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复姓要怎么自称?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古代复姓自称和单姓没什么差别。
不知道题主为何要专门把复姓指出来。复姓的自称和单姓的自称应该没有什么区别。
古人自称,大致分为几类:
第一,专有称谓。比如皇帝自称朕,王侯自称孤等。
第二,标明相对身份的自称。比如百姓自称草民,小民,官员自称本官,卑职,下官,将领自称末将,本将军,仆役自称小人,等等。
第三,不含身份信息的自称,如我,吾,鄙人,在下等。
上面这几类都是没有包含姓名信息的。
第四,自称名不带姓。比如曹操自称操,诸葛亮自称亮,司马懿自称懿等。
孔明曰:“亮自至江夏,先令云长于汉津登陆地而接。”
第五,自称名带姓。比如燕人张飞在此。
第六,自称字带姓,比如燕人张翼德在此。
用扇招邢道荣曰:“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
所以,复姓自称和单姓自称没有任何区别。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自称和复姓没有关系。自称的范围很广,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准则。
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讲究重视礼节的传统,故自称之中的谦称倒是专门有一套词,不管是复姓还是单姓,或者是王侯将相。
1、帝王自称为孤、寡人,不谷、予一人等,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基本上大部分时候自称为朕,但也会自称为我;
《汉书:文帝本纪》:“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讬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
《史记:韩世家》:不谷国虽小,已悉发之矣。
特别值得提的一点是,朕虽然从秦始皇帝开始为皇帝自称,但秦始皇帝自称为朕的时间不长,倒是在方士的忽悠下,自称为“真人”的持续时间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2、普通一般人之间的谦称,多为在下、鄙人、不才、下走等。
如果是为官的,自称为下官、卑职等。
在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著作《垓余丛考》中记载“下官”一词最初不是官员自称的意思。在《汉书:贾谊传 》中记载:“大臣罢软不胜任者,曰下官不职。下官二字始此,然非官员之自称也。”
“下官”作为官吏自称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书中也有记载至少在晋朝时已有。而以“卑”自称,要到宋朝开始,“谓武臣见知州自称卑牧也。则属吏之以卑自称,自宋已然。”
3、一般读书人多自称为晚生,当然意思不是晚上出生的意思,是较晚生的意思。也可以自称为小生、晚学等。
“小生”一次最早也是出自《汉书》:罢官过薛宣,宣曰:“君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耶?
“晚生”一次在晋朝也有使用的例子。
《晋书:戴渊传》:渊弟邈请立学校疏曰:“今后进晚生,目不睹揖让之仪。”
4、其他的自称还有对自己亲戚家人的自称。如称自己老婆为拙荆、贱内、内人等;
称自家儿子为小犬、犬子等,女儿则为小女。关羽曾自称自家女儿为虎女,“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喜欢点个关注吧,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自称要恭谦礼让。例如:
晚生复姓东方,单名朔。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的称呼和姓是没有关系的。古人的名字一般由姓 名 字 号等组成(前期还有氏)。
姓当然有复姓,单姓,多字姓等,秦汉时期一般单姓多,东汉后期复姓就多起来了,比如大家熟悉的夏侯,司马等。隋唐宋复姓比较多,比如宇文,尉迟,上官,东方,欧阳等等,很多名人复姓。到了现代,复姓慢慢改了,有文化也有政治原因,比如夏侯改姓夏或者侯,欧阳改姓欧或者阳,令狐改姓令等等。
言归正传,古人对称呼还是很讲究的,不过一般确实与姓无关。自称可以称名或者字、号都可以,如果对方地位比你高或者是你的长辈,一般自称名;如果对方地位和你相当或者低于你,自称一般就是字或者号。称呼别人,无论对方地位比你高或者低,一般不要“直呼其名”,直呼其名在古代文人当中,是非常不礼貌,没文化,被人鄙视的表现。三国演义当中一回写到,曹操把马超家人杀了,马超知道恨得牙痒痒,说到:孟德欺我太甚!就这样了,马超也不会对曹操直呼其名,而是称曹操“孟德”,可见一斑!
但是这些都是古代文化人,有地位的人的游戏,普通老百姓很多连正儿八经的名字都没有,哪儿有什么字啊号啊,见面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什么狗蛋啊,翠花啊,二狗啊等等等等!
总结一下,古人称呼对方或者自称,与单姓复姓多姓无关,普通老百姓称呼其实没什么讲究;文人的话遇到地位高或者长辈一般自称名,其余自称一般字或者号,文人称呼他人一般都是字或者号。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不会用“姓”来自称……
要么用“名”,要么用“号”(称号),要么用“字名”。
你看诸葛亮从来不自称“我诸葛亮……”,而是直接说“亮有一计,可敌曹军”;曹操也不会自称“我曹操……”,而是“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