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吴国实力强盛为何不“北伐曹魏”,将才陆逊为何不学诸葛亮?
优质回答:
诸葛亮时期,蜀汉帝国六出祁山,而实力远强于蜀汉帝国的东吴却没有多大的动静,是不是东吴名将陆逊不愿意北伐中原呢?
其实不然,最主要的是是西蜀讨伐中原,他们有恃无恐
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军只要守住汉中这个门户,那么进攻四川的军队只能走阴平小道,但是这个地方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只要驻扎2000人的小股部队,就能完全守住。所以蜀汉帝国可以以天险作为战力,如同平添数万生力军,给敌人的突破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诸葛亮才能够六出祁山。
而东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长江国家,他所依仗的就是千里长江,可是长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每一个点都要布防,突破一点,就是突破全局,只要一个地方撕开口子,那么整个长江防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漫长的长江防线牵制相当一部分的东吴兵力,东吴集团的机动兵力其实也不算太多。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东吴集团如果北伐的话,他们首先要进攻的是徐州地区
徐州这个地方对于东吴来说就是一个鸡肋,在吕蒙时代,孙权就曾经就东吴集团的发展方向咨询过吕蒙,吕蒙认为东吴集团绝对有这个实力夺取徐州。但是徐州地处平原地区,一马平川,特别适合骑兵作战。
骑兵作战可是曹操集团的优势所在,东吴集团向来就不以骑兵见长,要知道南方的马匹远不如北方的神骏,再加上南方水网密布,南方人的骑术远远不如北方人,所以在徐州作战对东吴集团来说,绝对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守不住是必然的。
而荆州地处长江上游,敌人一旦占据荆州,就能够顺江而下,直捣建康,直接威胁东吴政权。所以为了完善自己的长江防线,孙权选择了西取荆州,最终才有了关公败走麦城。所以到了陆逊时代,东吴也没有发动针对曹魏集团的大兵团作战。
还有一点很重要,孙权对陆逊并不完全信任
孙权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他的话,在军队中不如周瑜的好使,那些将领只听周瑜的,整个周瑜时代,周瑜牢牢地把军权握在了手中,孙权对此十分后怕。所以到了陆逊时代,孙权对资历较浅的陆逊做出了诸多限制,避免陆逊做大。
同时由于陆逊所代表的陆家又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在江东地区根深叶茂,孙权极为忌惮,所以他对陆逊的信任极为有限,所以他怎么会放心让陆逊带领大军去北伐呢?万一他有二心怎么办呢?
种种原因累积起来,就导致了三国时期的第二强国东吴帝国相对比较安静,与曹魏的摩擦明显少于西蜀集团。
其他网友回答
老爹有话说:
三国之中吴国的军事实力,更多的是体现在水师作战能力强悍。如果北上伐魏,就要在陆地上作战。那么,吴国的军事作战能力,又还有多少,就未可知了。
这是第一种原因。
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北方军队,准备攻伐东吴,最终被东吴水师和刘备军队联合击败。这一战中,孙刘联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曹操军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东吴水师的作战能力,比曹操军队更为强悍。
第二个原因:刘备和孙权的身份不一样。
刘备是汉室宗亲,他的责任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孙权呢,他想要的是,长久地割据一方,做一方的诸侯王。至于汉室的存亡,对孙权来说,无关紧要。
东吴的地理位置,很好地满足了孙权的这种想法。有长江天险作为北方屏障,在西侧又和蜀汉结盟,自己就能偏安一隅,安心做诸侯王了。
第三个原因:三国末期,蜀汉和东吴,都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后继无人。
后人在分析蜀汉灭亡的原因时,经常会提到一个原因,就是蜀汉后期,人才出现断层,后继无人了。这个问题,在东吴的后期,也出现了。相对来说,曹魏一方的人才,虽然没有太过杰出的人才,但是比蜀汉和东吴两方来说,情况更为好一点。
这样此消彼长,最终天下统一的结局,也就是成了历史的必然。
其他网友回答
吴伐魏有两条线路,西线击襄樊,这也是关羽北伐的路线。东线击合肥。当时地理条件不比现在,交通不畅只有这两条线路。 220年之前荆州在关羽手中,孙权只能从合肥进兵,赤壁之战~襄樊之战期间,孙权和曹操主要在合肥交战
215年逍遥津魏张辽击破孙权。
216-217年曹操先是主动征讨孙权,收效不大后,改为策反吴境内平民反叛孙权,所以这一时期孙权在防御和,陆逊和贺齐在丹阳会稽等地平叛。
219~222年夏,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关羽死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蜀败。
222年秋曹丕三路罚吴。吴差点灭国。
228-234诸葛亮在北伐。吴也没闲着,此时吴蜀虽然重修于好但是吴伐魏依然选择东线击合肥。因为西线围绕襄樊去打,不安因素太多。蜀会不会顺流而下夺回荆州?上雍还有从蜀降魏的孟达。
228年周鲂断发赚曹休,陆逊指挥在亭大破曹休。这是陆逊用兵的最后一次高光时刻。实际上这场胜仗意义不大,因为这是诱曹魏出击,石亭在合肥西南,合肥与石亭中间还有个大别山。而且曹魏贾逵接应及时,曹休安全撤退,连死带降一共也就损失了一万多魏兵,此战后合肥依旧固若金汤。
以后吴内部主要矛盾就是夺嫡,太子党陆逊也受波及。魏东线一直比较稳固,至淮南三叛(第一叛好像是250年以后了,陆逊已死几年了)。
再谈下吴伐魏失败的原因:
1 地理因素,击破合肥,徐州、豫州一马平川,打不下合肥,都白扯。
2 打不过魏,因为吴军不擅路战。兵源问题
3 兵制问题,吴是私兵部曲制。就是军队归将军所有,老子死了,老子的兵归儿子所有。将领募兵跟孙权打声招呼就行,一律批准。蜀魏,要有将领这么干立刻按个谋反罪名就地正法。吴将官职根据兵数来封,比如招募了2000人加封破虏将军,打一仗阵亡1200。破虏将军降为破賊校尉了。难免各部作战都有所保留。
4 其它因素,包括进取心,一统全国的信心等等。蜀国在干嘛,协调好内部矛盾,权利高度集中,除去后顾之忧然后一心跟魏过在陕西甘肃那边死磕。吴国就是一直充斥着矛盾,时不时就去平叛,不是搂一顿山越就是蹂躏一下交州遗民,间或开发下夷州,在联络下辽东公孙家。没怎么干正事,因为被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