去温州动物园采访一只黑叶猴产仔的新闻。在完成采访后的闲逛中,看见一只孤独的长颈鹿很无聊地在圈栏边走来走去,心被触动了一下,端起相机拍了下来。回到办公室,在电脑里重新审视这张照片时,突然被画面里蕴含的一种孤寂的美打动。我敏锐地感觉到这里面有某种可以深入的方向:动物园体现着人与动物的微妙关系,里面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又并不是原生态的,存在着种种矛盾、纠结和对立。于是我开始了有意识的拍摄,先后自费去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武汉等十多个城市的动物园。在我的镜头里,动物们那一个个形单影只的身躯、一双双忧伤无助的眼神,传递出了一种对非原生态和谐的无言控诉。而这些“身陷囚笼”的动物又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人类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也像那些动物一样,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牢笼中。比动物更可悲的是,这些牢笼很多都是我们人类自己为自己建造的。
正是找到了独特的新闻视角,从平常司空见惯的题材中挖掘出了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思想深度的主题,作品赢得了“荷赛”评委的认可。担任这届“荷赛”终评评委的复旦大学教授、国内著名的摄影评论家顾铮评价说:“这些牢笼影像其实最终反映了人类自身的处境,令人深思”。
一张成功的摄影作品的背后,一定有摄影者的思想在支撑。同样的一个题材,同样是客观的记录,新闻作品的内涵却会因作者的思想而异。善于深入思考的摄影记者往往能以独特的影像语言,赋予作品不同一般的思想内涵,使作品更具社会意义和更有感染力。可以说记者的思想决定了新闻作品的意义,记者思考得有多深,其新闻作品的意义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