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有什么风俗?
壮族三月三节日起源介绍: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日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风俗习惯: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延伸阅读
壮族三月三有什么风俗?
1、吃五色糯米饭:在三月三之前,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然后做成白、黑、红、紫、黄、紫五色糯米饭。
2、碰彩蛋:彩蛋就是把鸡蛋煮熟之后然后染上色。男女手上拿的彩蛋是传情之物,如果男孩对某个女孩感兴趣,就会拿彩蛋去碰女孩手中的彩蛋,但是女孩没看上,就会用手握住不让男孩碰。当然女孩也看上了,就会让男孩碰。彩蛋碎了之后,两个人就一起把彩蛋吃下去。
3、抢花炮:每只参加的队伍人数要有八人,队员要有技巧的躲避各种攻击之后冲进对方的炮台,将花炮放入对方炮台算得分。
4、绣球传情:绣球是赶制的,然后用十二花瓣变成一个圆球,十二花瓣表示十二个月份,上面有那个月份的花朵,当然绣球还有其他形状的。把豆粟或棉籽装进绣球里,然后连一根丝带,装饰珠子,表示纯洁的爱情。
5、打扁担: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表演的人手里拿扁担,围在长凳等旁边,表演的人会根据节奏敲击板凳,或扁担。打扁担是壮族人民表达对美好的一种期盼。
三月三有什么习俗?
1、举行庙会
在靖江有一句谚语说:“三月三,上孤山”。每年农历三月三,孤山上举行庙会。善男信女们这天会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带着香烛纸马早早上山,焚香许愿,整个庙都香雾袅袅。
2、赛歌
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歌会,是全国唯一一个将三月三列入法定假日的地区。广西壮族人民的三月三歌圩节,是他们除春节和中元节之外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广西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这一天,人们看舞龙狮、吹笙击鼓、跳篝火晚会,不过,赛歌还是他们最爱的一项。
3、荠菜煮鸡蛋
民间有“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农历三月三,摘荠菜,煮鸡蛋。荠菜煮鸡蛋作用很多,可以祛风湿、清相火、防春瘟,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等。
4、情人节
三月三是壮族的情人节,而从这意义上又衍生出很多节日,它是壮族人非常盛大的节日,而壮族三月三的习俗非常的多,如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板等也是有趣的节日活动。
5、集体渔猎
三月三瑶族称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6、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壮族节日娱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非常出色的打扁担演员,妇女动作轻巧优美,男子动作刚劲有力,在三月三这天进行活动“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7、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绣球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个绣球连成一个圆球形,一个花瓣代表一个月份,上面绣有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三月三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来历: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壮族“三月三”的歌圩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据说刘三姐是壮族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每到“三月三”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栀子,用这些植物的汁来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物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