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斜杠青年成长日记的第94篇Diary
正文开始前,先通报一下我们两个月前的一个小成果:
在今年8月3日的《5天,一个大学生如何改变世界》中,我和三水说过,要联合海南暖乡协会,去海南乡村支教,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标准带给乡村小学。
海南省儋州电视台专门采访,报道了这次活动;斜杠青年也实现了文中所提的小目标:我们用读者们点击小广告的钱,给乡村小学捐赠了 200 套文具。
在此谢谢海南暖乡组织的支持,也谢谢斜杠读者们的爱心。
正文开始,本篇片尾有彩蛋哦~
今天聊聊考研。
可能斜杠的读者里,有一些不是在考研,但也请大家不要取关,我这篇文章真的是想给那些还有80天初试的考研er,说一说我近来的一些想法。相信此文对于自学能力的提升,也会有帮助。
关注久的读者应该知道,小七之前写了很多篇考研方法论的文章,内容质量,我觉得是比(fei)较(chang)优质的。但是那些文章,大多操作性较强;什么意思呢?文章里会告诉你是什么(我是怎么背书的,我是怎么做笔记的);但我从来没说过为什么(我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我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乃至有些同学,会对这些方法产生困惑。
比如有的同学讲,小七学姐,我看到你的背书方法,觉得很巧妙;我现在有另外一个困惑,我现在还没看论文,是先把老师的论文读一遍,再整理专题;还是按照专题,读论文?
这样的问题非常多,我希望考研的你,安心读完这篇文章,掌握考研时必备的底层思维,可能你现阶段的很多困惑,都迎刃而解了。
1
我考研时,每当困惑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时,我都会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身在高中,我会怎么办?”
为什么这么类比?大家可以想一下,你上一段全心全力备战一次考试,是什么时候?应该是高考吧。同样的困难,那时候你是怎么克服的?
这个问题问出来,可能会让你踏实很多;因为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可以作为你了解自己学习模式的一个参照,它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比如去年我新闻史背不下去时,就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死记硬背的东西?
你看,人一旦碰到困难,会给自己找借口,给我们的行为赋予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我当时的理由就是:我是理科生,不适合背书。
但这种心态让我更难沉下心来背书。
我于是开始学着从高中的学习里,寻找我善于背书的“证据”。
我并非不擅长背书,要不然,我高中历史是怎么考A的?那时候怎么背下来的?我于是一步步回忆,然后一步步去改,每天都在碰壁-思索-调整-再碰壁-再思索中,不断进步。
我想起来,高中时,我和我同位,放学上学的路上都在提背历史,所以我决定考研时,也在去食堂的途中背新闻史;包括后来编顺口溜、提字、默写,也都是高中时喜欢用的方法。
2
后来,我仔细思索了自己学习的三个阶段:
1、高中学习 2、大学学习 3、考研学习
我发现,2、3确实没有可类比的地方,大学学习更多是自发自主,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分数来衡量你的成绩,所以更多时候,它是一种软性的学习。
而1和3,它们最大的相同点是,一考定终身。
所有的标准就体现在那张试卷里。所以,我们要用相同的思维来准备考研,就像准备高考一样,这种思维就是,一切应试。
应试,是最高效的。应试的思维就是——我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
换句话说——
1、凡是不能提高分数的,都是无意义的(哪怕是学习,不能提高分数的学习,都是无意义的)
2、我不一定要把所有知识都搞懂,所有书都读完;但我要保证,只要考到的,我能得分。
可能这种思维,背离了学习的本意;但我一直觉得,考试的意义,除了衡量你学得好不好,还有一点,就是筛选出那些能利用考试本身的应试性,来最大化获得分数的人。这样的人具备一个特质——那就是可以利用已有资源,最大化创造价值;所以,他们也值得进入更高的学府,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3
应试性是什么?高中老师已经告诉你了
我们的问题于是变成,如何提高应试性(如何用同样的时间,让分数变得更高)?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所有的高中老师都一直在研究这件事。
我也是考完才发现,原来我考研中的行为,都是在复刻高考前的复习套路。高中老师果真才是应试学习模式的专家。
这也不难理解。所有高中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是为了让你获得好成绩;高三在这点上表现尤甚。因此,我们提炼一下高中的一些基本配置,就能给我们的考研复习带来指导。
(1)课程表
课程表的设置,表面上就是一些课程的排列组合,但实际上,它的制定远比我们想的复杂。
老师们要先考虑到总课时数;再根据总时间,每门课的权重、复习的遍数等等,算出每周每学科的课时数,再将它们按一定规律,分配到每一天中。看似简单,它却蕴含了一个强大的预设:我知道你总共要做多少事!
这个预设有多可怕,我们可能感觉不出来。但仔细想想,有多少人,能清楚地知道我总共要做完哪些事,就能考上研?可以说几乎没有。
所以,高中老师把总任务量除以总时间,就能得到每天学习多少知识,就能安排我们的timetable,我们总能在老师规划的时间内,不多不少、按部就班地复习完三轮,何其厉害!考研的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吗?
我发现越到10月、11月,就越有些同学说自己“看不完了”;其实如果你能在6、7月做好大规划,每天按照任务走,越到后期反而越踏实。
做好课程表,在考研里就是安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我建议,一定要从大到小,本着前紧后松的原则,对自己的总任务有所规划。具体做法如下:
1、确定我一共要做哪些事,以及做这些事的顺序(笔记、背诵、做题,遍数)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要做哪些,可以在知乎上搜搜相关经验帖,或者在经验超市里,找到直系的学长学姐问,这个是最直接的。
放一个经验超市的小程序码:
2、根据总任务,确定自己每个月(或者说,每个复习阶段)做什么(笔记做完或者书背3遍等)
3、每周做什么——更细化
4、每天做什么——更加细化,同时也注意早中晚时间的安排。
可以给大家看一下我的计划表:↓
上图是阶段性计划,是在确定了总任务的基础上,平均分配到每天的时间表。
下图则是我在去年11月15号,离考研还有36天时列的计划。我首先确定下来,一共要看的专题数↓
下图则是把总任务平摊到每天,精确到每一个知识点↓
(2)高考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资料
我们高考时,还离不开一样东西——教材。这个教材不是教科书,而是直接答题导向的复习资料。
就像我们高一高二时还用教科书,高三基本上老师不会让我们拿着书背了。因为书上的内容太冗余,不能直接用在答题上——不够应试。高三时我们用的,是老师编给我们的复习资料。
而现在考研时,没有自己的复习资料,就要去创造这样一份教材,也就是笔记。
对于我来说,笔记最大的用处,是信任感——我要像信任高中教材一样,信任这份笔记;我确定我能无遗漏地囊括所有知识点。这一点可以详见我的一篇知乎回答《考研用什么做笔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82763/answer/408106181
(3)一模、二模、三模
俗称考试。我曾经在《如何成为靠谱的学习者?做好这3件事》中,说过“反馈”的概念,就是你不去做题,永远不知道自己复习得怎么样。有的人虽然复习得很好,却始终下不去笔,如果在真正考试时也这样,岂不就是白复习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英语和专业课,一定要在考试前模拟三次以上,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
(4)食堂、寝室以及固定作息
所谓高中“三点一线”的生活,本质上是把你所有的生活模式化,让你不用去考虑除考试之外的其他事。比如,“中午去哪吃?”这个问题本身就消耗情绪,所以很多高中都只会设立一个食堂。
事实证明,在非重要的事情上减少选择、减少变化,可以让你专注于最重要的事。
你看那些能考上研的人,生活基本上是不存在变化的。六点半起床和七点起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恒定——今天七点起,明天也是七点起。我的一个考研清华的学长,在准备初试时,每天就都是7点起,起床后每天去同一家食堂吃早餐,连续两个月都是小笼包;中午每顿都是同一个窗口的鹅肉饭,几乎未曾考虑过其他选项。
4
应试的本质,其实就是“确定”
综上,你要当自己的教导主任,当自己的老师,当自己的阅卷者,还要当自己的生活指挥官。
应试的本质,其实就是确定。
确定的教材,确定的答案,确定的复习范围,确定的时间安排,确定的作息,确定的研友……一切确定,这样你才能把所有的精力,只放在一件事上——那就是执行。
最后给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一些彩蛋:我考研时用到的资料,可在公众号回复领取:
考研英语,可回复“新题型”、“英语复试”、“英文自我介绍”、“英语真题”;
考研计划,可回复“计划”
专业课部分
董璐老师《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可回复“核心理论”
李良荣老师《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可回复“网新传”
Best Wishes
往 · 期 · 精 · 选
(点击下方题目即可阅读)
必看|我秋招拿了 5 个Offer,但是都不想去……年薪100万的年轻人,不会掉入这个认知陷阱一个月听懂外国人聊天? 4 步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复旦考研 | 如何成为靠谱的学习者?做好这 3 件事男女交往法则:99% 的女生用这招追到男神
讨论时刻:
你的考研战役,进行到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