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是如何解体的?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苏联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
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战略终于在八九十年代对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延伸阅读
苏联是哪年解体的?
苏联是1991年12月25日解体。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同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以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取代,象征着苏联正式解体并不复存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3] 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3]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4]
原因
至于改革失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在2015年归结为两点:一是起步太晚,等到他上台启动实质性改革,对积重难返的苏联模式来说为时已晚;二是急于求成,他推动的改革开始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当时苏联社会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政治
体制僵化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国家带头开创的个人集权制、任期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斯大林模式)全面背离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原则,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8]
斯大林
有以下特征:
1、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长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执行机构,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苏共中央总书记一人,斯大林长期独揽党政军大权。
2、一党专政,苏共是唯一的执政党。原因有三。第一苏共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政权。第二,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府中也曾有与左派革命政党联合执政,后者退出并武装反苏。第三,后来阶级斗争尖锐,党逐、党内民主严重破坏。苏共年会制被破坏,长达13年之久没有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成为凌驾于全党之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斯大林1922-1941年是党的总书记。1941年5月后斯大林集党的总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于一身,独揽党政军大权。1928发生的沙赫特案件,斯大林对苏共党内的反对派以托洛茨基为首进行大清洗。苏联的一大批政治局委员、元帅、将军、书记、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等被克格勃暗杀,流放,迫害。个人崇拜极其严重,全党只听斯大林一人,全国各地把斯大林神化。大清洗的后果极其严重,希特勒发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的大量部队由于将军、高级军官被清洗而散失战斗力。[9]
官僚腐败
由于苏联的集权体制导致权力过度集中,从而使得苏共的官员和干部中饱私囊与贪污腐败严重。以权谋私在各行各业及各个领域泛滥。
红旗落地 苏联解体(中文报纸)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勃列日涅夫等中央执政者的年老体衰,思想愈加保守僵化,不思改革进取,使苏联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在国家中诞生一批特权阶层,这个阶层大约有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 300 万之多, 约占全国人口的1.5%。[10] [11]
在苏联的官僚体制下,还形成以苏共官员和干部为首的特权利益集团,从而引发一定的社会矛盾。这一利益集团也成为苏联进行改革最大的阻碍。俄罗斯副总理曾指出苏联权力过度集中的集权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领导失职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危难关头,“戈尔巴乔夫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
对内政策上,苏联经济学家格里高利·亚夫林斯基为戈尔巴乔夫制定500天计划,在尚未有完整的市场经济理论支持下,想利用短短500天将苏联原来的计划经济彻底转变为市场经济,结果是国内在价格固定的情况下生产者不愿意亏本出售商品,导致生产力下降,商品供应不足,最终政策被迫终止,但此时黑市充斥着美元,卢布已经贬值到接近崩溃的边缘,1990年的劳动节,苏联领导人在人民的谩骂声中走下红场主席台。[6]
对外政策上,戈尔巴乔夫太过于求助西方社会,不断让步,放弃东德,以期待获得西方的经济援助,结果以英国首相梅杰为代表的西方阵营作壁上观,致使苏联失去被拯救的机会。美国向苏联承诺德国统一后加入北约,美国将停止北约东进的步伐,结果轻易相信美国的戈尔巴乔夫眼看着继德国之后,波兰、捷克、匈牙利也纷纷蠢蠢欲动计划加入北约。[6]
叶利钦(右)质问戈尔巴乔夫(左)
第28届共产党大会上,保守派受到少数派沉重打击,叶利钦宣布退出共产党。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也犯下严重的错误,他向由于废除一党制而已经成为敌人的苏联共产党妥协,任命亚佐夫等大批保守强硬派为政府高官(包括副总统、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总理、内务部长),导致自己的亲信盟友,已经通过克格勃(苏联情报机构)嗅到政变危险的谢瓦尔德纳泽外交部长愤怒离开政坛,并在辞职时痛斥戈尔巴在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改革后,一些如波兰的“卡廷森林惨案”和1944年时期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流放等历史真相被解禁并逐渐被曝光出来,后来这些事件也得到平反。最终激化并爆发苏联所长期存在的民族、历史矛盾。
文化
施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各种文化单位由国家包办下来。文化上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人说了算。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斯大林亲自审定,才能出版。[9]
经济
模式僵化
1、单一的公有制。主要是由没收大银行和大资本家的企业的全民所有制和农业集体化的集体农庄形式的集体所有制。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1925年苏共十四大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全党的中心工作,作为当前时期的总路线。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换取工业化,农业、轻工业严重落后,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
3、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不允许商品货币的流通,全靠中央各部门下发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没有市场。严重浪费和效率低下。[9]
经济崩溃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后期,苏联领导层竭力回避改革,经济改革措施大多半途而废,致使经济发展迟滞,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战略均衡的态势逐渐被打破,并且苏联的实际军费开支已接近甚至超过美国,而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只有美国的一半多,这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下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生产粮食不如进口粮食便宜,农产品的增长赶不上需求增长。战后到80年代末人民生活水平的各项指标呈逐年递减态势,苏联经济的各项指标也都出现速度递减规律。例如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50年代平均增长10.3%,60年代平均增长6.8%,70年代平均增长4.9%,80年代经济增长率继续下跌,到90年代则出现负增长。[10]
苏联政府的秘密报告指出,卢布出现严重贬值、老百姓购买力严重下降,国内物资、商品尤其是生活用品极度匮乏,人们要为了购买自己的生活必需品而一大早就排起一望无际的长长队伍,甚至苏联民众在商店和超市里已经无法买到必要的商品。当时还出现囤积物资后再高价卖出的“地下经济”,而这种情况最后还变得越来越猖獗且政府已经无力管控。
同时从1990年开始,苏联政府就再也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对经济状况的统计和报告,也没有按例制定和发布相应的“五年规划”。
20世纪80年代,苏联极度依赖油气出口收入来维持经济运转,油气价格下跌使苏联国力遭受重创。能源出口收入占苏联外汇收入最高曾达到54.4%(1984年),在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期间,苏联大幅增产,拒绝与欧佩克限产保价相配合。其与欧佩克争夺西欧市场,争当西方的“可靠伙伴”。1985年8月,美国里根政府迫使沙特增产,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陷入用增产维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12]
苏联农业衰退的基础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形成的。苏联选择斯大林模式,彻底消灭个体经济,组织大规模生产,完全剥夺农业生产者的物质利益,这使农业发展走向末路。因为政府不愿意、也不打算在农业生产领域实施痛苦的但却必要的市场化改革,这种情况导致苏联农产品消费市场在1990-1991年间的彻底崩溃。
乔夫和整个苏联政府。[6]
渐对政府实行高度集中领导。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
第一,思想垄断。
久加诺夫认为,苏联解体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苏共将百姓当作行尸走肉,而进行思想的控制。尤其是搞个人的崇拜,忽视百姓自己的思想。
使得苏联的百姓成为没有灵魂的生物,跟古代封闭锁国下,愚民政策下的百姓那是没有任何的区别,也就是跟现在的伊朗伊斯兰政教合一差不多。
而百姓思想被控制,就无法突破意识形态的革新,无法推进国家的改革,也无法让百姓对国家信服。
一旦外来思想冲击,百姓很容易集体受影响,进而整体倒戈,最终国家不复存在,所以思想垄断那是苏联解体的核心因素之一。
第二,权力垄断。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权力掌握的人民手中,才是世界的发展方向,而且给予底层百姓,掌控权力的通道和机会,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而苏联中后期,苏联上层和既得利益者,对于权力的垄断到了极限的地步,使得百姓,使得城市居民,使得民众失去上升途径,失去权力通道。
在权力垄断之下,百姓成为国家和苏共的奴役,奴隶,这种畸形的关系,靠武力可以维持,但是终究那是要遭到推翻的。
这比古代的封建制度还落后,古代封建制度,科举考试可以当官,可以掌握权力。而苏共垄断权力下,百姓基本上就是奴役对象,自然要反对,自然要失去正统性了。
第三,财富垄断。
戈尔巴乔夫说过一句话,他说他上台的时候,生活,享受比帝王还要大,而且财富无数。尤其是中央官员和权力阶层可以随意挥霍……这句话其实体现的是,苏联时期,对于财富的垄断。
苏联时期,除了苏共,以及相关联的人员,军人等少数群体,那是享受财富,利益之外,大部分的百姓那是穷困。
或者说无法获得财富的状态,百姓无法获得财富价值的进阶,没办法获得财富的增长,最终只是富裕了苏共等少部分人。
这样的结构,那是注定难以持久的,这也是苏联解体的核心。所以苏共总结的思想垄断,权力垄断,财富垄断可以说字字珠玑,都直戳苏联解体的核心。
苏联解体的来龙去脉?
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
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要包括: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
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三,关于外部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
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前苏联是如何解体的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1988年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思想混乱。1990年,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经济开始大滑坡;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苏共内部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接着,以俄罗斯为首的许多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法律高于全苏法律。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进行全民公决,大部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苏联。此后,戈尔巴乔夫与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就签定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于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并将该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联邦。此举引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不满,于是爆发了8.19事件。
8月19日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因健康原因,即日起停止履行总统职责。不久,又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全部国家权利。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后军队开进莫斯科。而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的反对。于是形成了军队与叶利钦支持者对峙局面。美国总统布什声明,要求恢复戈氏的权力。各共和国领导人也声明支持叶利钦。尔后,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21日夜,戈氏称“完全控制了局势。
不久,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自行解散。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前苏联解体后去哪了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是什么时候解体的?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了苏联的解体,并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
苏联解体之前,很多的苏联领导人,尤其是一些苏军将领曾想方设法地阻止过,都是都以失败告终。苏联解体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无动于衷,一些忠实于信仰的苏军高层将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苏联解体详细始末?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199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进行了是否继续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苏联公民赞同保留联盟,但其中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抵制了公投。然而,苏联的解体与否,只取决于苏联的权力阶层的决策。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用公投带来的舆论优势抵制分裂势力,叶利钦等支持分裂的苏联高官们在政治斗争中获得优势,导致苏联局势的急剧转折。
1991年6月12日,俄罗斯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性和有竞争的总统选举,有数名竞选者参加大选。在经过几十天的激烈选战和宣传活动之后最终叶利钦高票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
叶利钦指责戈尔巴乔夫
1991年8月23日。苏联政府陆续同意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甚至白俄罗斯的独立,戈尔巴乔夫希望建立经济联合体,经过和叶利钦联系沟通,制定了经济联合体的新协议,可叶利钦已经暗地独自制定好白拉维拉协议,即后来的独联体协议了。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在自己位于白俄罗斯森林的别墅中秘密会见了白俄与乌克兰首脑,签订独联体协议,彻底击溃了苏联政府的新协议,最终导致旧有制度从根本上无法运作。
独联体签约
在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字加盟了独联体,苏联彻底被宣判死刑。
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1991年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戈尔巴乔夫签字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
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苏联国旗被降下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以履行苏联终止存在的法律手续。不足百人的会场十分冷清,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就座。惯用的电子表决器也不用开动,连到会人数的登记亦未进行。大会代表以表决方式通过解体宣言。
自此,超级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世界上消失,解体成15个独立的国家。
苏联解体什么意思?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苏联在政治领域中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思想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外交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加剧了国内动荡。
1991年9月6日,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什么时候解体的?
苏联是1991年12月25日解体。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同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以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取代,象征着苏联正式解体并不复存在。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1939年发动苏芬战争。1941年,爆发卫国战争,于1945年4月30日占领柏林,消灭纳粹德国。斯大林实行的重工业化使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苏联于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冷战格局完全形成。最终,随着美国拖垮苏联经济,以及苏联领导人的失误而解体,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晚上7时32分,在戈尔巴乔夫演讲结束后不到半小时,苏联的锤子镰刀旗最后一次从克里姆林宫外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革命前的红、白、蓝三色旗。
俄罗斯接替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所有苏联大使馆都成为俄罗斯大使馆。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立国69年的苏联从此正式解体,苏联作为主权国家不复存在,原本15个组成国也恢复了主权地位。1991年12月31日午夜,正式解散。
在苏联解体之前,加盟国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等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称为“主权游行”,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八一九事件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且使在雅尔塔会议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瓦解,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主权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真正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