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元稹全诗 《菊花》古诗元稹

《菊花》元稹全诗?

《 菊花 》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元稹的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这首《菊花》诗写了诗人观赏自家种植的菊花和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作者没有正面描绘菊花的姿态和精神,而是用流畅明白的语言,对菊花独自开放于百花凋谢之后的可贵进行了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无疑是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该诗的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第一句用一个比喻,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了。

诗人当然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作者喜爱菊花的氛围,又为情感上的传折作为铺垫。

第三句是过渡,然后笔锋一顿,从而使“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千古名句更如平地高岗,极大的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了“隔年下种,先时伏着”的效果。

古诗菊花元稹拼音版?

  古诗菊花元稹拼音版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án zhěn
   唐 元 稹
  qiū 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r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拓展资料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东晋大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一首七言绝句。陶渊明爱菊总所周知,全诗是说,一丛丛的菊花在秋季环护篱舍,就像陶渊明诗中的居所,看着满庭的菊花我竟痴迷了,不知不觉已到傍晚,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诗句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别出新意,笔法巧妙,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菊花,唐,元稹【年代】:唐【作者】:元稹——《菊花》【内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

第2个句中的”绕”字写出了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态.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菊花唐元稹古诗跟读?

跟读:

菊花

唐 ·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菊花元稹古诗讲解?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秋丛:丛丛菊花。舍:she,读四声,指居住的房子。陶: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日渐斜(xia),二声,指太阳渐渐落山。“绕”写出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环境优雅,给人以陶渊明房子之感。“遍绕”“日见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态和对菊花喜爱真切表现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悦的心情。

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尽:完。更:复、再。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的角度,写出独爱菊花理由。暗寒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