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庸之道的精髓 什么是中庸之道简单解释

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延伸阅读

中庸之道的三层含义?

中庸之道三层含义: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

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

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

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释义:是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中:折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平常,平常之理。

用法:中庸之道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正音:中,不能读作“zhònɡ”。

出处: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解释:

1)北宋大儒程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南宋大儒朱熹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举例: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