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是美国第37任总统,其任职时间是1969年–1974年。
尼克松一生致力于美国政坛,做出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在1952年以著名的“跳棋演讲”获得巨大成功,并顺利当选美国副总统;直至1961年1月20日,尼克松一直担任副总统,而时任总统是艾森豪威尔。
1969年1月20日,理查德·尼克松宣誓就任美国历史上的第37任总统。当时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因此尼克松上任后,立即着手安排逐步将美国军队撤出越南。并与1973年1月27日,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29日,美军完全从越南的南部地区撤出。至此,这场在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结束。
尼克松上任之初就已经意识到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是美国经济的三大严重问题。为了维持美元的经济霸主地位,对内控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尼克松采用了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为依据的新经济政策,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1969年,尼克松就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出现了。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 , 重建大国间的 “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 “美、 苏 、 西欧、日本和中国” 为中心的 “国际新秩序 ”。
而在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主席也决定和美国加强关系。此时,尼克松为遏制苏联力量,转移国内民众对越战的不满情绪,也想与中国走得更近。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在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提前向他伸出手的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们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说:“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越过了一个大洋,越过相互敌对20多年的握手,这表明中美关系从此将揭开新的一页。”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东西方握手跨过1万6千英里和20年敌意之桥梁。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尼克松对毛泽东极为崇拜,完成中美建交后,回到美国的尼克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曾欣然的引用毛泽东的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是今日,就在此时。”
因此,评价尼克松只有一句话:尼克松是一位站在美国立场上务实干事的总统。当然了,说到主义,似乎还不够格。
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1.国际上,美国60年代后期,由于美国侵略越南,战争中惨遭打击,军力大削弱。
2.国内,美国陷入空前的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
针对上述问题,新上台的尼克松决定在对外政策方面做重大调整,提出美国收缩战线、越南战争越南化、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新亚洲政策”,史称“尼克松主义”。
在历史上什么是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点是:结束越南战争,在亚洲进行战略收缩,加强欧洲,抑制苏联的扩张,维护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既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