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去看了《何以为家》,哭惨了!

终于去看了《何以为家》。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部文艺片,在《复仇者联盟4》和《大侦探皮卡丘》的夹击之下,竟然获得了3亿票房,非常不可思议。
我记得电影刚上映那天,电影院只有三场排片。
随着口碑扩散,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票房也在节节攀升。
这或许说明口碑真的在发挥作用,而“好电影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我不敢下这个定论,但这是个好的迹象,也希望有更多的好电影可以被引进。
01
回到电影。
这部片子的导演娜丁·拉巴基是这几年颇受关注的黎巴嫩导演。
她的上一部作品《吾等何处去》也曾入围了戛纳电影节。
《何以为家》是她的第三部长片。
这个片子真正的名子应该是《迦百农》,这是《圣经》中的一个地名。不过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迦百农”在英文和法文中都有混乱和失序的意思。
而这部电影,讲的正是一个失序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在法庭上状告亲生父母,因为他们生了他。
随着倒叙的展开,我们得以走进赞恩的生活。他和父母,以及六个妹妹生活在贫民窟中。
他没有学上,小小年纪,在房东的商店里打工,给附近的邻居送煤气罐,和妹妹们上街兜售零食。
他勇敢、倔强,力图保护妹妹的安全,但十一岁的妹妹还是被嫁给了房东,并因为怀孕去世。
他与父母决裂,开始了一场流浪。
在不被关心和在乎的家庭中成长,他没有变得冷漠,反而仍然保持天真、善良。
他照顾叙利亚难民拉希尔的小儿子,像个小大人一样,抱着他四处寻找出路。
电影的剧情并不激烈,有很多镜头,只是静静地跟随赞恩的游荡。
最后,赞恩因为手刃房东而被关进监狱,并在电视节目的鼓励下,状告了自己的父母。
此时,他的妈妈又怀上了一个孩子。
02
导演在片中处理了许多社会议题。
包括未成年人的包办婚姻,外来务工妇女的生育权,难民的合法身份,人口买卖,以及底层人民的贫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中被放到最中心位置的,是赞恩的诉求。
他在给电视台打电话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和殴打,链子、管子和皮带。我听过的最温柔的话是‘滚,婊子养的!’‘滚,你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
当法官问他对父母有何要求时,他再次重申:希望他们不要再生了。
赞恩对父母的控诉,其实是对生活的控诉。
那么,他的父母,真的不爱孩子吗?
他的妈妈在法庭上回应嫁掉十一岁的女儿时,哭着说道:
“你有什么权利批评我?你有我这样的处境吗?我经历的你经历过吗?换成你是我,早就上吊自杀了。想象一下,给孩子喂糖水,因为没有别的可喂。为了让孩子活,我宁愿犯下一千个罪行。他们是我的孩子,没人有权利批评我。”
赞恩的父母也生活在泥沼里,他们确实有很多不得已。
谁也无力回答如何解决贫困,如何解决这个国度的混乱,所以,退一步,至少有一点可以做到,那就是少生,至少不用让无辜的生命一生下来就受苦。
这也是电影没有解答的困惑:他们为什么要一直生呢?
是因为没有避孕工具吗?还是因为宗教信仰不能避孕?或者在他们的观念里,多生孩子可以改善生活的处境?
电影缺少父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让天平稍稍有些倾斜。另外,将电影所展现的全部社会议题,最后只指向“不要再生了”一个出口,不免有些单薄。
但除此之外,电影是非常动人的。
这份动人,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真实。
电影选用了一种比较克制的叙事手法,特别是赞恩流浪的部分,大量的跟拍使得电影获得了近似于纪录片的质感。
另外,当我们看完电影,发现赞恩真的是难民,电影中的许多情节,他真的经历过时,那种真实所带来的重量,让人百感交集。
这或许就是写实主义的力量,虽然虚构故事可以天马行空,但我们对自身所处的时代,永远会有一种特别的关注。
当然,还有赞恩的表演。是他让一切都变成真的。
最后,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这么多人,其实还是在于它对人性的赞扬。它讲的是一个被忽视、被损害的孩子,依然以热情和善良去面对生活的故事。
并且,他是真的。
因为他是真的,所以最后的那一抹笑,如此动人,甚至可以给人力量。
如果你还没看,要去看噢。
最后,大家记得给【魏小河流域】星标噢~~
晚安。
明天继续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相关阅读:
太惊艳,我要吹爆这部成人动画
5月电影这么多,最想看这7部
读了两遍,这本书必须打五星 | 不止读书第一期
-the end-
魏小河,一条未知终点的河。
*魏小河流域,前身为「不止读书」。
从读书开始,尝试不粗糙的生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