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热气腾腾”的新闻人

08
写稿之乐
做“热气腾腾”的新闻人
李蓓蓓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我习惯性地在电脑前,让思绪飞一会儿,连日来的喧嚣和疲惫随即相忘于伏案疾书中,虽然早已适应了爬格子的生活,但偶尔还是会想起刚刚接触新闻写作时的情景。
  2004年3月,因工作变动,我成为单位电视台的一名专职新闻记者,负责文字、摄影、摄像采编工作,相比经历过的其他岗位,这个岗位对我来说,是具有意义且丰富多彩的。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非常热爱文字,也非常渴望自己的写作水平能达到理想的高度,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力新闻人,因此,作为非新闻专业毕业的我,一直以来,注重生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是我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不二法则”。
  干过新闻的人都知道,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件既富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性的工作,尽管新闻每天都在身边发生,可是要捕捉到它,需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记得在火电企业生产分场做宣传员的时候,常常为不知道写什么而发愁,更常有因为忙碌把这份额外的工作当成负担的时候,经过这些年不断的练笔与积累,一路写来,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提炼到升华的转变过程。
  巴金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于我来说,对新闻不仅有感情,还有情节。在上岗后的第三个月,我如愿来到了湖北电力系统群星璀璨,曾涌现出众多获得过中国顶级新闻、文学、电视剧奖项的各类人才“摇篮”–《湖北电力报》报社学习。
  24岁初出茅庐的我,当年是多么地幸运,起步就能在如此高水准的学习平台上,开阔眼界、收获知识、提升水平、锻炼能力,心里一直充满了无限感激,用现在的流行语说,“想想都醉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报社“情缘”,说长好像只是眨眼的事,说短却又是满满一页纸都写不尽的话语。
  去报社报到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湖北电力报》报社,社长汪超英接待了我,汪社长是年长于我的校友,对他这位资深电力新闻人,我是早有耳闻且充满敬仰,在见到汪社长本人时,他亲切地询问了我入职后工作、生活情况,并以“勤学多练,贵在坚持”八个字,鼓励我在日常工作中多读、多看、多写、多拍,逐渐积累知识,写出好文章,拍出好作品,深入基层现场,多发掘发生在行业一线的新事物、新气象,在新闻写作路上不断提升,筑梦成长。
  如果说汪社长是我一直以来新闻写作的“偶像大师”,那么时任报社新闻部主任的许晓平老师,称得上是我新闻写作路上的重要“领路人”,虽然他工作的时候看起来严肃、不苟言笑,但是对我在新闻写作上给予手把手的指导、一对一的帮扶,及对报纸版面中每一篇文章的标题、结构、内容、修辞方法上不厌其烦的“裁剪、修正、润色”,至今时常在我眼前浮现,每当我写作出现懈怠情绪的时候,他的榜样精神都鞭策着我初心不改,笔耕不辍。
  来到报社的两周后,也是我第一次外出采访,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物、事件,既紧张,又开心,紧张的是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经验不多而错失新闻点,开心来自,可以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专业新闻人的采访工作。采访路上,许老师给我介绍了在报社的工作习惯,记者的工作时间相当灵活,在充分自主的同时,也考验着记者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从事新闻工作时间久了,每一名记者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工作经验、难以忘怀的新闻经历,都有人生值得回味的精彩片段。许老师也不例外,他与我分享了从事记者工作的“秘决”,一个记者要有广泛的信息来源网,要拥有很多忠实的“兼职通讯员”愿意提供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记者还要善于把握可用信息,提炼亮点,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采写的工作效率,随后的采访和写稿工作才会水到渠成。
  在一路愉快的谈话中,我们来到武汉市武昌区长江边的电力老社区–星光社区,“咚咚呛、咚咚呛……”未见人,已听声,进入社区大院,一支平均年龄50多岁的女子威风锣鼓队正在为第二天的表演进行紧张的排练,她们身穿红色烫金“战袍”,双手拿着鼓镲,随着指挥的手势,挥臂击鼓,伴着强劲的鼓点节奏,她们时而腾挪跳跃,热烈奔放;时而轻敲慢打,柔和灵巧,仿佛在用手中的鼓槌敲打出幸福的滋味。
  顿时,我被她们静时气宇轩昂,动时英姿飒爽的风采吸引入神,正准备与老师分享观感的时候,转身看见许老师走向观看的人群中,他拿出随身携带的采访本和笔,此时,我快步紧跟其后,说实话,当时的我内心是被动的,从来没有采访过陌生人,应该怎么开场呢?正在我暗自思忖之时,“星光社区每年都举办哪些老年文体活动?”“社区威风锣鼓队的组队初衷是什么……”我的第一次采访,就这样在许老师一连串启发式的聊天提问中展开,访问得知,星光社区是国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所属系统单位退休职工居住的社区,为让退休职工感受企业的关怀,融入企业发展的步伐,省电力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部门创建了“老年之家”、联合社区共同组建了“威风锣鼓队”,设立了棋牌室、老年活动健身室,建立了羽毛球、门球场地等,为退休职工配置了纸牌、球拍等基础设施,工作人员还时常把大家组织到一起,开展锣鼓、书画、摄影、棋牌、门球、垂钓、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退休职工尽显生活风采,共享生活之乐,每逢企业举办大型活动,“威风锣鼓队”还会受邀为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暖场、呐喊、助威,添彩,在多次参加电力行业内、外,省、市、区表演中享有盛名,这些多样的职工企业文化生活,无不透露着企业对退休职工的真切关怀之意和退休职工深深的爱企之情,这些不正是新闻价值的精髓所在吗?
  手里的笔飞速的记录着,脑海里的思绪一步步清晰,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也越来越明确,一篇题为《夕阳未必逊晨曦》(见附文)的文章随后在2004年11月12日湖北电力报第1615期2版“电业广角”中刊发。在报社学习的日子,我随老师穿梭于电力企业内外、市区的大街小巷,寻找新闻线索,采访,写稿,甚至有幸与老师一起做了一些编辑工作,才使我对记者工作有了如此的领悟力和切身的感受,过程虽然辛苦,“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是常态,但收获却在渐渐增多,感受也在不断加深,对新闻工作一种新的、更深的认识情不自禁地荡漾在了心底–“忙碌是一种常态,充实是一种幸福”。
  在报社的日子,每一分钟都是学习的课堂。从新闻标题的策划、采写理念的思考、文章结构的布局、特色亮点的突显和不同事件的描写形式,到新闻线索如何发现,新闻人物的接触,在闲谈的氛围中如何达到采访目的,过时效的新闻稿件的补救方法等等,在之后的新闻工作中,我把在学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不断应用于新闻实践中,按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成为一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电力新闻人而不懈努力。
  如今,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企业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力求把本职工作与新闻工作有效地融合,通过公司的各类会议、专题活动、部门例会、网络平台等方式,多途径、多方面获取信息,帮助自己全面、快速地了解行业动态及趋势、企业全年工作重点、近期工作动态、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等,跟踪有价值的宣传眼,除此之外,还在“热爱、勤奋、挖掘、提升”上下功夫,使新闻宣传工作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更加出彩出色。
  如今,当我手捧中电传媒集团《中国电力报》优秀通讯员荣誉证书时,连续三年为所在单位获得“优秀通讯站”奖牌、个人获得“优秀通讯员”时,获得“2017年全国发电企业最美工会”优秀征文奖时,获得《国企党建》杂志“优秀党建”文章二等奖时,党建工会、安全生产、经营发展、燃料管理等专业多篇新闻通讯、消息在《中国电力报》报纸、微信公众号陆续发表时,我备受鼓舞,又深感重任在肩。因为我深深知道,电力新闻写作,我依然在路上。
  引用“为新闻理想从未停歇”一文的语句,来重温我的新闻初心,“让我们任年华悄然流过指尖缝隙, 用文字雕琢出发电行业最华丽的印记,岁月斑驳,时光荏苒,我们用心打磨,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为国家能源集团长源广水风电有限公司)作者简介
李蓓蓓,就职于国家能源集团长源湖北广水风电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时无刻都有着震憾心灵的画面,用眼睛寻找,用文字记录,用镜头发现,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动瞬间。就职于国家能源集团长源湖北广水风电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时无刻都有着震憾心灵的画面,用眼睛寻找,用文字记录,用镜头发现,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动瞬间。
附文
夕阳未必逊晨曦
——记刘庆余和他的星光俱乐部
李蓓蓓
  “咚咚锵,咚咚锵……”10月22日,在武昌江滩公园,一片喧天锣鼓吸引了行人驻足观看。
  “哇!这是哪里的锣鼓队,这么精彩?”
  “嗨,你还不晓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星光威风锣鼓队!”
  ……
  以“七十岁的人,四十岁的心”来形容星光俱乐部负责人刘庆余,一点也不为过。
  刘庆余退休前是武汉供电公司中层干部。前年,老人们纷纷请他“出山”,单位领导也“三顾茅庐”,让他出任武昌积玉桥四清里社区星光俱乐部(武汉供电公司退休职工武昌活动中心)的负责人,为老年工作贡献余热。
  当时,俱乐部“一穷二白”,既无办公场地,又无活动经费,一切得从零开始。上任伊始,刘庆余走街串户,在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后,提出“单位安排一点、街道给一点、会员交一点”的办法,解决了经费难题。自此,俱乐部先后成立了“威风锣鼓队”、“鞍山腰鼓队”、中老年合唱团、民乐小乐队、舞蹈队、京剧中老年合唱团等系列演出团队,并设立了文娱、室内保健活动室。
  星光俱乐部是于2002年7月成立的,目前已有武汉供电公司离、退休职工以及小区部分职工家属和下岗职工的会员近百名。
  沿着蜿蜒小路,笔者随刘庆余来到位于积玉桥街电业小区。阳光下,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小聚在一起,或聊天,或下棋,好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武昌供电公司退休办的王军说,星光俱乐部未成立以前,小区可不是这样秩序井然。当时,社区里的麻将室,每人每次收费1元。老人们闲来无事,每人每年进麻将室的费用近400元,久而久之,人们认为这样不划算,于是不进麻将室,改在房前屋檐下,影响了社区形象。长期的“风餐露宿”,也影响了老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此,刘庆余想办法为老人们“争”得了一席免费活动之地,同时设置了免费茶水等。然而,“全免麻将室”的开张,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威胁要砸掉星光俱乐部的麻将室。那段时间,刘庆余硬是顶住了压力,坚持了下来。
  俱乐部的老人们大多像刘庆余一样,都是文体活动的“发烧友”。每周二、四逢“威风锣鼓队”训练时,他们都会早早到场,架鼓、举旗……做着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那认真劲儿,一点儿也不亚于训练队员。
  每周一、三、五,俱乐部还组织小区离退休医务人员上门为老人义务量血压,并宣传常见病的预防办法和保健知识。一位患高血压的老人感激地说:“俱乐部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不仅解决了老年人腿脚不便出门难的问题,还节约了开支。”
  一路风雨一路歌。两年来,星光俱乐部的锣鼓队、腰鼓队分别参加了供电系统、东湖开发区等单位组织的十几次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观众有上万人。
  一位内退不久的职工动情地说:“原先在职,单位也没这么多活动,现在退休了,业余生活比上班还忙,心里真舒畅呀。”
  在刘庆余家里,笔者发现在他保存的一箱荣誉证书中,一本“2004年度省电力公司离退休职工先进个人”的烫金荣誉证书格外夺目,它是对一位老共产党员发挥余热、执着奉献精神的充分肯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