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区域协调?
区域协调(regional coordination)是2014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建筑学名词,出自《建筑学名词》第二版。定义区域各管理部门、利益主体通过一定的政策制定、协商过程,协调相互建设行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
延伸阅读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什么?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发挥城市的区域带动作用,城乡教育、卫生医疗、交通等公共基础服务一体化,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畅通城乡之间人才资金技术流通渠道,延伸农村绿色发展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和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提供强力支持,进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性是什么?
协调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在品种、数量、进度和投入产出等方面都协调配合,紧密衔接。区域协调性发展就是:积极的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的新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主要目标?
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
1.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
3.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范围包括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个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贸易成本的大小,各地区内以及地区间贸易成本的不同又决定了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而影响各地福利水平与社会总效率。推动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区域协调发展八大机制包括哪些?
《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里的“八大机制”包括:建立健全融入国家、省、市重大区域战略机制;完善区域发展统筹机制;深化开放合作机制;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区域利益平衡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完善区域发展保障机制。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唯一途径?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有:
1.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2.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
3.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4.健全合作机制,即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5.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城镇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健全合作机制,即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一,加大对特殊地区的发展支持。加大力度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健全现有帮扶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加大力度使这些地区尽快摆脱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形成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机制。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特别是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的发展支撑和发展机制。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健全戍边机制,以发展促巩固,以治理保安全。
第二,深入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围绕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和优势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针对制约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体制机制难题,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市场机制维护、营商环境改善、思想观念更新等,通过营造更好的振兴和发展环境,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结构调整与升级,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连接东西南北的区位、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网络、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较好等优势,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发挥东部地区高端要素聚集、创新能力较强、开放条件和市场环境好等优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尽快实现发展动能变革,通过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第三,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区域内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科学布局卫星城和产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合理疏解区域内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形成分工布局合理、相互协作配套、利益补偿共享的区域合作新局面。
第四,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长江水质不容乐观。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形成更加有效的上下游联动保护机制,以发展绿色低碳和高附加值经济为重点,保护好长江一江清水。
第五,深化区域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要通过统一市场为基础的要素自由流动,以及有效激励先进、更好帮扶落后、公平分享利益的制度和政策机制,更加有效地深化区域合作,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第六,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日益重要的国土空间和资源,要加强陆海开发和保护的统一规划与协调,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代。
十四五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具体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是要稳妥有序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是要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重点是要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要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当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十四五”时期要有明显的进展。
第二,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地区要提高政策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区域内部能够互促协调,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东北地区,要使全面振兴取得新的突破,加强政策统筹,维护好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中部地区,要加快崛起,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东部地区要加快推进现代化,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带动产业升级,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建设海洋强国。支持国家级新区等功能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要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地。
第三,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是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在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承载能力,支持其他地区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方面的功能,通过这些努力,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
区域协调发展什么意思?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东部沿海地区、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缩小差距,共同发展。
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机制是指确保区域内部实现有序、协调、互补、互促发展的相互作用方式,旨在追求区域间分工协作、差距收敛的动态平衡过程,最终实现区域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入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思路、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