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字数5224,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后台回复【演讲的本质】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演讲的本质》。
作者马丁·纽曼,国际顶级演讲导师,曾任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演讲导师,曾指导日本申奥团队取得奥运会主办权。
郑燕,电通公共关系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数十家跨国企业领导人演讲培训经验,现致力于为商务演讲提供内容共创与个性化表达实战指导。
《演讲的本质》是一本教你通过演讲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建立信任关系的工具书,探讨演讲的本质和价值。本书从视觉、听觉、语言三个角度来分析如何最大程度地打动听众,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01“3V”理论是什么
“3V”理论,代表视觉、听觉和语言,通过这三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塑造好的形象给对方,整本书也都是围绕这一理论展开的,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理论。
1、视觉
第一个 V 是 Visual,我们把它叫做视觉,它代表了你展现给听众的形象,包括你的眼神、表情、动作、形象、体态。这些能传递情绪,影响他人对你的印象。
比如,在比较正式的商务场合,我们为了给人留下诚实、友好的印象,至少会做到面带微笑。因为你展现了友好,对方也会还你一个微笑,以示友好。你的笑容所传达的情绪是“友好、和善”,让对方知道你是安全的,无攻击性的;如果你想给对方留下一个比较善于倾听的印象,你需要双手向上摊开,表现出“我已经准备好听你说话了”的意思;当你给上司送文件时,上司头也不抬地回你一句“东西放在那儿就行”,这时候你一定觉得不舒服,认为不被尊重。由此可知,肢体语言和眼神会影响他人的感受,也会影响你留给他人的印象。
2、听觉
第二个 V 是 Vacal,听觉,即声音,也就是你在演讲时的音量、音质、语速、节奏等要素。声音也会传递情绪,影响他人对你的印象。
比如,你作为领导者,说话的时候总是出现“嗯”“啊”这样的停顿词,就会让人觉得你缺乏自信;如果你始终用一个语调说话,会给人留下刻板、冷漠的印象;如果音调太高,会给人留下幼稚、不稳重的形象。
有的领导者在演讲的时候,总是会说,“我很高兴再次发布我们的新产品”,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好像在读一份天气预报,没有声音的起伏,没有面部的变化,完全无法证明自己的确很高兴。于是便造成了这样一个窘境:他说为新产品的发布而高兴,但看上去毫不兴奋,甚至对自己的产品并不感兴趣。这样的演讲只会让观众们感到无聊,并且也是在浪费观众的时间,原本他们可以去运动,去和朋友聚会,而不是坐在这儿听一场如此无聊的演讲。
3、语言
第三个 V 是 Verbal,语言,语言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形成了你演讲的内容。内容也能传达情绪,影响他人对你的印象。
比如,你说得太多,但讲不到重点,在商务场合上并不合适,会让人觉得你工作没有效率;如果你满口官话套话,会让人觉得你刻板、不真诚。
听众期待的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并不是说你的内容里面有多少干货、有多么权威就具有价值,而是你要让听众对你讲的东西产生共鸣,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获取信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初次见面,或者在我们发表公开演讲的时候,建立信任更加困难。言语和行动的一致性决定了我们是否能被信任,然而初次见面时,我们往往缺少时间去证明自己言行一致。不过,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可以让人们相信我们的话——用手势、表情以及音调强化你的语言。
02利用“3V”理论取得信任
我们分别来说说如何运用“3V”理论来取得别人的信任。
第一个 V,视觉,对一个人的印象中,高达55%取决于形象因素,包括站或者坐的姿势、眼神、表情、动作等。想要让对方信任你,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一定要从身体入手,而不是谈话内容。控制自己的身体,从任何细枝末节处开始改变,哪怕是简单的站和坐,不要将其看作简单的身体动作,而应看作你的精神状态、情绪的体现。
比如,演讲者通常是站着演讲,“站”不仅是身体的动作,也可以是精神的体现。当我们说“站起来吧”的时候,情绪和声音都会高扬一些。站立的时候,身体和精神需要同步,也就是说站立的时候,应该给人一种“稳健”“昂扬”的感觉。中国古人说的“站如松”就是这个意思。
在正式的场合,人容易感到紧张,会无意识地将双腿紧紧贴在一起,站得笔直,看起来像一个士兵,但这样的姿势会让人感觉不自然,并且显得很拘谨。其次,双腿夹紧会站不太稳。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双腿并得太拢的话,身体就会摇晃,只有双腿略微张开的时候才能站稳。
吉他手在舞台上总是双腿张开,让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稳定,找到最自如的状态去演奏。我们在舞台上要站得稳当,才能呈现出理想的精神状态。
不仅是站,坐的时候也要意识到躯体的力量,也就是核心肌群的力量。核心肌群是指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核心肌群的锻炼是几乎所有体育运动的重点,因为一个人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强壮,如果其核心肌群薄弱,那终究只是个空架子。如果核心肌群没锻炼好,就算其他部位锻炼得再完美,整个人看起来还是姿势不正。因为核心肌群是躯体力量的主要来源,是身体最主要的支撑。我们坐着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住来自核心肌群的力量。
作者之前和一个英国政治家一起工作时,看到他经常会接受很多采访,即便是现场没有观众,或者接受电话采访,他都会保持身体笔直,用一种非常端正的坐姿进行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他认为,哪怕是通过电话采访,声音会体现出他的精神状态,而坐姿松散会让声音也显得无力。所以,哪怕是在电话中,尤其是说重要的事情时,一定不要呈现出松散的坐姿。
然后就是眼神。眼神会传达情绪,影响对方的行为。很多人在演讲的时候会很累,因为他们总是试图和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进行眼神接触。实际上,你没必要不停地转移眼神,试图和所有观众都进行眼神沟通。
因为观众太多,在短时间内你不可能和每一个观众都进行眼神接触。你以为自己和所有人都有眼神接触,但事实上你只是满场扫视,没有聚焦点。这样会呈现出些许茫然的感觉,所以不如锁定几个人,主要和他们保持眼神接触。
作者认为,演讲时,我们应该像蜜蜂采蜜一样和观众进行眼神接触。想象一下蜜蜂在花间采蜜的情景:蜜蜂一般会先选择一朵花,然后飞过去,在那朵花上停留一会儿,采好花蜜之后再飞到其他花上,并不断重复以上步骤。
所以你可以用蜜蜂采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眼神。演讲的时候,将你的眼神专注在几个人身上,对方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尊重,然后你再将眼神慢慢转向其他观众。
第二个 V,听觉。音量、音质、语速、节奏等声音要素,占了影像中的38%。声音会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在商务谈判中应该如何发声,才能获取信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对方说话声音很高很细时,你会觉得对方有些孩子气;当对方说话有气无力,同时语义不甚明了时,你会觉得对方内向而胆小;当对方说话语调平稳,声音厚重时,你会觉得对方稳重而值得信赖。
声音有时候的确是人性格的体现,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爱默森曾说:“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上帝,那么他的声音应该像溪流的汩汩声或风吹庄稼的沙沙声那般甜美。”
其次,声音是我们真实情绪的流露。一个对情绪极其克制的人,当他激动或者愤怒时难免会拔高音调;一个向来热情开朗的人,在遇到巨大打击的时候,说话的声音一定也会变得低沉。
我们对初次见面的人进行性格判断时,会很自然地把声音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而在商务场合,无论是谈判还是面对投资人进行路演,我们的声音会影响对方对我们的判断,从而影响对方的选择。声音分成几个要素:音质,是温暖还是冷淡?速度,是快还是慢?音调,是否抑扬顿挫、有高有低?
音质方面,一定要多做深呼吸,吸入足够的空气到肺部,发声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气息,也一定要放松。这样就会让你听起来认真而温暖,反之则会给人冷漠的感觉。将能量注入声音,也是传达你的声音强弱质感的方式。速度方面,说话太慢,会给人拖沓懒散的印象,当然也有可能是冷静沉着的印象;说话太快,会给人干脆、果断或者沉不住气的印象。
音调方面,抑扬顿挫。用唱歌的方式说话,把握声音的抑扬顿挫,使其更具感染力。会唱歌的人发声一般很好,他们即便是说话,也会用唱歌的发声方式,抑扬顿挫,有起有伏。我们可以多唱一些音调起伏变化大的歌,练习抑扬顿挫的技能。
作者梅拉宾也为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做过辅导。当时卡梅伦面临的问题是,在每周的议会辩论中,总是输给当时的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在观看了两人辩论的录像后,我们发现戈登·布朗的声音沉着有力,展示出一副大权在握的强势形象,而反观卡梅伦,随着辩论越来越激烈,他的嗓音也越来越高,到最后就像小孩子的声音一样尖利。对卡梅伦的辅导,就是让他的声音沉下来,通过对声音的把控,把辩论从“重量级 VS 轻量级”变成两个重量级对手之间的较量。结果大家都知道,卡梅伦把戈登·布朗踢出了局。
第三个 V, 内容。一个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他讲话的文字和内容的部分。观众想从演讲者口中获取的是价值,而价值不等于“干货”“权威”,真正的价值是观众发自内心的期待、认真的倾听以及真诚的共鸣。很多人演讲会有一些套路,遵循套路往往不需要讲故事。
比如,在发布会上,你只需要完成三段内容。第一段:“今天很荣幸能见到大家……”;第二段:“我们的新产品有以下性能……”;第三段:“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这样的演讲稿写起来并不难,就像堆草垛一样,我们只要把所有的材料堆在一起就好。也许在以前,这样的方式不会有问题,但时代变了,如今“讲故事”已成为一种销售力。
要想让消费者关注你的产品,讲好产品故事是必不可少的,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那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套路,而讲好真正的好故事呢?
1、说让人易懂的“人话”
在“套路”的指示下,我们常常倾向于用复杂的语言来表达,这和我们的自然状态相差很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一般以短句为主,简单易懂。所以,如果想在演讲中显得更自然,就应该像平常那样说话。
你也许认为复杂的语言彰显智慧,但演讲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传播,而不在于证明自己的聪慧。如果你是一名听众,连篇累牍的演讲只会让你觉得疲惫;频繁的专业术语会让你茫然;密集的数据会让你不知所云,这样只会让你失去兴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自己也不希望花时间听这样的演讲,那就避免复杂的语言和生涩的内容。
能被大家记住的句子都很通俗易懂,核心信息清楚明了。现在那么多热词,那么多经典的广告词,都非常简短、口语化、易懂,因为这样利于传播。用平常生活中的语言,会让你的演讲更自然。
2、做个段子手
“段子”是指那些富有趣味且含义深刻的话语,通常被广泛传播,受人喜爱。不少演讲者擅长讲段子,这一方面能活跃现场气氛,另一方面也能吸引观众。如果不是具有与生俱来的幽默感,或者性格使然,要想一出口就有段子是不容易的,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琢磨与训练。不过,你可以从简单的修辞法入手,学习一些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的遣词造句。
比如,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同样的文字,改变顺序,会有不同的效果。
3、说出你的故事
讲自己的故事,不但能让观众了解真实的你,更能增加演讲的趣味性。讲故事切忌随意而为,故事内容必须与你的核心观点相关,并且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让一些原本生涩枯燥的内容显得有趣。
比如,在产品发布会上,你的核心观点是“我们的产品很先进”,如果你逐条列举产品的性能,未免枯燥无趣。这时你需要讲故事,这时你可以先不讲怎么先进,而是讲讲开发这个产品或功能的过程,比如为什么想到开发这个功能,研发过程怎么一波三折,第一次使用产品的感受等。
4、用细节讲故事
有两种人不太擅长讲故事,第一种是不太擅长描述的人。比如,对方跟你描述一件事的时候,尽管他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但你却丝毫不感兴趣,这就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细节描述,你的脑中没有画面,就很难对他说的内容产生共鸣。
“昨天我在街上碰到了一个叫马丁的外国人。”这句话没有任何画面感,如果你这么说:“上个月在东京的青山,我碰到了一个叫马丁的外国人,他个子很高,大概50岁,穿着一件英式传统衬衫,他走过来问我……”这样的描述顿时就有了画面感,有助于听者发挥想象。
第二种不擅长讲故事的人,是那类过犹不及的人,他们总是喜欢刻意而生硬地加入自己的故事。即使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内容,也被强行联系在一起。你的故事一定要和演讲内容有关,一定要能帮助你传达核心思想,如果没有关联,就不应该讲述。
其实,故事不一定非得是自己亲历的事情,别人的故事,或者你看过的书也可以成为故事素材。有时候只是一些小故事,但这个故事一定要有比较深刻的意义,比如促成了人生的转机。所以,尽可能地讲一些能触动自己的故事,这样会让你显得更自然,你的声音也会变得抑扬顿挫。
最后的话:
控制情绪是演讲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当你演讲时,首先要确认的是你想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是什么?然后配上肢体语言和有亲和力的声音就会让你的演讲更好。
后台回复【演讲的本质】获取高清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