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反朱允炆 朱棣称帝后朱允炆怎么样了

网友提问:

朱棣造反成功后,明惠宗朱允炆到哪里去了?

优质回答:

朱允炆的下落是个迷。古代人都不知道,我们更不清楚!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朱允炆的下落,清朝编纂的官方正史《明史》的记载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因为建文年间的档案文献和朱允炆起居注全部被明成祖朱棣销毁或者篡改,而私人的相关记录又全部被禁,实际上清朝人能够得到的关于朱允炆的文字记录基本上都是经朱棣审查过的,加之清取代明以后得政治因素,《明史》中对于朱允炆的记载是否属实,其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即便当《明史》的记载是真实的,“不知所终”四个字,说了也等于没说。

那么,“靖难”之后,朱允炆到底去哪儿了?明朝官方、实际上就是朱棣给出的说法是朱允炆和他的皇后马氏、皇太子朱文奎全部葬生火海。全部死绝,这当然是朱棣最想要的结果,皇帝、皇太子都没了,他这个皇叔登基才显得更加“名正言顺”。个人倒是更倾向于这个结果。实际上朱允炆面对的局面和后世明思宗朱由检面临的局面很相似。作为皇帝,目标太大,出逃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太大。更何况,即便出逃成功,皇帝凭什么在之后的追捕、搜查中隐匿?又靠什么生活?

但是,这里面有一点不太说得通,那就是为什么捎上了时任皇太子朱文奎。古代皇帝、皇后、皇子并不住在一起。如果是意外起火,肯定不可能烧死在一起。如果是朱允炆纵火,他又为何只捎上了皇太子朱文奎,而没有捎上次子朱文圭?更何况,他为什么要烧死儿子?面对类似的情况,朱由检也仅仅是自己自杀前杀了后妃、公主避免受辱,而儿子们都是尽量让他们逃出去的。为什么?逃出去了才能保住血脉,逃出去了才有翻盘的机会。同时,几岁的幼童,目标小,容易隐藏、出逃,而且过个几年,面容之类都会有变化,便于长期隐匿。因此,个人觉得,朱允炆和马皇后葬生火海的可能性是非常大。但是,朱文奎比较难说。或许已经烧死了,又或许被朱允炆的心腹保护着逃了出去。后来朱棣四处寻找的或许并不是朱允炆,而是朱文奎。当然,这种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关于朱允炆出家之说个人觉得说不通。为什么?古代的和尚出家是要有官方度牒、向官府报备的,度牒等于就是和尚的身份证。即便朱允炆凭借皇权自己预先备好(这种情况可能性并不大)或者像一些人所说的朱元璋预见了一切,早已备下。但是,光头的和尚在普遍蓄发的明朝目标本就非常明显,在加上度牒要有官府的备案、存档,寺庙也必须在官府备案。朱棣如果铁了心找出他来,还是不太困难的。

那么,出逃成功后隐匿民间呢?一两个幼童隐匿民间、逃过搜捕或许问题不大。朱允炆一个成年人,而且是曾经的皇帝,想逃过“靖难”之后的大搜捕,个人觉得,很难。且不说古代交通不便,朱允炆短期内走不远。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但是,为了税收等原因,户籍制度事实上是存在的。一个没有户籍之人,说白了就是黑户,短期藏匿或许可能,长期藏匿,比较困难,首先生计就是一个大问题。更何况,因为没有现在的这种大范围的人员流动,古代人的生活圈子其实并不大,生活圈子里忽然闯进来了一个陌生男人,是很容易被人察觉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怎么可能没人知道?当然,流民、乞丐等等除外,这些人到处流浪、居无定所,不起眼。可是,堂堂皇帝,怎么可能愿意去当一个流民、乞丐?那还不如死了算了。因此,这一说法实际上也说不通。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从海路外逃。这一点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明朝海运发达,经海路外逃倒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明朝的远洋海运不仅定点,而且同样要经过官方,泉州市泊司便是著名的海运管理机构之一。走这条路同样是有风险的,而且,朱棣身边有郑和这样的人,似乎也不太可能给忽略掉。更何况,从南京到诸如福建泉州这类有远洋海船的地方,路途遥远,这一路的搜捕、盘查,朱允炆如何躲过?即便是到了,一个被新皇帝“通缉”之人又如何联系船只出海?这里面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成功率并不高。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朱允炆很可能已经真的葬生火海了。至于朱文奎,出逃的可能性存在,但个人觉得,也并不是太大的。更何况,如果要让儿子出逃,朱允炆为什么不让两个儿子一起出逃?这样成功的几率不是更大吗?但是,事实上并没有,朱文圭最终成了“建庶人”。因此,很可能朱棣给出的答案就是真实情况,朱允炆的确葬生火海了。只不过后人出于对朱棣“篡位”的不认同和对朱允炆的同情,一厢情愿地觉得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出逃了。

纯属个人看法,或与主流不符,敬请谅解、海涵。欢迎补充、指正,拜谢!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明初,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起“靖难之役”。双方争斗持续四年后,朱棣最终攻破侄子的都城南京,夺取了大明最高权位。城破后,朱棣命人在城内找朱允炆,三天三夜,仍不得朱允炆下落。自此,朱允炆的去向成为一个困扰文史界几百年的谜团。现在,普遍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1、出家为僧。

有传,朱元璋在世之时,传给朱允炆一个箱子,并嘱咐最紧要关头才可以打开。话说经过四年的缠斗,在朱棣兵临城下之时,朱允炆眼看斗不过自己的老狐狸叔叔,于是下令焚烧皇宫,并准备殉国。正准备以死报国,捍卫最后尊严之时,朱允炆身边的太监想起先皇的箱子。打开箱子时,他们发现里面原来是剃度工具,一件袈裟,一些银两。朱允炆顿然领悟,原来朱元璋早有预感。于是,朱允炆匆匆装扮成出家人模样逃出都城,从此落发出家为僧,隐居四川,不问世事。

2、 远渡重洋。

后世都知道永乐大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传闻,郑和下西洋真正的并不是与临海国家的互惠通商,更重要的是找寻朱允炆下落。朱棣仍然相信自己的侄子还在人世,且已经远渡重洋。据说,郑和每到一处,都要寻找与朱允炆相像的人。

3、被烧身亡。

这是很多史学家坚持这一观点。南京都城城破,朱允炆并未逃出,而是被当时的大火焚烧身亡。大火焚烧皇宫三天三夜后,兵士找到三具尸体,其中可以辨认出朱允炆妻子马皇后与朱文奎,另外一个,实在无法辨认。无奈之下,朱棣也只认为是侄子朱允炆。

作为一代帝王,在位时的朱允炆,还是比较有作为的。但他生长于皇宫之内,深受礼义仁孝的儒家教育,终究是斗不过成长于乱世的朱棣,以至于城破后不知所向,留下一个百年谜团。

其他网友回答

你看街头斗地主的那些人,如果一个人他起了一手好牌:四个2、四个A、外加一个大运动,可最后,竟然让人家联手擒于马下,还结结实实的输了一个“闷子”…

那么,当下一轮,他起了一手坏牌,手里啥也没有…那么,以他的水平,你猜他会怎样?

朱允炆,当他居庙堂之高,手握百万雄兵,却被掀翻在地…即便他侥幸逃出南京,手里没有一兵一卒,那么,以其生存和应变之水平,大概率也好不到哪里去…

真实历史是,朱棣进兵合围之前,朱允炆还派大臣出城去组织军队勤王,说明在他的计划中,没有出逃的安排;即便事情危机之时,他想出逃,但南京是被献门而破的,他恐怕也没有多少机会成功出逃…

因此,我想,大概率他是结结实实的输了一个“闷子”…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有意思!

李景隆开城门迎朱棣入城!

朱允炆自焚于宫中,下落不明!

传言,朱允炆生死一直是朱棣心头的一根刺,所以派郑和下西洋寻找他!

然后民间经常各种传言,朱允炆经常出现在各个地方,谣言四起,是引得朱棣心头难安,夜不能寐!

史书都说不清朱允炆是死是6,我就更不知道了!

话说不是朱允炆到哪里去了,是他是死是活,都未可知!

个人觉得,十有八九是死了!

自焚了!

若是不死逃出去,完全可以重头再来嘛,朱允炆才是天下承认的正统,是太祖钦定的继承人!民心所向!朱棣为乱臣贼子,得位不正,天下不服他的很多的,所以朱棣前期都是杀杀杀,杀到你服的那种!

若是朱允炆还活着,再把王旗举起来,天下响应的人还是很多的!

然而朱允炆并没有,只是各种传言未死!没有死,又什么都不做,天天东躲西藏,那这日子未免太心酸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