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脱口秀大会》的时候不是很喜欢选手思文,主要是她的段子经常围绕着她老公。晒老公和晒娃一样,抱怨也像是换个角度的炫耀。看过这个节目的人会知道她老公程璐是《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的编剧。
不过新一季的最新一期,让我完全对她改观了,甚至生出了钦佩。这一期的主题是“对父母直说的话”,有好几位选手的主题其实相当沉重,尤其是思文。
她出身单亲家庭,跟随母亲生活,经常会见到母亲带不同的叔叔回家(李诞证实都是真事),这些都被她融进了段子里。
小时候的她发现父母离婚也能变作一件很酷的事,和同桌吵架祭出这招:“我爸妈离婚了。”
想和同学交朋友:“我父母离婚了。”
别人就会对她特别亲切,仿佛拥有了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小小年纪她就学会了给人台阶下,家中突然来了个叔叔,她会说:“妈,你不给我五块钱让我出去买吃的吗?”
听了她的段子,脑海中可以拼出她的童年拼图,那也是无数中国离异家庭的拼图:妈妈把相册里爸爸的人形抠掉,父母永远在孩子高考结束之后离婚,如果孩子复读他们就复婚,仿佛离婚是庆祝高考成功的仪式。
她讲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哈哈大笑,现场的于谦、李诞、吴昕都给她爆灯了。但是笑完之后李诞说:我有一个朋友和我说“喜剧是残酷的,笑声是危险的”,我觉得喜剧是展示或者化解残酷的。
节目里说去年思文生了一年的病,家里也出事了,经历了很多不幸福,与这些痛苦相比,比赛又算得了什么?
这大概是为什么思文让我感觉脱胎换骨了,她和老公的段子被我理解成变相晒恩爱,但她讲单亲家庭绝对不会让我有这种感受。
喜剧是把血淋淋的自己撕给观众看,想起《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女主人公本来是一个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主妇,人人羡艳的婚姻生活因为丈夫出轨一夕崩塌。当她把自己最狼狈不堪的窘境酿成笑料用来自嘲,却骤然语惊四座,大受欢迎。从此正式踏上了脱口秀演员的道路。
周星驰的电影同样,他被践踏得最狠的时候,正是观众最开心的时候。我最喜欢他电影里的一个片段是《武状元苏乞儿》中苏灿和父亲被剥夺了一切,流落街头被仇人戏弄,扔给他们一盆狗食。苏灿扒着狗食欣喜地说:“哇,有些肉丝在里面!”苏父说:“哪里是肉丝,明明是肉条哎!”
很好笑,笑完我流下了眼泪,不知道别人的感受,笑中含泪对我来说是喜剧的最高境界。《小丑》里一句歌词:“把我的辛酸化作喜悦,呈现给你!”恰是对这些“小丑”的最好概括。
“对爸妈直说的话”这期就是这样。选手皮球讲了父母冷战让孩子感觉有多恐怖,他们为了面子互相不讲话,通过孩子传话。让孩子叫对方吃饭还算正常,但夫妻之间怄气的话,比如“要死你先去死”“死了你好去找别的男人”……也通过孩子来传达,传着传着孩子就从“传声筒”变成了“出气筒”,替两边承担了全部火力,被父母一顿混合双打。
最后父母倒是打着打着孩子和好了。
这种爸妈就是我们身边随时可以看到的,因为太真实,反而忽略了。孩子长大乐哈哈地把他们编进段子里,但曾经留下的创伤不是哈哈一笑就能过去了。
而且他们也不是一味抱怨父母,王建国就从父母的角度阐述了他们的苦衷,听完竟然觉得也有几分道理。
如果把为人父母看成一项职业,工作内容是每天24小时无条件对孩子好,没有工资不说,还得给孩子花钱。比996可遭罪太多了。最后获得的是什么呢?是孩子指着自己愤愤地说:“你一点也不了解我,我恨你!”
于谦说女人做喜剧不容易,是的,不能扮丑,不能说粗口,不能玩伦理梗,在当下的舆论环境,男人女人做喜剧都不容易,《脱口秀大会》里的段子都是比较高级的。
通常高级、精英是不被认为好笑的,市井、粗俗才可笑,所以很多喜剧人沉迷于屎尿屁,我是你爸爸,对外形的嘲笑,各种歧视,我觉得这种才是过时的,无趣的。在喜剧表演里,知识完全可以就是力量。
《脱口秀大会》里很多高学历,庞博是上海交大的,思文是电子科技大的,比方说这期有位选手呼兰,哥伦比亚大学精算专业毕业,有了这个背景,他吐槽自己妈妈买p2p爆雷就显得特别好笑。它适合那种想看点文雅的、有思考的、千回百转幽默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