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为什么被处死(宋濂病死于)

宋濂为什么被处死?

宋濂没有被处死,而是险些被处死。宋濂险些被处死的原因是:宋濂牵扯到胡惟庸案。

最后太子朱标为了救老师,直接以死相逼,跳入水中,这才让朱元璋免了宋濂的死罪,只是将他流放茂州,最后宋濂因病逝于夔州。

胡惟庸案介绍

洪武六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

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人。

宋濂在胡惟庸案发时早已告老还乡,只因长孙宋慎被牵连入胡惟庸案,才使得全家人遭到株连。

宋濂介绍

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十月十三日,因与其祖父同日生,故名为寿,后改名濂。其祖先宋栢在南宋时年迁徙金华潜溪,后至宋濂时才迁居金华浦江 。

至正十八年三月,朱元璋军队攻取睦州,宋濂遣家人入诸暨勾无山,但他自己留下未同行。十一月,郡守王显宗以“五经”师聘,宋濂推辞。

至正十九年正月,朱元璋命升任知府的王显宗在郡中设学堂,召宋濂为婺州郡学《五经》师。

至正二十年,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七月,宋濂被任命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十月,奉命为朱元璋子朱标教授“五经”,后又参与修撰起居注。

宋濂著作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诸子辩》、《龙门子凝道记》二十四篇、《潜溪内外集》三十卷、《銮坡集》二十五卷、《萝山吟稿》二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芝园集》四十五卷、《洪武圣政记》二卷、《朝京稿》五卷等。

对宋濂的评价

陶安:臣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玉堂丛语》引)

释义: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

宋濂后代今何在?

因为宋濂是名人,所以现在有宋濂研究会,在宋濂逝世625周年座谈会上,就有一位宋濂的后人宋秀兰女士,她出生在河北饶阳县宋桥村,生长在东北,现定居在山东泰山脚下。

宋濂哪一年科考?

宋濂未参加科举,经举荐入仕途。

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因危素等举荐,顺帝召宋濂为翰林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3] 至正十年(1350年),入仙华山为道士,实则入山著书。[7] [3] 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月四日,入小龙门山著书。[3]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的侦?

侦探查看的意思

《尝与客饮》原文与翻译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宋濂字号?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活了多少岁?

70岁

宋濂(1310年11月4日[1] —1381年6月20日[2] ),初名寿[3]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3] ,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

为什么称宋濂为太史公?

是当时的学者称赞宋濂在史学上的成就 ,把他与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相提并论。司马迁因著有史记而被尊称太史公。宋濂身为明初一代大儒,学生遍天下,曾经修订元史,在史学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为文主张师古 ,取法唐宋,四方学者尊称他为太史公。

宋濂最后的结局?

宋濂个人一生是兢兢业业的,但是,最后的宋濂被牵连了。原因也很简单,当时朱元璋查出宋濂的长孙宋慎重臣胡惟庸有勾连,这让朱元璋非常的气氛。于是,宋濂一家被流放,宋濂在半途便体力不支死去了。

宋濂几个子女?

宋濂生有二子二女,长子宋瓒,为有德之士,生子宋慎,为宋濂长孙;次子宋璲善诗,尤工书法,知名度较大。别看宋慎是孙辈,但他比叔叔宋璲年龄还大。宋慎生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而宋璲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

洪武九年(1376年),宋濂家族成为世人称颂的焦点。这年六月丁亥,朱元璋“以翰林侍讲学士宋濂为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赞善”,己丑,“以宋璲……为中书舍人”(《明太祖实录》)。与此同时,宋濂长孙宋慎“亦为仪礼序班”。一时间,“祖孙父子,共官内庭,众以为荣”(《明史·宋濂传》)。

宋濂是什么爵位?

没有被分封爵位,始终只是翰林学士。

宋濂生于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去世,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