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影响 分析明朝废宰相的原因及宰相与内阁的区别

网友提问:

明朝为什么废除丞相和宰相,清朝为什么增设内阁大学士一职?

优质回答: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到明成祖朱棣时期,始设内阁。不是清朝设内阁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的废除宰相实际上是朱元璋个人所为,有很大的情绪化,也未必正确。实际上,宰相制垮台后,内阁起来了。一个宰相倒下了,多个无冕宰相站起来了。到了清朝,又设立了内阁大学士,没有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实,实际上都是为了扩大皇权的专断性。从实际效果上看来,可能连唐代的群相制还不如。

明朝的宰相被废很大程度是因为胡惟庸案和淮西勋贵的集体卷入,这就使得皇权的权威性必须要重新树立。废除宰相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因为当时的朱元璋对于自己的执政能力和后代的执政能力有充足的信心,所以他并不需要群臣领袖的丞相在身边进行辅佐。因而,他自己的就接过了丞相的大权,将丞相的职责分配到具体的职能部门。这样一来,国家就不会有核心决策层,只会有顾问团体,决策大权完全在皇帝手中。如此一来,皇权就再也不会面临内部的挑战了。只是到了后期,皇帝无法胜任繁重的工作,才又出现了内阁来分担。不过皇权的专断性还是大大提高。也因此,后来的太监窃取了决策权后就可以立刻权势熏天,独揽朝政。这就是因为皇权的过度膨胀所致。

吴兢在《贞观政要》中写得好:“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明朝灭亡就是由于皇权的过度膨胀,文官集团过于僵化导致的。明代有能臣但无贤臣,有良臣,但无重臣,这就使得国家的大政方针根本就不能出错,一旦出错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清朝有鉴于此,以各种大学士逐渐恢复了事实上的宰相。但是由于清朝的特殊身份局限,旗主与旗奴,皇帝与臣的身份限制致使皇权依旧十分强大。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都可以获得满朝的拥戴,对于皇权的威严不敢提出建议和意见,最终也无法逃过败亡的命运。

其他网友回答

虽然看似不一样其实相同,都是为了巩固皇权,明清都是皇权高峰,明朝虽然文官集团很强大,明朝的皇权也是空前强大,明清两朝,再也没有如以前那么权利庞大的权臣了,即使是少有的几个名臣,他们的权利,在皇权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

其他网友回答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借胡、李案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丞相宰相辅助制度彻底废除,后人说法不一、考据繁多,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原有的国家治理体系不自信,他要一人扛下天下兴亡,结果累了个半死仍旧吃力不讨好。自此之后明朝皇帝不敢违背创始皇帝遗诏。清朝沿袭明朝许多体制又实在无法面对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只好扭扭捏捏设立内阁大学士实际上代替丞相宰相功能而且是多位,其实整个清朝的皇权专制一人独尊万人伏拜的局面并未减弱,比如康乾雍更有甚者老佛爷垂帘听政。从废丞到立士,明清都未能摆脱皇帝一人专权独裁的根本制度,历史事实表明,这两个朝代几百年后期都是奸臣当道腐化堕落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亡国的结局是肯定的。

其他网友回答

胡惟庸案、李善长案,朱元璋恐相权压过君权,不再设立丞相。清朝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帮皇帝减轻工作负担,内阁无实权,却可代表皇帝处理具体事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