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应该慎行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应该慎行
这几天网上《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的消息上了热搜,赞成者认为这是上海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有诸多好处……
我首先要声明的是,我对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是非常敬佩的。作为一个示范高中的教师,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数量是对我的重要绩效考核。我有不少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他们都是我敬佩的对象和骄傲的资本。
其次,我尊重各地方为吸引优秀人才的诸多举措,也认同绝大多数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凭着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好工作条件是他们的权利。
但作为一线教师,我担心的是这种激励措施会使现在的升学竞争更加恶化。
凡在示范高中教学体验的人都知道,考入北大清华的数量是各高中最重要的绩效指标。在中国的基层,某个县的中学如果有一个学生考入北大清华,那简直就像本县选手拿了奥运金牌——前几天河北枣强县的王心仪被省委书记派人专门探望就说明了这一点。
为了北大清华升学数,很多学校无所不用其极,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报考北大清华,哪怕这个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北京医科大也属于北大,为了增加北大数量,不少学校的高三班主任不顾“准北大学生”的学业倾向,反复动员他们学医。总之,一切都为了北大清华数量。
我一直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困难不在教育领域本身而在社会。房价下不去,足球上不去,中小学生负担减不下来,这是中国三大难。我甚至相信:只要真抓,房价可以下来,足球也能够上去,但中小学生负担却是越抓越重。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家长明白,考上何种学校对于孩子未来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要以为家长不懂学生要全面发展或者学历不是最重要的教育指标这些道理;中国家长都明白,道理是专家讲的,考不上好大学的后果是由自己和孩子承担的。所以,不管全社会怎么提减负,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淡化升学竞争,家长是根本不会买这些账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社会都在强化学历至上这一价值观。基础教育界反而是最少谈学历的。
这不,上海出台的这个政策,已经将北大清华本科生抬到比所有高校本科生都高的位置。仅凭这一点,家长们就不会再相信你学校的话——“不管哪个大学的学生都是好样的。”
我知道,这个政策的细则,比如说何为“符合条件”的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还不明确,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都会直接落户。
我也知道,凭北清毕业生的水平,没有这个政策落户上海也相对容易,并且他们也有权利获得更好的就业条件。
我更知道,不少用人单位在招人时,确实无从了解一个从未谋面的大学毕业生,只能从学历、学校来考查这些陌生人,因而北清毕业生有就业优势早就是潜规则。
但我总认为,作为国家或一个地方政府意志的体现,政策与法律是用来分配各群体利益,同时也具有价值导向。所以,不应该将潜规则明确化,至少这些政策的价值导向上,不应该认定某些学校毕业生就一定优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哪怕事实上情况大体如此,也不能将实然作为应然。
改革开放初期,为纠正全社会对知识的轻视倾向,更为提升整个社会发展的效率,当时制订了一些保护高学历人才的人事政策;但今天,全社会对公平更加看重,对学历的看重甚至已经过分。作为政府,在制订政策中,要首先考虑这个政策的价值导向和公平底线。毕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八个字,是社会层面要追求的价值观,它们是由政府一个又一个政策、法令和施政行为体现的。
上海政府吸引人才之心可以理解,优秀人才当然保护,但吸引和保护一定要靠建立机制、全社会的人在同一规则前提下公平竞争来实现,而不是只为某些人提供优惠条件。
所以,我呼吁,为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考虑,全社会在制订人才政策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学历的另眼相看。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应该慎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