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比目鱼博客《谁会拿下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www.bimuyu.com/blog/archives/308090226.shtml)消息,博彩公司 Ladbrokes已对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出了赔率,9月22日时名单如下:
(图片来自比目鱼博客)
浏览该榜单可以发现,《上海书评》采访过其中八位作家,一起来了解下他们吧,说不定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在其中产生了!
盛韵:《马里亚斯谈文学翻译和评论》,2015年2月8日刊发,封面画像李媛绘。点击上方封面可以阅读该访谈。
在马德里采访哈维尔·马里亚斯(Javier Marías)的那一周,他的新书《于是坏事儿开始了》(Asíem-pieza io maio)刚被西班牙《国家报》(Ei País)的文学增刊《巴别塔》(Babeiia)选为“2014年度最佳小说”,这已是他梅开二度,2011年的小说《迷情》(Los Enamoramientos)也曾获此殊荣。马里亚斯青少年时代跟随哲学家父亲在牛津和耶鲁游学,十九岁开始发表小说,译过许多英语小说和诗歌,他有整整三大屋的英语文学。1989年出版的描写牛津学院生活的小说《全灵》(Todas ias aimas)至今仍是他心头最爱,这部小说也为他赢得了“雷东达岛国王”的称号。马里亚斯的小说已被译为四十三种语言,在英语文坛尤其受欢迎。简体中文版《如此苍白的心》姗姗来迟,今年1月终于与读者见面。
杨懿晶 、黄昱宁:《约恩·福瑟谈当代戏剧创作》,2016年5月1日刊发,封面画像李媛绘。点击上方封面可以阅读该访谈。
有“新易卜生”之称的约恩·福瑟是挪威当代的国宝级作家,也是当代欧美剧坛最负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剧作家。其作品迄今已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囊括了几乎所有最顶尖的国际艺术大奖。在近两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上,他也—直是赔率居高不下的热门人选。在易卜生奖评委会的授奖词中这样写道:“他创造了—个自成—格的戏剧世界,他是—个宇宙、—片大陆,自他居住的西挪威延伸至亚洲、南美、东欧和世界其他区域。”
华健:《莉迪亚·戴维斯谈微小说写作》,2015年3月22日刊发,封面画像李媛绘。点击上方封面可以阅读该访谈。
自2007年莉迪亚·戴维斯(Lydia Davis)以《困扰种种:故事集》(Varieties of Disturbance:Stories)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组决选名单后,长度及类型的迷思就始终伴随着这位很不美国的美国小说家。她的故事经常只有几句到几页长,难以归类;或照布克国际奖评委的说法,她的故事“是微型小说、轶事、散文、笑话、寓言、神话、文本、警句,甚至是格言、祷词,或仅仅是观察”。她的句子精准、简洁、犀利、诗意;她经常书写日常生活,有时也借用文学人物;擅长哲学思辨及逻辑推演,而把感情潜藏在文本之下。2013年,莉迪亚·戴维斯获得布克国际奖。2014年,她的新作《Can′t和Won′t》入围美国多家媒体的年度书单。她的第一部简体中译小说集《几乎没有记忆》年初与中国读者见面,在我们提出采访要求时,擅长短文的她先是有些担心:“我可能回答不了那么长。”不过最后她如约完成了笔谈,并且向读者倾吐了自己创作的种种细节。
石剑峰:《阎连科谈<炸裂志>》,2013年9月29日刊发,封面画像李媛绘。点击上方封面可以阅读该访谈。
《收获》杂志秋冬卷发表了作家阎连科的新长篇《炸裂志》,小说单行本也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以来就没有在国内出版过长篇小说的阎连科说,这次小说能顺利发表、出版,“是因为大家合力促成的,很多人做了这个工作”。在《炸裂志》中,阎连科以“神实主义”的手法,夸张而荒诞地概括了一个乡村在三十年间,从小村庄发展成为大都市的故事。
石剑峰:《北岛谈当代汉语诗歌的困境》,2010年1月17日刊发,封面画像李媛绘,访谈全文见www.douban.com/group/topic/9520193。
二十年前,北岛离开故土开始了海外漂泊之旅,从欧洲到美国,写诗之外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困顿。也许,这才是诗人的正常生活。两年前,北岛终于在香港安定下来,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去年3月,我在香港参加一个文学论坛,坐在北岛旁边,看着他默默批改学生的诗歌作业。
上个月,北岛还把他全世界的诗歌朋友拉到了香港,为香港人民带去了一场“香港诗歌之夜”的系列朗诵会。在香港这样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城市定居、写作,北岛觉得“倒是有别的意外收获”,高度的商业化与都市化,“反而为拓展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空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两个月前,北岛获得了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夫人甘琦女士代其领奖并发表缺席演讲——“缺席”成了他与内地文化界联系的纽带。在那次缺席的演讲中,北岛指出了当代汉语诗歌在过去以及现在遇到的困境。在北岛看来,四十年前的中国地下诗歌是“对中华古老文明的源头的回归,那就是诗歌的中国”。但四十年过去了,“四十年后的今天,汉语诗歌再度危机四伏。……词与物,和当年的困境刚好相反,出现严重的脱节——词若游魂,无物可指可托,聚散离合,成为自生自灭的泡沫和无土繁殖的花草。诗歌与世界无关,与人类的苦难经验无关,因而失去命名的功能及精神向度。这甚至比四十年前的危机更可怕。”
张芸:《科尔姆·托宾谈小说创作》,2009年11月8日刊发,封面画像李媛绘,访谈全文见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09/2009-11-09/78953.html。
现年五十四岁的科尔姆·托宾(Colm Toibin)是当今文坛非常重要的一位爱尔兰作家。他的创作涵盖小说、非虚构类作品、文学评论以及剧作。此外,他也编纂文集、撰写书评,是一位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曾在斯坦福、普林斯顿、纽约等多所大学教授英语文学与创意写作。自1990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南方》(The South)以来,他一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大师》(The Master)荣获2001年IMPAC都柏林文学奖,《大师》和《黑水灯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两度入围布克奖最后决选名单,新作《布鲁克林》则入围今年布克奖的初选名单。此次,托宾先生到香港担任本届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的评委会主席,并应邀于11月初在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爱尔兰研究中心做两场演讲。
盛韵、Tomas Casas Klett:《维拉—马塔斯谈小说和小说家》,2013年10月13日,封面画像李媛绘,访谈全文见blog.sina.com.cn/s/blog_69a58b8a0101dojc.html。
《卫报》这样评价恩里克·维拉-马塔斯(Enrique Vilaa-Matas)的小说《似是都柏林》:“这部文学作品像个内翻的食人兽,可以靠自己吃自己过活。”维拉-马塔斯借小说人物之口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太短,无法体验所有经验,所以你得偷别人的。”这位当代西班牙著名作家是博彩公司每年诺奖赔率榜的前排常客,今年与彼得′汉德克、汤姆′斯托帕德并列。维拉-马塔斯在巴塞罗那的寓所里接受了笔者的采访,谈那些对他有影响的小说家和小说写作。
凯蒂:《希拉里·曼特尔谈克伦威尔三部曲》,2014年8月17日刊发,封面画像李媛绘。点击上方封面可以阅读该访谈。
《提堂》(BringUp the Bodies)是今年上海书展的热门书。但该书作者曼特尔(Hilary Mantel)未能出现在今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希望这篇专访能弥补一点遗憾。早在更早之前的2013年,曼特尔因《提堂》第二次获得英国布克奖时,《上海书评》的作者恺蒂就想采访她。恺蒂上网找到她的出版社的公关部门,“打了电话,写了邮件,公关部门说,会把要求采访之事转告给曼特尔,有消息就会给我回音。但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回答。又打电话去,回答说曼特尔太忙,暂时不能接受采访。明白公关部和经纪人的工作就是挡驾,于是,此事就放下了。
最近,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将《狼厅》和《提堂》两部小说同时排在伦敦西区上演,于是,早早订了戏票。去看《狼厅》那天,发现坐在我前面两排的一个女人的背影非常像曼特尔,有人来与她打招呼,她侧过脸,那侧影无疑是她。于是,中场休息时,我就拿着说明书去找她,先请她签名,然后就解释《上海书评》想采访她,不知她是否同意。她欣然应允,但说因为她家住在德文郡,偶尔有事才来伦敦,安排面对面的采访可能比较困难,问我能否将问题寄给她。然后,她给我留下她的邮箱地址,说等待我的问题。于是,拟定了长长的问题清单给他,有几个问题,也是中文译者和编辑希望问的。没指望她回答全部,但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她的回信,所有问题都得到回答。”
最后,祝排行榜上的各位作家好运,尤其是领跑的村上春树!
微博:@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邮箱:shanghaishuping@qq.com
微信公号:shanghaishuping
微信公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