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三兄弟原文和译文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原文

扁鹊三兄弟原文和译文

原文: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镵(chán)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译文:魏文侯曾问扁鹊说:“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 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

延伸阅读

扁鹊三兄弟分别叫什么名字,有史记的哦

扁鹊名叫秦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扁鹊的大哥和二哥的真实姓名,史料上并无记载;

民间传说扁鹊的大哥叫“扁雁”,二哥叫“扁鸿”。

海外扁鹊三兄弟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扁鹊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明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弟兄三人都精通医术,到底哪一个最厉害啊?"

扁鹊恭敬答道:"我们兄弟三个,长兄医术最好,二兄第二,我最差。"

魏文王一听就纳闷了,心想这扁鹊是最厉害的,大家公认。现在这样说辞,是故弄玄虚,还是欺我不懂啊?心中有不悦道:"那为啥你还是三兄弟中最出名的呢?!”

扁鹊虽己察觉文王不悦,但仍不慌不忙回道:"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疾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难以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导致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可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的时候,一般人看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除秽敷药。一番治疗病人病癒,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大家口口相传,我的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扁鹊三兄弟的名字

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扁鹊的故事。

说扁鹊有两个哥哥,分别是扁鸿和扁雁。扁鹊一家三个兄弟都是学医的,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三兄弟哪个人医术最高明呢?扁鹊告诉他说长兄的医术高于二哥,自己的医术则是三兄弟里面最差的。魏文王不解,那为什么你扁鹊却是最有名的呢?扁鹊说:因为

大哥能在病情发生之前就能事先铲除病根了,所以一般人不知道还以为他的治疗没有效果,所以他的名声没人传播,而二哥则是在病情发生时帮病人治好,所以没有很严重的后果,人们以为他只会治小病,在当地稍有名气。但是扁鹊却是人常常已经病情严重时治病,所以一般人都以为扁鹊的医术高明,所以名气就比两位兄长要大了。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一般看来是为了说明医术的高低并不能以病情的轻重来判断医术的高明与否。但细想应该不是,因为扁鹊在正史上记载没有哥哥,而且这个故事最早出于《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中卓襄王与庞暖的问答。所以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应该不是真的,而只是庞暖用来说理的。

古人常说良医常治无病之病。

所以扁鹊三兄弟的名声问题大概也是这么个道理。扁鹊在正史中记载其实却是是一个能及早发现病因的医生,就拿齐桓侯这件事来说,扁鹊不早就劝齐桓侯病在表面时就尽早治疗吗?所以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只是为了说明人要能及早的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不要在最后亡羊补牢。不过现在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在管理学上却是反面教材,因为中国的用人制度,往往出大事时能解决的人才能被管理者重用,但那些防患于未然的人,就像扁鹊的哥哥们就被冷落了。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是后人编的,所以和扁鹊实际上是没有关系,只是借用了他的名字。

历史上的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扁鹊这个人还很有自知自明,知道哪些病自己能医哪些不能,所以在自己不能治理病情时选择了离开,这点和范蠡很像。

说实话,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我的不相信不是在意“故事的真伪”,而是以为扁鹊所说的话是在自谦,大家知道,中国人是有自谦文化的。

初学医时,认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自然以为“做手术”是最难最能体现医生价值的事情,后来我见到了太多的病人,了解到他们中很多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我才真正知道,原来改变一个人的意识,让他具备“自然”的健康意识才是最难的一件事。

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谈谈对预防医学思想的理解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其实,中医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将“治未病”“治欲病”摆在比“治已病”更重要的地位来看待,并以此来判别医生医术的高明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大部分人耳熟能详,对神医扁鹊的洞察力叹为观止。扁鹊医者仁心,多次劝蔡桓公“治未病”,可惜蔡桓公讳疾忌医,使自己命丧黄泉,令人扼腕叹息。

其实 ,扁鹊不仅有着精湛的医术,而且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

古籍《鹖冠子》记载了一则“扁鹊三兄弟治病”的故事: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高超?”

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说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

“我大哥看病,是在病情发作前,那时候病人自己不觉得有病,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他的名声传不出家门。

二哥治病,症状不十分明显,病人没有太多的痛苦,二哥就药到病除,所以他的名声传不出街巷。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患者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这段对话给人多方面的启迪,由此自己想到了中医几千年来一直提倡的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老祖宗的教导大家都知道,可真正能付诸实施的就很少了。长期以来,“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

大部分人尊崇、相信能治已病的医生,不相信、不认可能治未病的医生。如今,能治已病的医生比较吃香,而能治未病的医生,即使像扁鹊的大哥、二哥一样,也是默默无闻。

治未病的医生在哪里?治未病的药方在哪里?

伏羲、黄帝、老子、庄子等中华民族的圣悊都是大智大慧的先行者,他们洞察了宇宙的本质、天地的运化和生命的真相,都是治未病的高级医生。

黄帝修身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明了自然本质后,为后世留下了《黄帝内经》,这是上古圣哲体悟大道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代医典之祖。然而,里面没有一个具体药方,都讲的是病因、医理和如何预防,这就是治未病。

古人早已认识到:心病是百病之源。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有臟腑患的眼见为实的病,更有心灵不健康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病。

病因病情复杂,如何从根子上预防?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老子《说百病·崇百药》,给世人提供了简单明了的提示。

《说百病·崇百药》指出了人容易患的一百种心病,还开了一百种特效药,不掏钱的药方等着诚信者对症抓药。

我们应该放心地用,长期用,主动用,像扁鹊的大哥那样及时发现身心中的隐患,从源头上察端倪、找苗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才能筑牢身心免疫力的防线,防御和抵抗各种疾患和病毒的入侵。

《说百病·崇百药》细致入微,直指心灵深处的病根,像多功能的镜子,修身实践者和养生的不妨用“显微镜”查问题、用“放大镜”看危害、用“多棱镜”找根源、用“望远镜”发现潜在的危机,如履薄冰,防微杜渐,这其实就是在养生!

我们只需要真正地信用奉行祖先和圣悊的大智慧,持之以恒地实践中华优秀经典诵读和太极修身等动静结合的养生保健方法,“无病时”打“预防针”,“病微时”打“清醒针”,“重病时”打“救命针”,以确保自己远离疾患,保持心身的健康,这是多么大的幸福啊!

即使做不到治未病,也要尽量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有小病就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小病成为大病,小错酿成大祸。要知道,这世上可买不到

扁鹊三兄弟故事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魏王大悟。

史记扁鹊三兄弟原文

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 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卓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

译文:

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