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刘瑞敏
编辑|黄传安
图片|网络
俗淳味正袁家村
作者/李友昌
从秦岭到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西周建立后,历经秦朝、西汉,直到隋唐,关中地区始终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沧桑的黄土地,如同厚厚的中国历史书,承载着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安,作为历史上曾经最繁华的都市,更因十三朝古都而闻名世界。周边名胜古迹比比皆是。
陕西有一句民谣:“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秦始皇陵兵马俑闻名于世,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的九嵕山上,还有一座气势恢宏的陵墓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昭陵建设持续了百年之久,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在九嵕山下,世世代代生活着一群守陵人,形成了一个不大的村庄:袁家村。当地自然资源的贫乏使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历经一千多年仍一直在贫困中挣扎。查阅袁家村资料,我看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袁家村的照片和中国很多贫困的农村一样,房屋低矮破烂,村民们满面愁容,是一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穷则思变,七十年代,老书记郭裕禄带领村民打井找水,积肥改土,粮棉产量跃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贫困帽子。八十年代,袁家村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很快成为陕西著名的“富裕村”。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甚至在西安都成立了房地产公司。” 袁家村 ” 三字是时任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题写的。直到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高耗能、高污染的村办小企业陆续破产倒闭,袁家村也逐渐成为一个“空心村”。继任的郭占武书记带领村委会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在原来只有几家农家乐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壮大,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第一品牌,每年游客超过六百万人,村民收入达到十亿。
从西安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到高速公路袁家村出口。陪同人员介绍说:以往这里只有四车道出口,经常堵车,现在改成十车道出口,才缓解了拥挤状况。车子随车流朝袁家村方向行驶,道路两边是望不到边际的果园,果树上面正挂满了密密麻麻的苹果,使秋天的田野上多了几分喜庆。车很快停到了宽大的停车场。
下车抬头看去,袁家村已在眼前。漫步在村里的街道上,感受着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热闹。两旁的房屋店铺,既传统,又时尚。
村民收集了一些砖雕木雕等旧门窗老物件,依托当地丰富的仿古建筑材料,用老砖旧瓦,旧门窗,饰以老物件,在原来的建筑风格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得这些房屋看上去古色古香,传统关中民居的味道十足。同时,偶尔混搭的建筑风格,有个性的装修,别出心裁的招牌,使得这些房屋在传统特色中又有几分现代时尚。村街道上的大青石板上,沟壑纵横,显示出年代的久远和沧桑。路旁设计的小水沟,如同皖南八卦村的村街一样,清澈的溪水潺潺流动,给村庄增添了许多灵动和生机。
在村史馆里,村长王创战用质朴的语言,介绍了袁家村从七十年代的贫困落后到今天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蜚声中外的发展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怀旧情结等固然是袁家村成功的诸多要素,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村干部们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甘于奉献才是袁家村成功的主要原因。
时近中午,我们到窄窄的美食街参观游览。满街随风飘荡的各种风味小吃招牌下面,是一间间狭窄的特色小吃门面,每间门口放几张桌凳,早被游人坐满。很多人干脆手拿食物边走边吃,还没有吃完,看到另一种心仪的美味,又停下来购买。满街的飘香、熙熙攘攘游的游人,让人恍然间有过年的感觉。我们也挤进了这样的队伍中。很快我们几个人的团队被挤成单兵游勇,大家分别报出所在的美食店铺,可总是互相在人海中找不到位置,只好在电话里约定,午饭爱吃什么自行解决。
袁家村所有的商铺都是明码标价的,无论门口的顾客队伍排了多长,价格质量不会有变化。很多商品现场加工,有几分像行为艺术,吸引了不少人气。炒好的辣椒,放在店前的石磨上,毛驴拉磨,细细磨碎,那种香味已经在空气中飘散开来。香油古老作坊里,炒好的芝麻用木头固定好,加上大小不一的木塞,用长长的原木猛烈撞击木塞,麻油在木头的撞击中沥沥渗漏出来,那种植物油的浓郁香味直入心脾。袁家村是一所互动的场所,你可以替代村民参与加工,学习做各种手工,店员总是友好耐心地指导,让游客充分体验体验一下这种参与感、成就感。当辣椒面被滚烫的热油浇上时,那种吱吱作响的香味,那种货真价实的颜色,那种妈妈的味道,使得忙碌制作的村妇,恍然间成了自己的外婆、妈妈,让顾客欲罢不能,蜂拥购买。
在一家店铺的狭小阁楼里,村书记郭占武匆匆接待了我们。当我提出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如何防止恶性竞争等问题时,他答道:“这些问题早期普遍存在,我们也是在探索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原料供应上,我们由放任自流到严格统一管理,确保质量关。因为食品安全是袁家村发展的生命线,村民们都认识高度统一,形成共识,互相监督,严格执法,效果特好。至于恶性竞争问题,我们严把准入关,保证小吃风味独特,各具千秋,杜绝雷同。同时我们引入股份制,生意兴隆的店铺,其他人可以入股分红,每家店铺门口,都有标牌公示股东名单,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模仿、雷同、恶性竞争等现象”。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灵活处理各种矛盾,放弃自己各种入股分红机会,一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也是郭占武书记在村民中威望很高,形成众星拱月格局的原因。这种状况反而有助于他高效便捷处理各种问题。
夜幕还未降临,袁家村的商铺、饭店门口的大红灯笼和路灯都亮起来了,大街小巷里人流如织。我们选择一家叫做“大敞锅”的火锅店,围绕火塘样式的铁锅边吃边聊,大家纷纷交流中午小吃的美味和对袁家村的印象,感慨万千。一旁的老板也过来介绍从四川过来创业的经历,如同沸腾的铁锅,五味杂陈。饭后我们继续逛街,在一家酸奶店前,人们排起了长队,很多人口里吸着酸奶,手里还拎一捆而去。王创战村长介绍说:这家酸奶口味独特,原来店内自己加工,根本供不应求,后来就成立了酸奶合作社,吸收村民和商户入股,扩大规模并进行规范化生产,现在已经成为袁家村带领村民集体致富的一张靓丽名片。这种合作社模式,如今在袁家村得到推广,村里已经先后成立了三十多家各种商品生产销售合作社,村民们通过入股参股,走上了集体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们在一家叫做“田间”的旅馆安营扎寨,旅馆不大,布置却很典雅,细节上很是用心,红酒瓶子瓶底被磨掉,成了别致的灯罩;干花摆放到村妇的笨拙的针线盒里,显示出很浓郁的艺术气息。深秋的夜晚寒气很重,但室内的地热效果好得有些夸张。与同伴互道晚安,洗漱完毕后,我决定独自逛逛深夜的袁家村。
宁静的夜晚,在皎洁清冷的月光下我独自漫步。街灯依然明亮,红灯笼依然闪烁,可是街上已少有行人。很多店铺门口的商品依然摆放在摊位上,摊主已经不见踪影。我在空无一人的小摊前矗立良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们梦寐以求的现实就这样突兀出现在面前,不仅让我们感到贴心的舒适,也让到处是防盗门、防盗锁和监控器的城市汗颜不已。我随意步入一个雅致洁净的小院,步入空无一人的客厅,干净简洁的摆设,简单的生活用品,几本书,几把舒适的椅子。这里的一切仿佛提示,你可以随意坐多久。甚至房间里的门都是开着的。
这些熟悉的场景,恍惚间就到了老家,等待母亲从邻居家串门回来。我在院子里的长凳上坐了下来,邻居的小院甚至整个村街灯光错落有致,又很柔和地与皎洁的月光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村庄多了几分朦胧,几分神秘。远处酒吧街上的音乐若隐若现,旁边的茶几上一只黑猫漫不经心地看了我一眼,算是打了招呼。这种夜不闭户不仅让人放松,让人舒适,甚至让人感动。
袁家村这样简单朴实的生活,美食也是家常便饭的精致化。可这里却让你感到文化的厚重,民俗的朴实和博大精深。如同进入一所年代久远香火缭绕的寺庙,你可以看尽里面的一切,可你并不能顿悟佛教里的精妙。
返回“田间”,漂亮的老板娘正在大堂里闲坐,看到我深夜回来,便热情招呼,并泡上一壶红茶,我们在茶几边聊了起来。她原来是从外地过来创业,自己设计的旅馆风格不仅让自己喜欢,也让客人满意。旅馆不大,基本每天都能客满,她很喜欢这里闲散的生活。与很多住过的客人,都成为了朋友,他们也会不断把新朋友介绍过来。说到村支书村长,也是满脸崇拜,正是他们打造的繁华舒适的环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还吸引了大批外来资金和人才,使得袁家村能够持续繁荣。
袁家村火了,郭占武书记也忙着接待各地考察的政府官员、公司老总和学者,一些地方忙于复制袁家村模式,却很少成功。也许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了袁家村的美食、民居和繁华,看到了袁家村华丽的外表,而进行简单复制,却没有感受到袁家村的血液、神经、骨骼和甚至灵魂。
远处的大楼上灯火通明,老板娘介绍说,随着袁家村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批时尚前卫的年轻精英也进驻袁家村,他们正在用高科技、新时尚助力袁家村,让袁家村走到西安,走向全国;让袁家村走进网络,走向世界。
早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去,我们向安静的袁家村辞行。车子在苹果园里穿行,还没有到达高速公路,对面的车道上旅游大巴车、私家车等各种车辆已经浩浩荡荡奔赴过来。抬眼看去,东面的彩霞已经染红了半个天际,仿佛预示,俗淳味正的袁家村又迎来了热火朝天的一天!
作 者 简 介李友昌,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临泉二中工作,安徽省人大代表,临泉县人大常委,阜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
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董守和 依凝 丁铭春 周耀华 熊建华
艺术顾问 :陈超 龙怡珍 黄国梁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副主编:杨青 吴开岭
财务部主任:李惠
策划部副主任:冯永谦
制作部主任:妙妙
审核部主任:空谷幽兰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编委:次 央 肖 龙 杨雯兰 孟丽华
魏来安 滕新晶 問 問 胡文举
傅沐辉 段鹏尧 黄传安 叶彩虹
小 黑 龙玉波 陆 悦 袁 非
独孤白 卫 云 吴秀珍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