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的意思和道理?
兔死狐悲,汉语成语,拼音是 tù sǐ hú bēi。意思是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狐狸是真悲伤。后形容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出处《宋史·李全》
【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典故
出处
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
起义军遭到金军的镇压,杨安儿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四娘子)率领起义军从益都转移到莒县,继续斗争。后来杨妙真和李全结为夫妻,两支部队汇合。公元1218年,他们投附宋朝,驻扎在楚州(现在江苏省淮安市)。此后,李全抱有发展个人实力、割据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军包围,城破投降。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领兵进攻楚州,杨妙真派人去争取夏全,对夏全说:“你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如今你却带兵来攻打我们。打个比方说,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哭泣;如果李全灭亡了,难道独有你夏全能生存吗?希望将军和我们团结起来。”夏全同意了。
往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里说:“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后来,人们引用“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来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错用
“兔死狐悲”原意为为同类的死亡感到悲伤,但是大家因为觉得狐狸和兔子是天敌,而去字面理解它的含义,错误地将”兔死狐悲“理解为兔子死了之后狐狸假装悲伤。
其实“兔死狐悲”的原意是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狐狸是真悲伤。
典故
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它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1]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兔死狐悲”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是成语吗?
都是成语。
兔死狗烹(拼音:tù sǐ gǒu pēng)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该成语解释为把抓住兔子的猎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连动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越王攻吴王,吴王谢而告服,越王欲许之。范蛰、大夫种曰:“不可。昔天以越与吴,吴不受,今天反夫差,亦天祸也。以吴予越,再拜受之,不可许也。”太宰豁遗大夫种书曰:“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大夫何不释吴而患越乎?”大夫种受书读之,太息而叹曰:“杀之,越与吴同命。”(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兔死狐悲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元代脱脱撰写的《宋史·李全传》。
该成语原意为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出处
元·脱脱《宋史·李全传》
宝庆三年二月,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将军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愿将军垂盼。”全诺。
兔死狐悲是寓言故事吗?
是寓言故事。
兔死狐悲,意思是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狐狸是真悲伤。后形容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出处《宋史·李全传》。原文:“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动物之间尚且会因为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我们人类之间更需要这种感情。但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人类对同类的慈悲心最难,大到种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小到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争争斗斗。
我们只有不断勉励自己,把自己的爱心放大,变成一颗大爱之心,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慈悲心的人。
成语故事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元代脱脱撰写的《宋史·李全传》。
该成语原意为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
元·脱脱《宋史·李全传》
宝庆三年二月,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将军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愿将军垂盼。”全诺。
《兔死狐悲》的故事
南宋时期,山东一带处于金兵控制之下,老百姓不堪忍受金兵的压迫,纷纷起兵抗金。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是规模较大的起义军队。
起义军队遭到金军的残酷镇压,杨安儿不幸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称四娘子),率领起义部队转战各地,继续斗争。杨妙真善骑射,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红袄军中被称为“姑姑”。后来,杨妙真的起义军与李全的起义军在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南的马山)会合,杨妙真与李全结为夫妻。1218年,他们投归宋朝,部队驻扎在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区)一带,继续从事抗金斗争。
1227年,他们被南下的金兵包围,战斗失败后投降金军。1227年,宋朝派太尉夏全率领兵马攻打楚州,李全处境十分危急。杨妙真心想,夏全原先也是山东起义军的将领,可以对他做一番争取工作,于是派人对夏全说: “夏将军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可是现在您却带兵攻打我们。狐狸和兔子都是同类,如果狐狸死了,那么兔子就会悲伤哭泣;如果把李全消灭了,难道唯独您能够生存下去吗?希望我们之间不要相互残杀。”夏全终于被说服了。
兔死狐悲古诗?
兔子死了,狐狸会感到悲哀,不是为兔子是为自己。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如果飞鸟都被射杀了,好弓就会被封藏起来,狡猾的兔子被抓尽了之后,就会把用以追捕的猎狗煮来吃。
出处: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
原文节选: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於徐州,致贡於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於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狐悲兔死是成语吗?
没有成语狐悲兔死之说,相似成语:狐死兔泣、狐兔之悲!
狐死兔泣 hú sǐ tù qì
成语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狐兔之悲 hú tù zhī bēi
成语解释: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成语用法:作宾语;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狐死兔悲的成语故事?
【典故】从前,因为兔子和狐狸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猎人,所以他们决定结盟,共同对抗猎人,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
可是有一天,兔子被猎人一箭射死了,狐狸也遇到危险,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这时有一位长者经过,看到这一幕,觉得奇怪就问狐狸为什么哭泣,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 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兔死狐悲”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表示对同类的死亡或不幸的伤心。
兔死狐悲鸟尽弓藏的意思?
答免死狐悲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鸟尽弓藏意思是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了,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一脚蹋开。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什么意思?
1、兔死狐悲拼音:tù sǐ hú bēi释义: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近义:物伤其类、狐死兔泣。出处:原出自《宋史·李全传》。后又见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2、唇亡齿寒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近义:唇齿相依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兔死狐悲的成语故事动画版?
关于兔死狐悲的故事动画片是《兰亭小精灵》。
兰亭小精灵的故事讲述了传说东晋书圣王羲之在兰亭曲水流觞时,醉写《兰亭序》掷下的毛笔和墨迹都变成了精灵,这是中国首部以汉字笔画为人物创作故事的动漫作品。
兔死狐悲是其中的第36集。
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