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
主编 王荣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第一版
第一部分主题学习工作坊1口语交际研究之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李海林)
一、对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及实践的基本判断第一,口语交际学科研究成果未充分进入语文课程,课标与课本(旧的人教版课本)都没有体现,没有我们语文教学的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课外的课程标准则是直接展示课程内容,老师可以直接使用。第二,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尚全面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的层次上,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只是单纯研究教学方式,这是错误的。第三,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尚未成型,一方面老师们的口语交际知识素养不够(注意:口才好不等于口语交际知识素养高),一方面是老师们对口语交际教学不感兴趣(注意:口语交际教学的知识和口语交际的知识不是一回事),另一方面是缺失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二、课程论视域下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一,口语交际学科知识体系的梳理和甄别。我们需要把国内外口语交际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甄别。目前有三种不同体系:一是依据行为方式来分类的,二是依据口语交际者的能力和素养来分类的,三是依据交际场合、交际情景来分类的,王荣生老师就按照这一类分为了日常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正式场合下的口语交际以及书面语的有声表达三种。第二,口语交际课程标准的研制。关键是要在知识和知识之间构建一种符合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的关系,要把各个课程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搞清楚。王荣生老师已经有了研究成果。如图:
第三,教师口语交际知识的培训。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正规的培训,或者说普及的大众的培训还没有。第四,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活动设计是关键,可以有三步:一是明确核心概念,二是用活动唤醒生活经验,三是对活动进行反思。这三步可以称之为“活动设计三部曲”。第五,学生口语交际素养评价标准的建设,涉及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关键在于知识形态的转换首先是由学科形态的知识向课程形态的知识进行转换。然后由课程形态的知识转换为教师形态的知识。教师形态的知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工作形态的知识,老师要在备课时把知识显性化,但是进入教学实践后,可以不显性化。最后教师形态的知识转换为活动形态的知识。大部分语文知识仅仅是靠口述和记忆的教学是不行的,必须转换为活动。这一步最难,需要老师学习、研究并实践。书上列举了一堂美国的课,讨论专制政府、民主政府和无政府行政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政府的优势和劣势。老师直接安排学生玩游戏,来分组搭纸塔。第一组老师指定组长,要求组员无条件服从他的领导;第二组民主推选组长,大家听从他安排;第三组人人都是组长,随便自己安排。最后结果民主推选的纸塔搭得最好,学生谈感受,老师总结记录,最后评价这就是三种不同的政府的优势和劣势。这节课就结束了。这样的活动课堂,学生体会知识最深刻透彻,而且当他知道了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和劣势,深深爱上了他们民主的政府。总结:第一要学习口语交际知识和口语交际教学知识,第二要学会把知识转化为活动,第三,要学习正确地搞活动,不要过度活动化,要关注学生个体活动,要注意语文性。
第一部分主题学习工作坊2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王荣生)
一、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王荣生教授把口语交际课程分为三类: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其课程内容主要是反思性的)、组织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其课程内容主要是形成性的)、书面语的有声表达(其课程内容主要是技巧性的)。1.反思性的课程内容:通过反思,唤醒学生“自觉地”改善自己的日常口语交际,比如打电话、寒暄、劝说、攀谈、直言、婉言、协商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养成一些习惯,有些习惯不太好,需要有人启发他们反观自己,对坏习惯反思和警醒。
2.形成性的课程内容:像开汽车一样的在母语的自然浸润中学不到或学不像样的行为,比如讨论、辩论、采访、演讲等。这种课程需要老师教授技巧,并且花费长一些时间,对技能适当分解传授,反复训练。
3.技巧性的课程内容:往往是比较特殊的活动,或发生在特殊的、隆重的场合,或者对活动有特殊要求,要特意去做,比如诵读、戏剧表演、谈判等。
二、口语交际的活动设计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活动来体现,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有明确的指向,集中地体现相对单一的课程内容,从而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1.与反思性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活动:这一课程虽然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但是我们的活动原则上不是日常生活的简单照搬,而应该是与日常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使习以为常的生活“陌生化”。活动方式可以是游戏、讲故事、观看真实生活中交际活动的教学录像,别人的或自己的。反思性课程内容的要义,在于引起反思,对自己真实的口语交际行为进行反思。设计的活动需要:第一话题能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要真实,第三有表演的成分,即对生活原貌的变形,形成陌生化的效果,第四学生的演示是片段的,不是像演戏那样完整。2.与形成性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活动:最能满足形成性课程内容教学需要的活动,是“即席表演”,即席表演要戏剧化,不宜和生活混同起来。要点是:第一话题是正式的,而且是虚拟的,第二活动中的关注重点不在于具体的结论,而在于口语交际的行为。3.与技巧性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活动:最需要的是实战,典型类型是诵读和戏剧表演。在这类活动中,老师需要进行指导,要教具体的技巧(阿德勒讲丘吉尔的演讲技巧很有价值)。总结:这三类的课程内容很有价值,分类适合学生的学情,而且每一类有不同的活动设计,如果老师能按照这三类整理口语交际的教学知识和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只是目前在应试教育下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这样的活动课堂,只能一个学期安排一两次这样的活动,而且总结评价上也比较简单,容易使得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最后的成效性不够明显。第一部分主题学习工作坊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蕴分析与活动设计(李海林)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特殊的语文学习领域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从语文的学习方式入手的,它不属于学科形态,而属于教学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轴,它与读写听说的关系是统领融合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对立的关系。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不但要自始至终贯穿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而且要渗透于语文学习的全部。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边界综合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语文内部的综合,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二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三是我们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综合的学习语文,而不是学习其他学科,其目标指向和边界都应该是语文。李海林老师设计的“张君案件”的活动非常好:刚发生这个案件,老师让学生写张君大案综述,过了两个星期,让学生写张君大案发展,又过了两个星期,案子还没破,又让学生写“为警察支招”,再过两个星期,张君抓到了,请同学写起诉书,最后又过了两个星期,开始让学生写文学剧本《公安局的日日夜夜》。老师选择这个生活真例子不是为了让学生关注社会,而是从生活中选取真实例子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真实生活中找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为了完成任务而学语文,和为了学语文而学语文的感觉氛围路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三、活动与语文的关系1.活动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内容:“我为爸爸妈妈写小传”这个活动本身就让孩子学到了很多语文能力。2.活动不是语文方面的知识,但蕴涵了语文方面的内容:“绘制名人地图”活动,需要学生有写作、阅读甚至口语交际的能力。3.活动是为语文学习搭台阶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对音乐和乐器进行描述,让其他人猜,这是语文学习;最后让学生聆听音乐并写文章,搞音乐讲座,交流音乐欣赏,都是在为学习语文搭台阶。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组织方式1.以真实的或逼真模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主导框架。真实就是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对象、真实的言语环境和真实的言语成果。学生有读者意识,才能把写作主题和他的生活沟通起来。2.以完成言语任务、创作言语成果为教学的线索。第一步是言语的任务,第二步是言语任务的完成,第三步是成果的交流。课堂教学呈现前后两端,而任务完成过程可以在课堂呈现,但也可以课外。总结: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听说读写综合性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学习语文,需要真实生活的引入,需要老师有效设计活动任务,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最后展示完成情况,并有所评价。这块教学内容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是比较空白的,更是薄弱的,需要老师改变自己的观念,强化综合性学习的意识,同时要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知识与能力。
第一部分主题学习工作坊4语文综合性学习:意义、策略和案例(申宣成)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郑国民教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言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这个定义告诉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学习方式,从目的上说是提升语文素养,从手段上说是借助实践活动,从学科归属上说是属于语文课程。●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学习语言有两种方式,一是习得,二是学得。习得就是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实践而得到,这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做中学。●从教育学角度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知行合一、相生相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两位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人物,一是皮亚杰,提出“内化”的概念,一是维果茨基,强调人是先有行动后才有思维的,而且行动可以转化为思维。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困境大家其实是认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但是实施起来却很困难,原因有四点:●没时间:忙得让人发疯●没胆量:吓得让人发抖●没心情:考得让人发憷●没路径:虚得让人发懵我觉得我自己的教学目前最主要是没路径,不会活动设计,或者说设计完整性不够,不能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活动统整,主题集中:可以使用一两类活动把整个学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统整在一起,彼此关联、循序渐进,叫做“集束式设计”。●先易后难,步步为营:比如课本剧,第一步可以先表演书上的剧本,第二步可以让学生改编书上或课外书上的故事为剧本来表演,第三步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剧本故事来表演。●反复实践,螺旋上升: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各类活动,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个技能反复实践。所以“成长=持续的经验+持续的反思”。●样例引领,评价驱动:老师始终要有一根绳子,确保目标不偏离,这根绳子就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开展活动时要给学生例子模仿,并把活动中的语文要素以评分规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案例申老师列举了自己的几个活动例子,也用考试数据证明学生参加活动中,产生了学习兴趣,而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之后,自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认真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能增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总结:申老师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间少策略少的状况提出了“集束式设计”的方案,很值得学习,一个学期可以设计一个活动,但活动中把各类语文学习整合在一起,达到反复实践、循序渐进的效果。另外我也能体会到申老师所说的让学生产生兴趣,种下学习的种子之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再来谈语文学习的考试成绩,这样的学习效果更佳,这也正是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一部分主题学习工作坊5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微技能”(申宣成)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征定义: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展开的、整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要素(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特征:语文性、整合性、情境性、合作性。在真实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具有意义生成的、洋溢着生命活力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人的身份趋于变化和灵活,关系趋向平等与合作,师传生受的单一知识传递让位于师生协同互助的合作关系。二、微技能之一:情境的创设1.虚拟情境的创设策略虚拟情境就是利用文字、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再现逼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两个优点:一是情境是为实现学习目标而量身定做的,因此设计的方向性强,活动也更容易聚焦。二是代价低,风险小,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控性强,便于管理。分类:一是虚拟的“宏情境”:设计者力争全方位地模拟出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例子英国教材里的活动《在荒岛上》。二是虚拟的“微情境”:更注意建立情境和教科书的联系,它往往是通过一个微小生活片段的模拟引发学生问题解决的兴趣。例子“博物馆报告”。2.真实情境的创设虚拟情境不管怎样都会有缺点,不同于真实世界,所以有必要设计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感受原汁原味的生活、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干扰”和“噪音”。这类活动有必要安排校外的情境,但严格控制,宁少勿滥。情境设计的目的:实现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连接,做到知、情、意的合一。真实情境的创设:物质筹备、目标定向、活动反思。三、微技能之二:支架的设计完成了情境的设计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搭建活动的“支架”。以英国的《英语技能》教材里的演讲单元为例。支架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活动支架(对主体活动起支撑作用的辅助类的活动)、知识支架(书上将演讲的程序性知识归纳了,值得记下来运用)、思维支架(漫画、图片、表格、维恩图等)、资源支架(提供范例,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四、微技能之三:小组合作的组织这是复杂的教学技术,不要随便对待,有三个要素最值得关注:一是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的互赖关系(目标互赖、奖励互赖、资源互赖、角色互赖、身份互赖、任务互赖、想象互赖等)。二是培养人际交往技能,可以使用手语、对号入座、明确规则。三是反思小组合作的历程与成果。总结:申老师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微技能的确有价值,情境的创设、支架的设计、小组合作的组织,都是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老师有目标有计划有方式地进行组织开展。书上列举的都是国外的活动案例,都非常棒,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开展一些这样成功的案例,真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