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刘瑞敏
编辑|曾庆忠
图片|网络
悼念慈祥而伟大的母亲
作者|王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昨天在下乡的路上,突然接到大姐的电话,说母亲快不行了,由于母亲一向身体不好,近两年又患有老年痴呆,我们以为大姐是大惊小怪,便没有立即赶回家。可等我下班回到家里时,母亲已经走了。此时此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呆呆地站在母亲面前,不禁失声痛哭:“老娘,您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啊!难道不想在这世上多呆一阵子吗?没有什么要与我们交待一下吗……”直到晚上来了道士先生,我才回过神来,母亲这次是真的走了,走得那么平静、那么从容,再也听不到我们的呼唤了,阴阳两相隔,我们悲痛欲绝…… 母亲一生命运坎坷,从我记事时起,外公外婆在我们家居住,据说外婆和外公先后生了好几个子女,但仅有母亲一个人生存了下来,母亲头上有一个姐姐在19岁那年出了意外事故。从此,外公外婆便成了五保,母亲靠打工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可想而知走过了一段怎样艰难的岁月啊!母亲没有兄弟姐妹,在我们印象中,母亲很少走娘家,仅仅与娘家一个闺蜜保持长期往来,在娘家基本是举目无亲,真正的“一切靠自己”“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母亲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但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她坚强独特的个性。外婆在世时曾经常说,母亲既是她女儿,又是她儿子,从小就很独立,生活的重担基本都由母亲承担。那个年代,生活极其贫困,外婆没有儿子,全家人都被人瞧不起,但母亲一生聪明能干,性格好强,做任何事情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即使失败了,也不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所以深受大家的佩服。据母亲的闺蜜——我细娘说,母亲年轻时在娘家那一带是出了名的会插田,农村的农活都难不到她,连犁田、耙田、打柴这些男劳力干的活,母亲都会做。而且母亲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村里每次组织宣传队下乡表演节目,都是母亲打头阵,受到附近地区村民的喜欢和好评。 母亲二十多岁的时候来到父亲家,虽然父亲在公社工作,但我们家大口阔,当时全家九口人生活,而父亲当时每个月工资仅20多元。由于父亲每天要上班,总是早出晚归,家里的事情,以及种田种地基本由母亲操持,我们姐弟四人成长的每一步,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消耗着母亲的心血。
母亲一向身体体质较差,然而她非常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父亲总结母亲没有独自开支超过一百元钱,穿的吃的、用的都是最廉价的,30多岁的时候由于家里困难,干脆选择吃素食,从此鱼肉浑食不沾。由于长年累月吃素,营养跟不上,母亲身体更是吃不消,经常生病,几乎每年都要上几次医院。由于母亲一直住在乡下为家庭忙碌,连县城都很少去,有几次我们准备带母亲外出旅游,放松一下心情,但母亲不答应,说自己晕车,记得有一年我租车带母亲到黄梅五祖寺转转,母亲果然在路途晕车,勉强到达黄梅后,母亲吐了一车,只好匆匆原路返回。虽然长年拿着“药罐子”,但母亲从未有过怨言,也没有给我们增添负担,每次生病都不愿看医生,总说小病小痛不碍事。如果确实病情加重,我们强行带她到医院,她才将就去,而且身体稍微有点好转,她就要求出院,总借口那是老病,只能是边医边养。平时有什么三病四痛,她总是自己找偏方缓解,从未在我们面前怨天尤人,而且总是感叹:“现在相比过去,大家过的都是神仙日子!”母亲还教我们要心怀感恩,感恩生命中的贵人,感恩赶上了好时代。即便是五年前,母亲患上了肾结石,最后在武汉中南医院做手术,她没有发半句牢骚,总说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本来那次手术很危险,医生也没有抱太大希望,结果母亲却奇迹般活了下来,而且恢复得较快。这与她豁达大度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母爱是深沉的,蕴藏着丰富的感情,蕴含着无私的大爱。母亲读书较少,只上了四年学,却对我们百般呵护,让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我记事时起,就看见母亲每一天都在为我们忙碌,不是在田间地头忙着种管庄稼,就是在家里操持家务。而且母亲一生喜欢干净、整洁,总是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直到我们参加工作,有时候还是母亲帮助我们洗衣服,总是把房前屋后、大厅、厨房、卧室得井井有条。更感激的是,母亲经常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的几句口头禅,让我们受益匪浅。如:“蹲下来是为了跳得更高”“有缘无缘,一切随缘”“宁可让人有余思,不可让人有余恨”“吃不穷、喝不穷,计算不来一世穷”“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思想纠结的时候,母亲总是用这些名言,教导我们遇事别急别慌,不妨多换几种方式方法;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自得其乐;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要学会计划在先、会“打算盘”;做人做事留点余地,给彼此一个台阶下;人与人之间交往,主要靠缘分,无需执着……每当迷茫的时候,我会想到母亲的口头禅,用来激励自己、改变自己,指引自己不忘初心、且歌且行……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为乐,善莫大焉。母亲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格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平时省吃俭用,也要救济比自己困难的人。我们老家湾里以前有位细婆老年时眼睛几乎失明,她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由于细婆嘴巴得理不饶人,有些信口雌黄,人家都懒得理她,但母亲经常上门帮老人做饭、洗衣服,我们都表示不解,可母亲说:“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年龄大了需要别人帮助,我们力所能及帮助一下细婆,也是应当的。”母亲乐意照料老人,也特别喜欢小孩子,我们湾里有两户人家的孩子,基本有空就到我们家来了,母亲总是义务帮忙照看,原因无别,一方面母亲喜欢孩子,另一方面母亲格外细心,把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从未有过摔伤、感冒的现象,后来全湾的人都想母亲帮他们带孩子。 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我们多么希望母亲能再活几年,大家一起继续过幸福美好的日子,我们再尽点孝心,可是无情的现实,只能化作我们对母亲永久的追忆。母亲,愿您一路走好,我们姐弟会从悲伤中走出来,从深切的思念中走出来,继续照顾好父亲的晚年,继续我们漫漫的人生旅途。您是我们今生最牵挂的人,祝愿您一路走好,我们会经常到您的坟前,扫坟墓、烧纸钱,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不再有疾苦和病痛。
作 者 简 介
王剑,笔名:砺剑锋,乡镇干部,男,1976年生于蕲春,自幼爱好文学,曾参加湖北电大函授,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社会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通讯员工作,近年采写了大量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冈日报社模范通讯员。在写新闻报道之余,还坚持写作散文随笔。近年来,有不少的文章见诸报端。文字散见于《黄冈日报》《鄂东晚报》《湖北党员生活》等报刊。现为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社签约作家
杜明月 龚铃洲黄祥银王亚欣赵达
徐非也 葛张尚洁 张译丹 郭榕亭
王志娇 史忠华张小利 张忆苏 杨飞
朱钟昕 刘瑞敏黄晓梦 刘胜彪 许江
张靖
(名单持续添加中……)
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林膑 董守和 成再耕 邓复华 依凝 丁铭春 王征祥 周耀华 熊建华
刊物艺术总监:龙怡珍
微刊艺术总监:陈超 曾寿
艺术顾问:王远笑 罗强英 胡瑞忠 左上勋 邓英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常务副主编:妙妙
副主编:孟丽华 肖龙 段鹏尧
编辑部主任:黄传安
编辑部副主任:滕新晶 叶彩虹 王亚欣
审核部副主任:刘瑞敏 陆悦 魏来安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推广部副主任:杨雯兰
策划部主任:冯永谦 许江 吴开岭
财务部主任:李惠
编委:杨青 次央 問問 胡文举 傅沐辉 秦辉 小黑 龙玉波 袁非 独孤白黄苇 卫云 吴秀珍 陈立国
单位支持:
一、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二、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
三、CCTV我爱你中华网络电视频道《放飞梦想》栏目
四、中国现代作家协会
五、北京写作学会
六、辽源市东辽作家协会
七、白城市镇赉作家协会
纸媒支持:
《西部散文选刊》《作家文学》《中国现代文化报》《白鹤原》
网站支持:
CCTV我爱你中华网络电视频道、中国创新文学网、《人民日报》人民号、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百度百家号、一点资讯、《中国现代文化报》、315消费文化网、中国现代文化网等。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西部散文选刊》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