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采访》专栏十六
记者采访时的“记”与“不记”
刘国昌
与几位老记聊起采访,其中说到在采访现场是否记录的事儿,各位有不同的看法。
甲:我是现场记录的,总怕事后记不全,影响写稿。
乙:我一般不在现场记录,总怕被采访者紧张。他一看你把他说的话都记下了,担心有错或不合适的地方,就不大爱说了。
丙:我是用录音笔解决这个问题,采访后根据录音整理后再写稿。
丁:依我看,是不是当着被访者的面记录倒不是什么要紧的,在写好稿后让他看一看就行了。如果怕被采访者紧张的话,刚开始就跟人家将讲清楚:“稿子写好后还要请你看一看的。”这样被采访者也就放心了。
四位所言,各有道理。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国内外记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前苏联著名记者爱伦堡(1891-1967)曾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最好不要当着对方边听边记,以事后记录所听到的一切为好。因为对方看到自己说的话被人记下来时会感到紧张,这样他讲的内容可能不是鲜活的,而是貌似“应该说的”话了。
爱伦堡的看法,与上面“乙”的看法接近。
到底应该如何呢?
依我看,恐怕还是因人而异为好。
如果被采访者见你记录他的话就紧张,那你最好换个方式采访。
如果你记忆力好,全凭事后回忆整理,那你就照此办理。
如果你用录音笔能解决问题,那就更好了。
然,需要补充一点是,记者要想采访顺利,能获得“真料”,最后和被采访者交朋友。朋友之间,无话不说,也没什么忌讳,能开怀畅谈了!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系列阅读《说采访》专栏一:每一次采访,都是通往另一颗心的“路”
《说采访》专栏二:“现场感”和“专业性”是核心竞争
《说采访》专栏三:做的功课越足,沟通的话题就越多
《说采访》专栏四: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好记者是苦出来的(上)
《说采访》专栏五: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好记者是苦出来的(中 )
《说采访》专栏六: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好记者是苦出来的(下 )
《说采访》专栏七:重起你的新闻脑
《说采访》专栏八:真实的故事
《说采访》专栏九:采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毕季龙如沐春风
《说采访》专栏十:在钓鱼台国宾馆理发室采访陈香梅
《说采访》专栏十一:稿子不多怎么办?采访去!
《说采访》专栏十二:重启新闻脑,当个好记者
《说采访》专栏十三:说说新闻采写中的“激情”
《说采访》专栏十四:如何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
《说采访》专栏十五:如何采访文化名人?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