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到明朝灭亡(土木堡之变距离明朝建立多少年)

土木堡之变到明灭亡多少年?

土木堡之变到明灭亡共195年。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和王振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先有吴克忠部后拒被歼灭,后朱勇率领大军约四、五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伤亡过半,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1644 年李自成陷北京,明朝灭亡。

1640年清军攻打锦州,思宗派洪承畴带八路总兵率十三万大军出关援锦州,在松山大战清军,是为“松锦大战”。结果明军大败,洪承畴投降。关外辽东地区至此基本全数沦陷。 另一方面,由于旱蝗连年加上官府剥削,大量川陕地区流民、饥民爆发民变。这些农民采取游击及分头进攻之战术,严重拖累明朝兵力。

1643年十月年李自成攻破潼关,十一月占领西安。此外,另一支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主要在南方发展,先是控制了湖广地区,之后又改进攻四川,是为大西政权。但是,两支农民军没有合作,而是竞争的关系。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崇祯十七年三月,农民军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十七日已兵临北京城下。十八日,农民军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在北京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土木堡之变属于哪个民族?

土木堡之变是发生在明朝正统14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朱祈镇北伐时,因情报失灵而兵败瓦剌的事变。瓦剌是蒙古的一个部落名,也就是蒙古族。

土木堡之变距离明朝建立多少年?

土木之变距明朝建立81年。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并且被俘的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亲率五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土木堡之变年号?

土木堡之变是公元1449年9月1日。

土木堡之变一般指土木之变。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失灵兵败瓦剌的事变。很多人都觉得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入衰的转折点,因为战争中损失了20万的有生兵力

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八王之乱是西晋争皇权内斗,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夺取皇权,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与鞑靼之战(明皇被俘)

土木堡之变中宣府为何不救?

实际上,杨洪想救也救不了。

宣府虽然是大明九边重镇中拱卫京畿的重镇,但是宣府的兵马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尤其是永乐之后,对待北方部族以防御为主,洪熙元年七月己卯,根据镇守宣府的阳武侯薛禄的上奏,大同操备军只有2万,宣府操备军只有1万。正统十二年,杨洪上任宣府总兵时,也清点了兵马总数,那时约是13500人。这些人马守城尚可,救援实在是不够看的,况且一旦冒险出城救援,后方空虚,如果被也先趁机夺了宣府镇,那后果不堪设想,杨洪不敢冒这样的险。

情况跟杨洪预料的一样,朱祁镇八月十四日到达土木堡,也先的部队优先到达土木堡南侧的桑干河,并切断了水源,阿剌知院的部队从宣府北路奔袭而来,只是到达麻峪口时遇到了郭懋的拼死阻拦,也陆续抵达了土木堡北侧,两路骑兵部队于八月十五日上午完成了合围。狡猾的也先没有马上组织进攻,假意议和让明军放松警惕,趁着明军取水之时,毫无防备,四面围攻,大肆杀戮,文武大臣在乱军中死难五十多人,英宗皇帝朱祁镇也被俘了。

杨洪没有救,他选择舍弃了皇帝,或许即使去救,也只是全了忠义之名,对战争的结果于事无补。对杨洪而言,他当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个人的生死荣辱已经不重要了,在保君王或是保社稷中,他必须选择保社稷,这是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将最理性的选择。宣府镇安然无恙,但他自知有愧于皇帝,所以在也先挟持朱祁镇叫门的时候,杨洪只是叫人代为答复,自己避而不见。门是绝对不会开的,既然已经对不起皇帝一次了,也就不差第二次了。

瓦窑堡之变与土木堡之变?

没有瓦窑堡之变,只有土木堡之变和瓦窑堡会议。

明英宗正统十四( 1449年)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纠集兀良哈、鞑靼等部举兵南下。在宦官王振的劝说下,英宗不顾重臣反对,仓促集军,御驾亲征。明军于居庸关外土木堡之地遭蒙包围,队列大乱,蒙军四面进攻,明军大败, 英宗被俘, 这便是明朝史上的”土木堡之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