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是什么意思?
行板,是音乐术语,记号Andante ,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 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通译为“行板”,“行板”的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 如歌的行板是说行板的感觉如歌般缓缓流淌的。
“如歌的行板”如何理解?
“行板”是规定某段音乐速度、节奏的音乐术语,“如歌的”是作曲家对此段行板风格的描述。
《如歌的行板》歌词?
我们的路不可能比恒河更长 我们的汗也逃不过阳光 倒不如把回忆化作一个画展 看完了永远悬挂在眼眶 我不怕短暂 你不停变幻 我不想拥抱到你 付出了血汗 生命太短暂 来不及感叹 让我们打开这扇门 再各自流浪 很感激曾经和你在地球作伴 有聚有散随星球在运转 一路心跳演奏着如歌的行板 道别的尾音像旋律飞扬 我相信短暂 你向往变幻 我不要拥抱到你 付出了血汗 生命太短暂 来不及感叹 让背影留在这港湾 烟消云散 永恒敌不过平淡 我们不甘心吻到爱情腐烂 有谁能抗拒尘埃飘降 这首歌完美无憾 都因为它的感情高低抑扬 我们都要一样 我迷上短暂 你期待变幻 你不愿拥抱到我 变爱情文盲 生命太短暂 来不及感叹 让诺言在大街小巷 随风声流转 如果有一天重逢像幻影电光 我会好奇你有否领会到 我不知道是不是,可能不是。
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
《如歌的行板》为什么会使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
这首《如歌的行板》,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沙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
这就是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
并说:“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的原因。
请问《如歌的行板》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作《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大提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段旋律构成。这两段旋律,前者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后者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 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 : 它们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那种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了出来。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最终,好像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因为作者在乐曲的结尾处使用了宗教歌曲惯用的变格终止方法。
1877年初,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这部作品。当听到《如歌的行板》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曾说:“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