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赫现象 什么是马赫现象图像处理

什么是马赫现象?

马赫效应

英文名称:Mach effect

亦称“马赫范得效应”。

当亮度发生跃变时,会有一种边缘增强的感觉,视觉上会感到亮侧更亮,暗侧更暗。马赫效应会导致局部阈值效应,即在边缘的亮侧,靠近边缘像素的误差感知阈值比远离边缘阈值高3~4倍,可以认为边缘掩盖了其邻近像素,因此对靠近边缘的像素编码误差可以大一些。

延伸阅读

马赫环是怎样产生的?

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马赫使用一个黑白组成的圆盘([马赫圆盘]),当圆盘高速旋转时,在圆盘3个不同灰度区的交界处会看到比较亮和比较暗的两条窄环:亮环在b点上,暗环在c点上。这条亮环和暗环就叫马赫带,或马赫环。在物理上,虽然ab和cd区的亮度都是均匀的,然而看起来b点却比ab区亮,而 c点又比cd区暗,这说明感觉的变化和光强的变化并不完全对应。

马赫带的发现推动了对明度和光强间的关系的心理物理测量。从这一发现出发,马赫又提出了视网膜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理论。

效应带指的是啥东西?

应该叫做马赫带效应

所谓“马赫带效应(Mach band effect)”是指视觉的主观感受在亮度有变化的地方出现虚幻的明亮或黑暗的条纹,马赫带效应的出现是人类的视觉系统造成的。生理学对马赫带效应的解释是:人类的视觉系统有增强边缘对比度的机制。

马赫环是谁发现的?

E.马赫

马赫环又叫马赫盘,是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现象,既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亮处更亮,暗处更暗的现象,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所以也叫马赫带效应。

马赫现象是指?

马赫带现象通常所指视觉的一些现象。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