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塘之间是家乡
作者简介
卢锋,岳阳平江人,90后教师。
平江县城西门而出,沿昌水而下,行往百里至平汨交界处——大仙庙,河道来了一个几字型急转弯,把时丰坪紧紧抱住,使之形成了一口百亩大塘,名曰:周公塘。此塘形若葫芦,传说,八洞神仙戏耍于洞庭,铁拐李的宝葫芦跌落,由此撞击形成周公塘。洪武之前,塘本为周姓人所居,故称周公塘。洪武三十八年,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移入大量异姓居民。历史发展到今天,周公塘已有卢、林、熊、黄十三姓。
周公塘,因塘得名,最有名的也是这口塘;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从有记忆开始就有了塘的印象。绕塘而行,基本上就可看清全村的轮廓:傍塘而立的大樟树、历史悠久的古庙、书墨飘香的学校……沿塘风光,定是让人不虚此行。祖辈说周公塘有八景十三园,然时光荏苒,物转星移,某些细小处可能已无从考证,但现在仍有不少古迹仍旧保留下来;它们沉淀着过往,在岁月的洗礼下,愈显厚重。
绕过塘角的那棵大樟树,从下半截沿路往上走,转角上来可看到一棵千年古枫,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其婆娑的枝叶旁立着一座小庙,名曰:姜相祠。姜相祠的由来已不可考,但也算得上是历史悠久了。
姜相祠,顾名思义,供奉的庙神是姜相。姜相何许人也?其实,这位大神现在很多人都比较熟悉。有传说云,姜相,即姜太公,就是《封神榜》里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据载,姜子牙72岁时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俗称“太公”。后又辅佐其子文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前面讲到周公塘得名由来,一因塘,二因周姓;武王建立西周,其后裔姓氏就有周姓。追根溯源,姜相祠的由来或许也隐约可见端倪。
与塘隔岸相望,庇荫于古枫旁,和学校比邻而居,千百年来,姜相祠就是这样默默伫立,护佑了世世代代的周公塘人。古庙旁边的小学是我的母校,也几乎是所有周公塘人的母校,我上小学时,学校的旧礼堂还没有拆,学校的大型活动几乎都在这里举行,礼堂的最里面有个二层的小阁楼,那时候学校厨房烧的柴火就堆在那里。有些东西,因古老而神秘,也因纯真而懵懂。其实,礼堂背面就是姜相祠,有小孩搬柴时会透过破旧的门板望过去,看见的就是庙里供奉的大神背面,看着也着实有些可怖。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礼堂愈发显得神秘,连带着礼堂背后也愈发让人敬畏。
沿塘往上走,走到塘的尽头再往上,接近村尾的地方有一棵枫树,枫树很粗,需两三人合抱;犹记得小学春游,三五成群捡枫结坨(即枫树球)的场景;最是无忧少年时。枫树的另一边有一座庙,叫泉神庙。此名因庙后的一眼泉水而得名。据碑上记载,泉湖为古代泉水倒湖,湖内涌泉数处,泉水长年不干,宋代时改湖造田,最后仅剩这一眼。据祖辈讲,正是这一眼泉水,养育了周公塘人。直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仍旧要每天去那里挑水喝。且该处的很多农田逢旱季时都要依靠泉水灌溉才能保证庄稼收成。
听老人说,泉湖里以前会涌出金碗金筷金匙等物,若有谁家办喜事,只需提前祷告敬拜,泉下就会涌出金碗等物,事后归还即可;慢慢的,这也成了村里的一种习俗。但是,后来因人见物起利,还时自己藏私,没有全部还回去,自此以后,这些金物便再也没有浮出来过。
除塘之外,两座古庙俨然成了周公塘的另一标志。庙虽不大,但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也有村民会赶早敬拜,求家人康健,游子平安,孩子学业有成……久而久之,其庙渐渐盛名在外。前些年,村领导组织重修古庙,亦可见其诚心。重建后的姜相祠,比塘而居,俨然是一名卫士,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古庙的历史沉淀在时光的长河中,于苍老中见醇厚,于喧嚣下显宁静, 默默地伫立着,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
本期图片:卢树仁
投稿邮箱:3521337216@QQ.com
1479388035@QQ.com
小编微信:xiaoxiangzj20161111
苹果手机长按下图二维码输入任意金额
务必在添加留言处写上自己及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