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在养育孩子方面焦虑不堪的妈妈,到底该如何正确育儿?
优质回答:
妈妈们的焦虑情绪似乎是伴随着孩子的出生而出现的,而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而日益严重,现在全社会都把眼光放在了教育上面。从以前的“考上大学”到后来的考上“好大学”甚至“出国留学”,许多家庭倾其资源,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魔咒下,驱赶着孩子踏上通往“成功”的征途。父母的期待越高,导致压力越大,导致父母的焦虑情绪越严重。在父母心中,如果孩子成绩下滑,沉迷手游,就仿佛天就要塌了,而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却总是更胜一筹,看自己的孩子则一无是处…
妈妈的过度焦虑会给家庭氛围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当妈妈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之后,孩子很有可能内化为他人格的一部分。有的孩子在临近考试时,会睡不好觉,出现了考试焦虑,有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环境,总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被老师提问回答问题时常常紧张得出汗,大脑一片空白,甚至有些孩子会用一些行为来应对内心的焦虑,比如强迫的过度洗手;或者过度地希望把东西摆放在特定的位置等等。
一个特别焦虑的家长,家里常常有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孩子。焦虑的背后是对预测未来的恐惧和担心,越焦虑就会越要想去牢牢的控制孩子,强迫TA按自己说的办,但毕竟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个物体,当妈妈用“为了你好”去强行约束孩子时,矛盾就出来了,尤其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叛逆的孩子和焦虑的妈妈冲突不断。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对待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相信焦虑的妈妈们已经经历了若回次和孩子的情绪冲突,重复旧的方法只会得出旧的结果,现在开始,做个决定:尝试纠正你的教育方法。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3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70%取决于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的质量。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的言谈举止,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孩子。那么作为妈妈,你自己遭遇困难挫折和失败时,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呢?
你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呢?
你会不会对自己非常严厉?会不会不能原谅自己?
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错时你也会这样对他如此地情绪激烈。
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心的安全感匮乏。焦虑的妈妈要明白:一个没有能力爱自己的人,他是没有办法爱孩子爱另一伴的。
只有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有效沟通等相关心理课程,找到自己内在成长的方向,先去和谐自我关系,才能为家庭氛围注入积极力量,亲子关系才能和谐。一句话:改别人难,改自己容易。
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养出来的!
孩子现有的问题都是从小到大在与父母亲交流互动中感受到被说教,被否定不认可,被打击,被忽视,被不信任,被控制等不良情绪积累而成的。家长只有学习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抓住孩子成长几个关键时期,给予他们必须的心理营养,被父母爱的滋养足够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和不惧困难的上进心。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晴天妈妈??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孩子出现一点点“不优秀”或是“情绪问题”,我们总是想通过我们的方式给他们进行行为“修正”。
其实我们的孩子只是还没有长大,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我们太过焦虑!
我们都想成为好妈妈,所以带娃过程中焦虑不断,虽然也知道焦虑对自己对宝宝都不好,但是有时候真的没法解决。问题到底出在哪?到底如何找到对自己孩子最有效的育儿方式?
首先要找出我们焦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信息量过载,超出家长们的承接能力。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早教机构、育儿书籍、育儿网站等等的都在传达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理念。如果家长对于这些知识不加以评判,很容易就会走进知识的误区。
二、过于追求完美,错误零容忍。对于孩子,家长们可能过于追求完美,一心一意想要培养出一个“十分宝宝”,可是现实生活中哪里会有不出错的情况?即便是最完美、最科学的育儿方法,也不能保证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很优秀。
如何找到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可以缓解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焦虑感”呢?
一、心态平和、尊重孩子的成长
很多妈妈们之所以“焦虑”,往往都是因为她们太想把育儿这件事做好。比如有的妈妈担心孩子的营养问题,自己开始钻研有关儿童营养的书籍,最后自己竟然成了儿童营养专家。
这种“着急上火式”的焦虑不仅会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家长的做事方式,而且还会让孩子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二、专注于陪伴本身
如果把自己专注于“陪伴”本身,意识到这也是一件很值得你去做好的事情,给孩子一个高质量陪伴的同时,自己也会减少很多焦虑感。可以尝试带上孩子去稍远些的地方爬爬山,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不过话又说回来,带娃的路上哪个父母不焦虑?
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吧!
其他网友回答
正确人生的三大基础条件:
1、选对方向
2、用对方法
3、天道酬勤
这三个条件,同样适用于“育儿”
1、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育儿观!
(1)孩子与我们的关系
<1> 我们是孩子生命中的过客
他借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在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刻,我们也将离他而去;而他也会在他的生命周期里完成同样的事情
<2> 孩子的人生和我们的人生是各自的人生
唯一的交集来自于我们曾生养过他,但大多数时刻他都在走自己选择的路,过着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些,其实都与我们无关!
<3> 我们曾陪伴、看护过他
这还是主要发生在他未成年之前;我们变老时,他做了力所能及的反哺
<4>指向分离
从妈妈怀抱开始,到能爬能走,到上幼儿园,再到小学、中学、大学,他一路走去,一路离我们越来越远
(2)明确我们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角色
<1> 孩子0~6岁,父母角色:养育者、陪伴者、教育的主导者
<2> 孩子6~18岁,父母角色:养育者、陪伴者、教育的协作者/指引者
<3> 孩子成年后,父母 角色:旁观者、孩子求助时的无条件支持者/帮助者/鼓励者
(3)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1> 孩子0~6岁,父母需要:
@让孩子“吃好、喝好、玩好、长好”
@ 引领他顺利渡过“敏感期”,形成体智心的平衡发展
@ 帮助他建立好“目标感、安全感、平衡感“,训练好”专注力、意志力“
@引导他建立起”同伴关系“
@ 观察并引导他在”冲突“中成长
@ 0~3岁,妈妈做好全职陪伴
@ 0~2岁,妈妈做好母乳喂养
@ 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样
@ 培养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掌握和遵守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顺便启蒙一下社交
@ 教会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 培养孩子“如厕、阅读、交友、分享、避祸”等的良好习惯
@ 阅读时,注意增加国学内容,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
<2> 孩子6~18岁,父母需要:
@ 关注并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教育
@ 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高度关注孩子在校表现
@ 孩子在家时,承担起监督、指导的责任
@ 激发、培养孩子的兴趣
@ 支持、鼓励他的爱好、特长发展
@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加强阅读的引导和支持
@ 加大户外带孩子游的力度,帮他开阔眼界、增加阅历
@ 鼓励支持他与同龄人打成一片,鼓励支持他挑头组织各类活动,激发、培养他的领袖气质或领导才能
@ 建议他做志愿者或从事其他公益活动,培养的爱心、慈善心
@ 鼓励支持他利用寒暑期,到老少边穷地区去做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知道人间疾苦、贫富差距,培养他的全局观
@ 确立父母与孩子的边界,尊重孩子的隐私
@ 小心呵护和加强培养孩子创造性的小苗苗
@ 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多关注、关心他,引导孩子顺利走出青春叛逆期
@ 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早恋”问题
@ 注意引导孩子多学国学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
@ ……
<3> 孩子18岁以后,父母需要:
@ 跟他申明,他已成年,以后的路自己独立的去走!由他自己选择自己未来的路,父母可以提建议,但不要强迫他听从你的想法
@ 如果读大学,他可以自己解决学费,也可以先向父母借,等工作后再还
@ 孩子的恋爱、成家,都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只提参考建议,决定权在他自己
@ 孩子生了娃,原则上不予带养;如果确实需要,那就先划好边界,爷爷奶奶只负责日常的照顾,不负责教育,并且需要支付一定的看护费用
@ 关注孩子的工作,如果他主动和父母讨论,学会倾听,然后提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 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多关心、倾听、鼓励,陪伴其尽快走出阴影
@ 孩子遇到重大困难时,先观察,如果孩子主动向父母寻求帮助再施以援手,如果涉及到钱款,那么一定是借款方式
@ 尽量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大家独自过自己的人生
@ 父母遇到重大困难,先力所能及的自己去解决,实在需要外力帮助了,再跟孩子商量好帮助的方式方法,尽量不拖累孩子
@ 从小培养孩子得体的“生死观”,阅读路上也有意识的让孩子多读一些关于生死哲理的社会学著作,为将来与孩子的彻底分离(父母离世)做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 ……
2、用科学系统专业的方法走育儿路
(1)加强自主学习和提升
<1> 利用好各种学习渠道
@ 专业书籍
@ 业界大咖的课
@ 各种专业网课
@ 各类专业育儿论坛、峰会、知识群组、沙龙
@ 自己找的其他觉得有效的学习渠道
@ 一定要记得:象海绵一样吸取营养的同时,一定要思考,要依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有甄别的选用!
<2> 掌握好全面的育儿知识
@ 哲学类知识:在人生意义层面上的提升,主要是面向教育的哲学,比如:卢梭的“艾弥儿”
@ 心理学类知识:在对人性、人心底层逻辑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 经济学类知识:人生就是为了“活着”!养儿是个很花钱的系统工程!为了活的好一点、钱能花在刀刃上,就得学会规避人生过程中常见的那些“坑”
@ 医学类知识:主要针对孩子10岁以下年龄段,特别是6岁之前。了解孩子常见病、征兆、表现、应对方法
@ 营养类知识:“民以食为天”,“吃”是孩子最重要的事,特别是低龄婴幼儿;再加上目前食品环境堪忧的情形下,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和规避饮食风险
@ 运动/健康类知识:“生命在于运动”,孩子的体能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有个健康的体魄才有未来!父母亦然,有健康才有未来!
@ 教育学类的专业知识:父母要自己懂教育,才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可能良好的教育结果!
@ 风控类的知识:人生不易,成长过中的”坑“太多,很多风险要人命,所以,得有抗风险的意识和办法,就得系统的学习储备这方面的知识!
@ 人文素质类的知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的成长基本上是一路模仿父母走过来的,直到他成年。所以,孩子要想全面发展,做父母的得重新活一遍。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孩子人文素质的培养,而这种素质对于孩子未来的成就作用巨大!父母得自己人文素质过关,才能给孩子营造出适合的人文素质成长环境啊!
<3> 运用好各种育儿方法
@ 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
@ 掌握孩子教育的规律
@ 对孩子“0~6岁、6~18岁、18岁以后”的各个阶段的孩子成长特点、表现、问题、错过教育时机的潜在风险、应对办法等都要了解掌握,并会用!
@ 各种习得的知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甄别运用
<4> 尽量规避育儿风险
@ 最大的风险不是外部带来的,而恰恰是父母自己造成的!由于父母自己的无知或懒惰或随意或不负责任造成的!
@ 多数父母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太过于“爱”孩子,强烈的把他当成自己的一部分,高压高控,极端时甚至要死觅活的逼迫孩子就范
@ 对于孩子的养育、教育,父母应首先弄清楚立场、摆正心态!
@ 孩子成长最大的问题来自原生家庭问题,且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都很大!如果父母认识不到这个的危害,那么就会在代际之间进行传播。
@ 外部风险虽然绝大多数不可预估,但家庭外的教育本身带来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 比如:对传统教育弊端的认识,在给孩子择校时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和择校依据
@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安全常识、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比如:女生学会自尊自爱,学会保护自己!
(2)加强交流与分享
<1> 交流的目的之一是相互取长补短,
<2>另外,可以帮助孩子构建父母之外的“安全岛”,比如:遇到危机情形,孩子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其他熟悉的父母可以搭把帮助的手
<3>分享的目的是现成的经验获得传播,惠及他人!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征和好处,但切记需要对别的父母分享的东西进行批判性的接受和使用!
(3)提升育儿境界
<1> 需要跳出“自我”看世界,看与孩子的关系,看育儿
<2> 人生痛苦多是“求而不得”,俗世里走久了特别容易遗忘初心,父母自己的修为不够,现实的“物欲横流”就很容易激发起更大更多的欲望,自己实现不了,就把希望寄放在后代身上。没有平常心,就一定育不好儿!
<3> 学会“平等”,平等的看待孩子
<4> 学会“尊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人生
<5> 学会“分离”,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同孩子的人生课题分离开来!不要相互干扰、纠缠不清!
3、用下列原则支撑起为父为母的有效努力
(1)孩子0~6岁成长路上,父母应守的原则:
<1> 不阻断
<2> 不打扰
<3> 不干涉
<4> 多共情
<5> 多陪伴
<6> 多做-好示范
(2)孩子6~18岁成长路上,父母应守的原则:
<1>相互尊重
<2>平等协商
<3>多鼓励,少批评
<4>多观察,少干涉
<5>多引导,少教训
<6>多支持,少阻止
(3)孩子18岁以后的成长路,父母应守的原则:
<1>父母与孩子,两个人生必须“课题分离”
<2>多联系,少生活在一起
<3>鼓励支持孩子完成他自己的人生
<4>遵循“只有孩子主动求助才主动帮助他”的基本相处原则
<5>过自己的人生,尽量不给孩子添堵添累赘
<6>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看待“生死”的观念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多多 关注/点赞/转发 我哦!
其他网友回答
每个妈妈天生都能带好自己的孩子,只要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让ta觉得舒服开心,那我们的育儿目的就达到了,真没必要严格按照各种秘籍、指标来要求自己的孩子长成一个标准件,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
首先,接纳自己的育儿焦虑。
每个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陪伴,但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做的和想要的不一致,才会产生焦虑。接纳自己的焦虑,也意味着接纳了自己想要做一个好妈妈的心。
静下来仔细想想,如果我的孩子生了重病,我还对他会有什么样的期望?那时候还会要求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学霸,凡事都要很厉害吗?不,那时候我只会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其次,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为妈妈,都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于是我们看了各种畅销书、专家育儿指南,俨然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学霸妈妈。
但是到了实战的时候,才发现很多理论是相背离的。比如有些书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另外一些书就讲孩子太小,需要父母引导;有些书讲要按需喂养,另外一些书讲要定时定量……作为一个新手妈妈,遇到这种情况也真是很无奈。
还是那句话,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书可以参考,但是不能作为绝对的喂养依据。自然界那么多动物没有读过书,依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养大,靠的就是天性。
最后,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父母能给的最好礼物。
孩子爱我们,比我们爱孩子更多,他们才是无条件的接纳着我们的人。
我们往往会因为孩子的一些小缺点就打骂孩子,孩子可从来不会因为我们偷懒、玩手机、完成不了工作就打骂我们,对吧?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就要做到不威胁、不交换。不用一种东西去交换你想要孩子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种东西,比如你要是考100分我就送你一个自行车,那么孩子的目的就不是好好学习,而是拿到交换的东西。威胁孩子的事情我们还做得少吗,常用的句式就是“你要是不……,那我就……”。
这两种形式,都是不爱孩子,爱的只是我们心目中那个完美孩子的幻想。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您,做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其他网友回答
动物界的天性就是生儿育女,生下来就自然知道咋照顾幼崽了。你不要太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