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应以什么为基础?
全球治理应以和平、安全、合作、共赢为基础。
在各治理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特色以及在国际体系中的不同地位,体现出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
一是国家中心治理模式。即以主权国家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主权国家在彼此关注的领域,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通过协商、谈判而相互合作,共同处理问题,进而产生一系列国际协议或规制。
二是有限领域治理模式。即以国际组织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国际组织针对特定的领域(如经济、环境等领域)开展活动,使相关成员国之间实现对话与合作,谋求实现共同利益。
三是网络治理模式。即以非政府组织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现存的跨组织关系网络中,针对特定问题,在信任和互利的基础上,协调目标与偏好各异的行动者的策略而展开的合作管理。
延伸阅读
中国提出全球治理的基本方案有几点?
中国提出全球治理的基本方案有四点:
第一,中国应重视并合理利用各种多边、区域、诸边、双边平台,打造全球治理的全天候、多平台参与机制
第二,跳出传统国际关系中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二分法,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第三,增加对国际谈判框架、谈判范式、谈判规则的研究,充分发挥国际性智库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谈判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谈判各方对相应内容条款是否达成一致,随着谈判深度和范围的增加,也取决于是否能够提出创新的、更适应的谈判框架、谈判范式、谈判规则。
第四,通过加强“二轨外交”、公共外交、公众政策普及来支撑政府机构在全球治理中的行动
中国如何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当然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成立新型多边金融机构,顺势积极参与制定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是首要任务,方可在全球治理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1.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经或得了诸多成就。分别举例说明,其一,引入G20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中国治理观,多方位全面反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根据各国的国情解决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2.我国为了提升全球治理能力还共同构建了治理全球发展,金融,贸易,能源和投资格局,这些努力造福的是全人类。我国更是提出与各国合作共赢的思想。与全世界任命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3.提升我国的全球治理能力还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我国不断培养既了解我国国情又拥有全球视野,还能够掌握精通多种外语和精通国际规则谈判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为我国提供了无尽的知识支撑,他们是全球治理能力提升的未来。
如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
1.建立多元、对等、包容、共赢的全球治理机制。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以更好地适应新兰经济体成为世界舞台上重大新兴力量这一国际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2.营造共生、共治、共享的世界合作格局。这是建设利益互联共同行动的全球合作与发展机制。
3.构建利益、命运、责任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了哪些贡献?
首先,随着中国的崛起,它将更有能力去提供国际公共物品,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减小南北差距。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将更有能力去作出资金、人员、技术方面的贡献。
其次,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及其对世界了解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可能会提出更多新理念,甚至推动建立更多新的国际组织、国际机制,进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已经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接下来,中国会在理念、规则、机制方面作出更多贡献。
第三,中国将会推动真正的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西方国家搞的多边主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自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被排斥在外的。中国所主张的是真正的多边主义,不仅兼顾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同时也要推动实现更好、更公平、更有效率的全球治理。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行为准则?
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五条基本原则。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实际上是以全球多边主义的合作为基础,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全球治理。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在面向全球化的国际规制中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
从全球治理的深度和效果上来看,任晶晶将全球治理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工具理性的全球治理阶段;第二是价值理性的全球治理阶段;第三是制度主义的全球治理阶段。他认为,第一个阶段,工具理性的全球治理阶段是指国际行为体以自身利益为基础,选择自己是否参与和配合全球治理,并为自己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以及决定参与全球治理的深度。第二个阶段,价值理性的全球治理,是指国际普遍认识到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共同为解决全球问题和处理世界公共事务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第三个阶段,制度主义的全球治理是指全球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各个国际行为体都有明确的全球治理的权利和义务,全球治理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可循。在治理体系和治理框架中明确的分工,有具体的操作程序,有科学合理的治理绩效标准来评估和考核。
从目前全球治理的广度、力度以及参与者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来看,任晶晶认为,当前的全球治理处于工具理性的全球治理阶段向价值理性的全球治理阶段过渡期。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实际上是以全球多边主义的合作为基础,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全球治理。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在面向全球化的国际规制中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
全球治理观的核心?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价值。
即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应当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规制。
即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包括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即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
(1)各国政府、政府部门及亚国家的政府当局;
(2)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体。
指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
涉及到对全球治理绩效的评估,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国际规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适应性、政府能力、权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识基础等。有学者把上述五个核心要素转化成五个问题:即为什么治理、如何治理、谁治理、治理什么、治理得怎样。
什么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
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全球治理的基本要素: 第一,在全球范围内虽然缺乏某种中央权威,但仍存在能够实施某些决定的机制,换言之,全球治理的实质是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第二,全球治理存在一个由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结构,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全球治理并不排斥国家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它认为国家只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众多行为体的一部分,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协商合作,从地区到全球层次上解决共同的问题。第三,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调,强调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实质的基本原则同等重要,其关键词是“项目规划”、“伙伴关系”、“意见一致”。第四,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常规化安排,一些安排是基础性的,而另一些则是程序化的。可以认为,全球治理就是全球秩序加上意向性。
我国如何提升全球治理能力?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1、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坚决维护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换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3、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
全球治理的两个特征?
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一是全球治理的实质是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
二是全球治理存在一个由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结构,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三是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调,强调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实质的基本原则同等重要。
四是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常规化安排,其中一些安排是基础性的,而另一些则是程序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