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北朝名将楠木正成的历史事实 楠木正成在日本地位

日本南北朝名将楠木正成的历史事实?

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南北朝时代武将,1294—1336年在世。

自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以来,幕府将军掌权,天皇成为傀儡。后鸟羽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继承其志,伺机倒幕。日野俊基、日野资朝等密谋讨幕计划,虽然失败(即“正中之变”),但讨伐北条氏(幕府)的秘密活动没有中断过。

立志恢复皇权的后醍醐天皇暗中策划倒幕,但不幸机密泄露后醍醐天皇于元弘元年(1331)逃往签置山中(即“元弘之变”)。后醍醐天皇为了东山再起,派近臣到近畿诸国招幕勤王军,于是有浓厚勤王思想的捕木正成出场。

最早记载桶木正成的名字是《太平记》卷三,其中写道:

元弘元年(1331)8月27日天直临幸笠置山,以本殿为皇宫,向天下招募勤王的武士,但没有一个人来应募。天皇很觉烦闷,后来不知不觉睡善了,做了一个梦:在紫宸殿的庭院前有一棵常绿树,枝叶茂盛,伸向南面的那条树枝长得特别好,在其荫凉下顺次坐着三公百官;朝南的上座,坐垫铺得很高,没有人坐。天皇感到奇怪,这是为谁而设的座位呢?正在思量的时候,两个扎发警的儿童忽然出现,跪在天直面前用袖擦泪说,天下之间暂无皇上栖身之处,但在那树苗下有朝南的座位,这是为皇上而设,请暂且坐在那里吧。两童予说半便向天上飞去。不久天皇梦醒了。

天皇认为这是天托给他的梦,便详解梦境,在“木”字旁边加个“南”字,使之成个“楠”字。天亮后天皇便问该寺的僧人,附近有没有姓楠的武士。僧人说有个人叫楠多门兵卫正成,武艺高强,是敏达天皇四代孙,左大臣桔诸兄的后裔。于是天皇立刻下令将楠木正成召来。

以上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楠木正成在当时已经很闻名了。

同年9月3日正成到笠置山行官参见天皇,翌日回赤坂,准备迎驾。

不料北条氏派金泽贞冬攻陷笠置山,天皇被捕。接着幕府军分四路(一路是大佛贞直,二路是金泽贞冬,三路是武田信武、四路是足利高氏)攻打赤坂城。赤坂城南面靠山,东南是断崖峭壁,只有北面一条通道,地势险要。虽然正成只有五万兵力,但因使用奇策,幕府军屡遭失败。不料幕军设法切断城中粮道,终于攻下赤坂城,护良亲王、四条卿、正成等分别潜逃。后来正成逃往金刚山,秘密往来于河内、纪伊、和泉之间招兵买马,图谋再起。

元弘二年(1332)3月,后醍醐天皇被流放到隐歧,尊良亲王被流放到土佐,尊澄亲王被流放到赞歧,只有护良亲王幸免,亡命大和的十津川。同年6月,护良亲王在伊势熊野募兵,开始活动。同年秋,棺木正成再次举兵,一举夺回赤坂城。

此时各国勤王军奋起,护良亲王在吉野,赤松圆心在播磨,河野一族的得能、土居在伊豫分别举兵。而且闰二月后醍醐天皇也逃出隐歧,九州地方菊池武时、阿苏惟时举兵,奥羽地方结城氏举兵,勤王声势风靡各国。

楠木正成夺回赤坂城以后,回到金刚山,营造千剑破城(即千早城),以它为根据地与北条氏对峙。后来幕军攻陷赤坂城,乘势又来攻打干剑破城,正成便用各种奇策进行抵抗。由于附近民兵奉护良亲王之命切断幕军的粮道,幕军才不得不退却,千剑破城解围。

元弘三年(1333)4月,足利尊氏归顺天皇。5月8日足利尊氏、赤松则村、源忠显等攻打六波罗,收复京都。同月26日新田义贞攻下镰仓,终于杀死北条高时,镰仓幕府灭亡。6月5日后醍醐天皇还都,废北朝光严天皇,建武中兴开始。

后醍醐天皇回京都以后便实行公家一统的理想政治。第一废除关白(辅佐天皇的大臣),亲自处理国政;第二确认后伏见、花园上皇的持明院统辖的领地及各大寺院神社的领地;第三是论功行赏;第四是恢复总揽中央政务的记录所及新设杂诉决断所。

关于论功行赏,由特设的“恩赏方”具体施行。搞木正成从后醍醐天皇亡命签置山到完成大业始终忠心耿耿紧跟天皇,为扩大勤王军而费尽心机,立了等头大功。但正成极其谦让,将功劳让给菊池武时。他说:“元弘忠烈者,劳功之辈虽多,何存身命者也。独依救诧坠一命者,武时人道也,忠厚尤为第一。”

论功结果,足利尊氏为首功,中兴元勋楠木正成只赐与武士身份,封为河内、摄律、和泉三国守护,非违使兼左卫门少尉,官位是从五位上,与他的功劳不相适应。其他武士对这次恩赏表示不满,而正成毫不计较,仍然辅佐天皇,或在杂诉决断所处理事务,或保护天皇行幸京都岩清水神社,或讨伐北条氏的残党,为保卫京都和安定畿内而尽忠。

建武二年(1335)7月14日北条高时之子北条时行纠合残党在信浓起兵,进入武藏,护良亲王奉命前去讨伐反被足利直义所杀,北条时行进入镰仓。足利尊氏早有叛变之意,和天皇的宠姬阿野鹿子勾结暗中培养势力,此时认为时机已到,自命征夷大将军总追捕使,开始东征。8月在相模川打败北条时行,进入镰仓。

足利尊氏叛变以后,一向对武家有好感而亲幕府的人立即集中到尊氏的旗下。朝廷则立即剥夺尊氏的官爵,派遣新田义贞和尊良亲王东征。初官军取胜,后在相模箱根的竹下被尊氏打败。

1335年12月底,足利尊氏率领大军西上,京师震惊。新田义贞派兵保卫京师,楠木正成率领大和、河内、和泉、纪伊、伊贺各国的军队扼守宇治,千种、结城、名和氏防守势田。

足利尊氏的先锋与正成军遭遇,在宇治桥上战斗五昼夜,结果正成败退,足利尊氏长驱人京。延元元年(1336)1月尊氏攻陷京都,后醍醐天皇逃至督山,皇宫烧毁。

正值此时,东征军及奥州军从关东赶到,与新田义贞和楠木正成等将领会合,打败尊氏军。接着正成和义贞又在摄津国兵库击败尊氏军,尊氏和直义不得不逃往九州。

1336年5月足利尊氏及其弟直义卷土重来,以20万兵及7000条船分水(尊氏指挥)陆(直义指挥)二路直退京都。后醍醐天皇立即下令让楠木正成来共同防御。

楠木正成奉沼出征,将他11岁的儿子正行唤到樱井驿,嘱咐后事,决心拼死一战。父子两人诀别的悲痛情景令人心酸,西乡隆盛就此作诗如下:

殷勤遗训泪盈颜,千裁芳名在此间。

花谢花开樱井驿,幽香犹逗旧南山。

当时楠木正成献策说,以我方劣势抵挡敌方优势是无谋的,应当暂时避开敌人的锐锋,让天皇转移到督山,正成自己回河内,把足利尊氏的大军引进京都,然后督山和河内二面夹攻。但此计为坊门清忠所反对,没有采纳。后来正成又提出一个良策,即让尊氏侵入京都,将正成的军队布置在河内,威胁京都的敌人。同时封锁淀川河口,断绝敌人粮道,阻止物资输入,使敌陷于困境。然后集中主力下容山,进攻京都,这样容易取胜。但这个计划又没有采纳。

此时足利尊氏方面的水军先锋细川定禅的船队通过和田峡以后,突然向神户方向前进,这是尊氏的佯动作战。不料新田义贞信以为真,放弃和田峡的阵地,退到神户方面,尊氏率领的水军主力乘机在兵库登陆。

楠木正成预料这次战役必败,但为了保卫皇室不惜牺牲,率领700余骑在凑川的西宿布阵,支援新田义贞。此时新田义贞率领25000骑在和田御崎布阵,迎接尊氏的主力,胁屋义助以5000人守轻岛,夫馆氏时以3000多人在灯炉堂的南滨配合,但义贞和正成两阵之间有兵库港相隔,无法互相支援。

1336年5月29日,正成、正季兄弟两人和足利直义在凑川(今神户市)对战,经过数次战斗,直义大军反而受到楠木正成孤军的迫击,直义的坐骑被箭射倒,曾一时陷于险地,最后不得不向须磨的上野方向撤退。

足利尊氏看到其弟直义危急,连忙跟吉良、石堂、上杉等率领6000骑救援。正成、正季兄弟两人又开始战斗,三个小时中死战16个回合,伤亡惨重。尽管如此,正成仍然不屈服,率领残兵继续抵抗敌人的大军。到最后,身负数伤,精疲力竭,无奈跑进凑川北部一村庄的老百姓家里。正成来到客厅,解下铝甲一看,身上受伤竟有11处之多,再检点一下兵将,原来是700多人,现在只剩下73人了,而且全部负伤,实在不能再战。正成坐下,向胞弟正季问道:

“说来善恶的一生是按临终的一念来解脱的,九界(佛教十界中除去佛界的九个世界,即菩萨、缘觉、声闻、天上、人间、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当中你的愿望是哪一界?”

“我的唯一愿望是七生(轮回七次)同样生于人间,消灭朝廷的敌人。”正季哈哈大笑说。

“罪孽深重的你我都这样想呀!那样的话让我们一起更换生世来达到这个夙愿吧!”正成神色非常高兴地说。于是为了“七生报国”,兄弟两人互刺而死。接着楠木正成一族13人和部下六十人都进入客厅自尽,或互刺或切腹。那天是1336年5月29日,正成享年42岁。

足利尊氏对正成之死也很感动,派人将其头送到河内水分的遗族那里,葬于河内长野市观心寺。

楠木正成的长子正行(?一1348)在父亲战死的时候是11岁(或13岁),当他接到父亲之头的时候十分悲伤,要想自杀,被母亲劝阻,进行庭训,誓为父报仇。南朝兴国年间(1340—1349)正行取名为“带刀”和“右卫门尉”,继父家业为河内守兼摄津守。1347年(南朝正平二年,北朝贞和三年)11月在摄津住吉瓜生野及天王寺打败细川显氏、山名时氏。足利尊氏接到任吉和天王寺失败的消息后,便计划消灭棺木氏的势力,派高师直、师泰兄弟带兵六万攻打河内,正行与弟正时、和田贤秀等一族到吉野参拜天皇,决一死战。次年即1348年(南朝正平三年,北朝贞和四年)1月2日在四条田激战,虽寡兵力战仍不能战胜高师直、师泰兄弟,最后与弟正时互刺而死。

自古以来,楠木正成的忠诚勤王事迹受到日本人的赞扬和好评,他的死受到后世人的祟拜,这点当然与他的人品分不开的。楠木正成在担任摄津、河内、和泉三国守护期间,曾推行过减轻赋税、开垦荒地、兴建水利、劝务农桑等政策,这些对老百姓多少带来了一点好处。

正成的信仰虽然和平安时代的人一样仍旧信仰旧佛教,但不能说他没有受掸的影响。当时朱子学已经传到日本,后醍醐天皇的学问是宋学(朱子学)。独清轩玄惠法印将程朱的新注书籍奉呈天皇及亲房俊基,所以后醒酗天皇和亲房俊基的正统思想是宋学的产物。当时南宋盛行的忠孝思想通过朱子学传到日本无疑。从而

楠木正成的举兵勤王以及临死时的所谓“七生报国”(世世代代报国)思想完全从宋学的正统思想和忠义思想而来。据研究,正成的书法式样也是带有“宋风”,与持明院统的“青莲院派”完全不同,而且他的宋学是从天台僧玄惠法印那里学来的。

《太平记》(从军故事集,40卷,相传为小岛法师所作,成立于1368一1375年)将楠木正成描写成智仁勇兼备的良将、忠臣义士的楷模。随着此书的广泛流传,楠木正成的名声大振。后来《太平记评判》、《碧山目录》、《历朝要记》、《捕木正成传》、《大日本史论赞》、《日本外史》等都称颂了捕木正成的人格和兵法等。江户时代独尊朱子学,提倡大义名分论,编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光国从正统思想(以南朝为正统)出发,于1692年(元禄三年)在凑川重建捕木正成的墓,树立“呜呼忠臣楠子之墓”的墓碑。碑高三米,碑身背后有明朝遗臣朱舜水作的赞,京都书法家冈村元春刻。从此以后,棺木正成被日本人当作忠臣的模范,有口皆碑,特别幕末志士都受他的影响,成为推翻幕府建立明治政府的思想基础。

元治二年(1865)岛津久光、庆应三年(1867)德川庆胜、明治元年(1868)东久世通僖等先后建议建造神社祭招捕木正成,终于明治五年(1872)建立凑川神社(在神户市生田区多闻街,也叫楠公社),主祭捕木正成,附祭其子正行、其弟正季等一族17人。其牌位是明治天皇的辰笔。这样一来,楠木正成彻底从人变成神,并且后来被军阀、法西斯、帝国主义利用,作为忠君爱国的榜样,驱使人民进行侵略战争,为他们去卖命。战前小学教科书中柏木正成被尊祟为英雄,向小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战后,楠木正成的名字虽然从教科书中删除,但1952年因凑川神社在战争中烧毁,建立比以就更大的神社,规定7月12日为祭日,为死亡战犯招魂,影响极坏。

延伸阅读

日本古代,中宫与皇后有什么区别?

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时期:

大宝律令颁布(701)到907年,【皇后】指的是天皇的妻子,而皇太后比皇后更加尊贵。皇太后的服侍者是中宫职,此时【中宫】指的是皇太后

907到973年,比较混乱。由于醍醐天皇指定中宫职改为侍奉皇后,所以这段时间中宫就是皇后;醍醐天皇死后,朱雀天皇指定中宫职继续侍奉原来的皇后,现在的皇太后,此时中宫是皇太后;再下一任村上天皇,中宫职仍然在侍奉原来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皇太后,所以中宫是太皇太后

973年円融天皇确认中宫职侍奉皇后,此时中宫又变成了皇后的代称

公元990年,円融天皇让位给儿子一条天皇后成为上皇,其正室藤原遵子仍保留“皇后”称号。新的实权者藤原道隆急于让自己的女儿定子成为皇后。但一桥天皇无意褫夺遵子的皇后称号。另一方面,出身藤原家的遵子也明白到延续家族权力的重要性,故把原先伺奉自己的中宫属官划归定子,自己另外设立皇后宫职。为区别上任天皇的皇后和现任天皇的皇后,上任天皇的皇后(遵子)仍称“皇后”,现任天皇的皇后(定子)则称为“中宫”。从藤原定子开始,中宫变成了一个实体身份。

镰仓幕府末期,二后制正式册立:第一位册立的皇后称为【皇后】,第二个册立的皇后称为【中宫】。皇后和中宫都是现任天皇的皇后,都是实体的身份,两者之间并无高低之分。

明治维新后,天皇的皇后降为1名,中宫完全废止,退出历史舞台

醍醐天皇和光严天皇是一家吗是一个爹妈生的吗?

光严天皇讳量仁,其父乃是后伏见天皇,其母为广义门院西园寺宁子。量仁生于正和二年(1313)7月9日,是后伏见的第一皇子。身为持明院皇统一系期待中的正嫡,量仁是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的最大威胁。嘉历元年(1326)七月后醍醐天皇的东宫太子邦良(后宇多院的嫡孙)病殁,量仁此时已经十四岁,根据两统迭立的原则,量仁成为皇位的最强继承人,并且还得到了镰仓幕府的支持。 所以他们是八竿子打不着,根本不是一家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