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谁说富家千金娇滴滴,我敢叫日月换新天

文:花喷喷
1925年3月11日凌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房内,病重的孙中山先生在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妻子宋庆龄郑重地托付给一位挚友。如果不是最信任的人,孙中山先生不会委此重任。因此,这也不禁令人好奇,这样一位值得托付的朋友到底是谁。她就是在激荡的民国中不断披荆斩棘,用自己的力量去救国救民,为这个传奇的时代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何香凝。何香凝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改写了自己甚至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真真正正的民国传奇。因此,她又被称为一代女杰!01自由勇敢的“大脚千金”从小的经历,已经预示着何香凝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1878年,何香凝在香港出生。父亲何炳桓曾经是一个从乡下到香港谋生的年轻小伙,因为买卖茶叶和土地成了著名富商,母亲陈二是父亲在药铺当伙计时就相爱的女子,却因为一双大脚被何家嫌弃,只能委屈当妾进了门。当时在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们,几乎个个都是三寸金莲,小脚不仅是优雅美丽的标志,还是身份的象征。陈二不想女儿们重蹈她的覆辙,日后受委屈,于是从小就要求女儿裹脚。但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何香凝。何香凝7岁时,母亲就开始给她缠小脚。裹脚会压抑脚的自然生长,改变骨骼的生长方式,非常痛苦。但令何香凝觉得最痛苦的,并非裹脚的发肤之痛,而是裹脚意味着对自己自由的限制。于是每到晚上,何香凝都会用剪刀把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剪个稀碎。她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得逞,母亲发现后,把她的剪刀没收了。可是何香凝也不是轻言放弃的人,剪刀被收,她就用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去买剪刀,藏起来,等到夜深人静就再次把裹脚布剪断。一来二去,何父何母也拿何香凝没有办法,只能随她。而且当时那个年代,社会上充斥的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别的富家千金都热衷于穿衣打扮,可何香凝却热爱读书。她爱看书,父母也没有阻拦,由她去看,但尽管已经可以在书海中畅游,何香凝仍然觉得不满足,整天缠着父亲要去学校上学,父亲被她软磨硬泡得没办法,只能答应让她进“女馆”接受了几个月的学校教育。在“女馆”和书本中,她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接触到了女权思想。加上她无畏勇敢的性格,当大多数女性还在封建中挣扎时,何香凝做到了在身体和思想上都追求自由与平等,她已经走在了一条革命的道路上。02天造地设的“天足缘”现在看来,何香凝是一个思想非常进步的女子,但在那时,人们恪守封建礼俗,何香凝的行为在大家眼中就是“出格”。尽管家世显赫,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在小脚为美的时代,媒人们上门何家提亲看见何香凝的一双大脚后,都纷纷望而却步。因为她不愿裹脚没有裹脚,身边同龄的女子逐渐都嫁做人妇,甚至有的已为人母,何香凝还是一个“单身贵族”。一双大脚就是何香凝婚姻路上的拦路虎,但却挡不住真正的缘分。适逢当时招商局总办廖维杰的侄子廖仲恺回国,一心想要找一位大脚妻子。因为廖仲恺的父亲在旧金山侨居多年,接受了新式思想,对裹小脚这样的封建旧俗深恶痛绝,去世前嘱咐儿子必须要娶没有裹脚的女子为妻。可是当时上流社会的富家小姐们,几乎都是缠了一双小脚的传统女子,她们通通都被廖仲恺拒之门外。在香港的大脚女子,大概只有何香凝一人。于是,何香凝和廖仲恺一拍即合,两人于1897年就在广州成了婚。一个是进步的壮志才俊,一个是独立的豪情才女,两人非常般配,情投意合。婚后,他们发现对方都爱激扬文字,也喜欢探讨时事,更对革命事业有一腔热血,简直就是自己的灵魂伴侣。琴瑟和谐,十分合拍,真真一对天作之合。夫妻二人也经常一边赏月一边吟诗作对 ,而在皎洁的月光中,何香凝触景生情,提笔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两人的爱巢也因此命名为“双清楼”。他们的婚姻是巧合,更是缘分,一双大脚成就了两人的姻缘。但最终促成两人的其实是何香凝超越一般女子的思想格局,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何香凝吸引到同样优秀的知己爱人。03为国为民的“铿锵玫瑰”19世纪末,清政府越来越腐朽衰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廖仲恺一心寻求革命之法,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于是想远渡日本留学。有着同样救国抱负的何香凝为了帮助丈夫实现理想,不顾娘家反对,毅然变卖家具和自己的嫁妆,给丈夫凑齐去日本留学的资费。何香凝也跟随丈夫的脚步,前往日本。夫妻二人就是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追随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并且和他一起建立了同盟会,开始革命救国的事业。廖仲恺担任同盟会外务部副部长等职务,何香凝也成为了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负责联络和后勤工作。廖何二人在东京的公寓,也成了同盟会日常工作的据点,很多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因为他们的工作需要高度的保密性,何香凝甚至把帮佣也辞掉,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亲自当起了后勤员。但是革命的道路,注定难走。两人为了革命事业回国继续奔走,可1922年时,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为了“锁住孙中山的钱箱”,将掌管财政的廖仲恺扣押囚禁。当时的何香凝为了解救丈夫到处奔波,患上了痢疾,不得不住院治疗。想到丈夫饱受折磨,更加令她痛苦崩溃,甚至一度绝望得想先丈夫而去,是廖仲恺的诀别诗让她重燃斗志: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她决定要坚强起来,营救丈夫。8月,陈炯明在白云山主持会议,开会当天大雨滂沱,何香凝一身湿漉漉地冲进会场,大声控诉陈炯明无理扣押自己的丈夫。陈炯明让人带何香凝去换衣服,何香凝却气势不减地瞪着陈炯明吼道,“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做好了血湿的准备!”在场的人都被何香凝的气场震慑住,何香凝心想陈炯明不会轻易放人,于是一鼓作气地逼问道,“我今天上山就没打算全身而退,至于廖先生,随便你们让他活让他死,但我一定要你们给我一个答复:究竟是放,还是杀!要杀,就随你们便;要放,就叫他跟我一同回家。”陈炯明担心事情会闹大,也就只好放人,后来何香凝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也说到,成功营救丈夫,是她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尽管拼尽全力救回丈夫,可是三年后廖仲恺还是遇刺身亡。何香凝难以接受丈夫死去的现实,但却没有一蹶不振,她忍住悲痛,决定完成丈夫未竟的救国事业。1928年,为了反对国民党清共,何香凝公开发表声明与蒋介石决裂,辞去国民党中的一切职务。虽然放弃了自己的职务,但何香凝从来没有放弃过救中国,因为这不仅是她的抱负,也是丈夫的愿望。1931年九一八事变,她将自己的书画进行义卖,为抗日救亡筹钱。和宋庆龄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发动妇女参加革命。还组织了“爱国入狱”运动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建立伤兵医院,救助因抗日受伤的士兵。她刚正不阿、敢怒敢言,虽然只是一介女子,却能在国家大义面前坚守气节,贡献自己所有力量。何香凝始终走在抗争的第一线,心中满是大仁大义的爱国之情。04了不起的“女权先驱”何香凝作为一位女性的自我意识,其实已经在童年时期拒绝缠足上就可见一斑。1903年6月,何香凝写下了最早宣传妇女解放的作品之一——《敬告我的同胞姐妹》,这篇文章奠定了她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地位。之后,何香凝一直致力于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呼吁男女平等,发表演讲宣传妇女解放,助力女权发展。1924年,何香凝负责广东省的妇女工作,领导出版了刊物《妇女之声》,还设立了女工学校和妇女运动讲习所,不断地为女性解放而奋斗。同年3月8日,我国第一个“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在何香凝的倡议组织下,在广州顺利举行。她在妇女大会上介绍了妇女节的由来和意义,鼓励更多女性主动寻求解放的道路。在这次的三八妇女大会后,全国逐渐开展妇女运动,越来越多的女性被发动投身到妇女解放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中去。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何香凝不仅坚守救国之志,抗日救亡,还依然坚守在妇女解放的第一线。7月22日,她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妇女抗日团体——中国妇女抗敌救援会。何香凝号召全国妇女组织起来,为中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是全国妇女的空前团结。何香凝不仅自己勇于撕下世俗强加给女性的标签,更鼓励其他女性也要自我觉醒、思想解放,成为独立自由的自己。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中国女性,新时代的妇女应该要自爱自强。何香凝是有着钢铁一般意志的坚定的女权主义者,是出色的中国女权先锋。05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画坛泰斗”何香凝除了是革命先驱和女权先锋,还有一个为人熟知的身份——画家。最开始,画画对于何香凝来说只是一门工具。1903年随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留学时,何香凝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和东京目白女子大学。1908年,因为身子虚弱又怀孕在身,无法应付繁重的学业,只能无奈退学。生下儿子廖承志后,才在孙中山的建议下去到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学习画画。孙中山建议何香凝去学画画,第一个原因是同盟会要发动武装起义,需要有一面标志性的军旗,而且安民布告告示和军用票的图案也需要有人设计。何香凝本就有绘画基础,于是让她去学习了回来当同盟会的设计师,再适合不过。其次就是,画作可以用来唤醒被封建文化桎梏已久的国人。为了国人的需要和自己的理想,何香凝努力学习绘画。她尤其爱画狮子和老虎,想要以自己的画作警示国人“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何香凝还给小女儿取名“梦醒”,意为祖国如雄狮觉醒。到了后来,画画已经成了何香凝抒发自己情绪和心境的一种途径。她有一段时间不断地在作画,战争、国民、投身革命的人们,统统钻进了她的脑子里,她就把这一切都画了下来,画中充满了何香凝的铮铮风骨。回望何香凝的一生,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也没有放弃过画画。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何香凝从香港迁居桂林,靠卖画为生,蒋介石曾派人送来巨资,被何香凝严词拒绝,她还附信道,“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晚年的何香凝却偏爱画梅兰竹菊,历经了人生起伏,见证过风波大浪,最终还是归于平静,流露出最真实的自我。但尽管是淡然的梅兰竹菊,枝干的坚硬挺直,也凸显出了何香凝一生高洁的情操与不屈的品格。06顶天立地的女子,中华民族的国魂从年少到年老,“祖国”和“自我”这两个词贯穿了何香凝的一生。何香凝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操劳。曾经,她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不断奋斗,到了新中国成立,何香凝已经是71岁的高龄老人,但她仍然出任政协副主席等职位,为国出力。直到1972年,为新中国继续发光发热20载的何香凝,在提出要与丈夫廖仲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要求后,才向这个世界告别。何香凝的一生,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也为祖国奉献了所有。她永远没有放弃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她也以自己的一生,鼓舞了无数女性。她撕下世俗的标签,却以独立、自由、勇敢、坚毅重新定义自己。“妇女能顶半边天”,她就是最好的榜样!她为了国家、中国女性,以及自己,都争得了一片光明的未来,她就是一代女杰何香凝!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撰文:花喷喷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推荐阅读▼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