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军为何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优质回答:
合州钓鱼城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虽然地方不大,也不起眼,但是位于嘉陵江边的山崖上。以现代的军事科技,钓鱼城根本算不上军事要塞。但是在700多年前,这里曾经震惊世界。
不可一世,纵横天下的蒙古大军,就在这小小的城堡前,苦苦耗了30年,未能越雷池一步。嚣张不已,顽强固执的蒙哥大汗也战死在了这里。因为蒙古大汗的死,导致蒙古各王为争夺汗位放弃了继续征伐天下的步伐,收缩军队回去搞政治斗争了。要说一个小小的钓鱼城改变了世界形势,延缓了宋朝灭亡,一点也不夸张。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在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的派遣下,甘闰在合州东十里的钓鱼山上筑寨,这就是钓鱼城的雏形。淳祐三年(1243),冉琎﹑冉璞兄弟(今贵州遵义市绥阳县人,是同父异母兄弟)献策四川制置使余玠,将合州(今合川区)迁于钓鱼山依山建城,加固城池,原来的钓鱼山正式城市化。冉氏兄弟认为,“积蓄粮草固守,可抵十万大军,如是,西蜀可保”。
余玠同意了该方案并向朝廷奏报获准,封冉琎为承事郎、权遣合州,冉璞为承办郎、权通判州事,由他们二人筑城迁址,在此驻以重兵,控扼嘉陵江要冲。余玠坚守钓鱼城近十年,宝祐元年(1253)被朝廷猜忌要调走,含恨而亡。冉氏兄弟也因此失势,去职还乡,当年冉琎因病身亡。
扩建以后,钓鱼城成为合州行政中心,分内城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坚不可摧。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规模相当大。其实当时在川东与川北多山的地区,并非只有一个钓鱼城,还有如云顶城、运山城、大获城、得汉城、白帝城、青居城及苦竹隘等,当时通称为四川“八柱”。
宝祐二年(1254)名将孟珙的手下王坚任合州守将,在余玠病故后,镇守荆州的孟珙从京湖制置使司调拨六千精兵和十万石粮食入蜀支援,派去的主将就是王坚。王坚和副将张钰在余玠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扩建设防。陕南﹑川北民众纷纷迁来,形成军民达数十万的重镇。
当时的钓鱼城的情况,已经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钓鱼城景区的情况,现在的钓鱼城在山上,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根本不可能供那么多人生活,也无法固守那么多年。当时的钓鱼城的格局,跟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的水泊梁山差不多了,城外有城,寨外有寨,城寨互通联防。要知道,蒙古大军围城攻城时间长达三十多年,要守住钓鱼城,首先还不在于军队有多能打,而在于粮食、水源能不能支撑的下去。
1258年秋(宋理宗宝祐六年),蒙哥大汗率军四万从六盘山出发南下。蒙哥经陕西入川,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号称十万,相继攻克剑门的苦竹隘、长宁山城(今四川宜宾市长宁县)、蓬州运山城(今四川南充市蓬安县)、阆州大获城(今四川阆中市)、广安大良城等,进抵武胜山(今四川广安市武胜县城附近),快速逼近合州。
蒙哥的计划是速战速决,快速平定南宋。但是,蒙古军经过一番试探和勘察,已经有人发觉钓鱼城不好攻取,术速忽里就建议蒙哥避开这里,迂回夔州(今重庆奉节)直接东下。但蒙哥自视出动这么大阵势,兵力众多,不相信一座山城能够阻挡蒙军铁骑,坚持攻下钓鱼城,打破宋人顽强固守、对抗到底的信念。
从二月起,虽然在蒙哥亲自督战下,蒙古军队舍生忘死的进行攻打,也攻克了一些地方,但是遇上大雨,一下就是二十多天,攻克的地方又被王坚率军夺回。宋理宗闻讯下诏嘉奖,鼓励合州军民,蒙古军队的第一阶段强攻以失败而告终。
蒙哥虽然又组织了几次强攻并打败了从重庆率军朔江而上的吕文德援军,但是依然没有任何进展,而且守城将令王坚不但死守,多次劝降的人都被他杀死,还搞夜袭。北方的蒙古人受不了南方的湿热暑气,大量人员生病,攻城中,蒙哥也被飞石击中受伤,不久后因伤病死亡。
那么纵横天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为什么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钓鱼城?而且兵困30多年为什么没有把他们困死、饿死?
那是因为,当时钓鱼城的防御体系是依照山城原始地貌进行全面修建,相互间能够联动策应。钓鱼城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堡,以重庆为中心,南宋军队在东起夔门, 西至嘉定的长江上游, 以及在由北往南汇注于长江的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江沿岸,选择险峻山势筑城结寨数十座。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由陕西翻越秦巴山区进入川北后,南下的水路汇集于此,扼守通往川东及三峡地区咽喉,如果蒙哥采用下属建议,跳过钓鱼城直接攻击下游的重庆,就很容易腹背受敌,蒙哥坚持攻打钓鱼城,一来是因为尊严,二来想借此摧垮南宋军民的抵抗信心,第三也是顾虑到怕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钓鱼城的城墙在冉氏兄弟初建时厚达1.5米,后来改扩建加固,城墙增厚达5米左右,在冷兵器时代,简直就是铜墙铁壁。钓鱼城通过南北两道一字城墙连接山体悬崖,外有环绕的江水,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闭合的一字城墙。便于钓鱼山顶给养、兵力的运输通道,同时扩大战略纵深。
外围是外城,然后登山上去山顶建造的是内城。这种通过扩建加固的城防是把整个突出的山城半岛都纳入一体,因此可以有很大面积提供给军民生活。人们到处挖池塘养鱼,开垦一些土地种田,开凿水井,长期固守这里才能不被困死。
而且钓鱼城的地势只能从正面进攻,两边都是悬崖峭壁,由于地势狭窄险要,蒙古大军的大规模骑兵冲锋根本施展不开,回回炮也不好摆放,无法规模的架起来。但是守城军队还可以用投石机往下发射石头,蒙哥大汗就这样屈死在那些小小的石头下。
由于钓鱼城三面环水,一面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上城区有大量人口、水源、可耕地面积,不缺吃少穿,有自给自足的生产供应体系,才能让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围城三十年不能越雷池一步,望城兴叹。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曾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在可怕的蒙古人面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蜀道却形同虚设,蒙古大军全面攻宋后,巴蜀地区在相当一段时期成为蒙古攻宋的首要目标,在蒙古军的肆虐下,四川守军几无还手之力,只不过无敌天下的蒙古军却在一个小城吃了大亏,这个小城还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几乎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被称为“上帝折鞭之处”的钓鱼城建城过程。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后,率领蒙古铁骑四处征战,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军成了横扫欧亚大陆的无敌军队。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第三子窝阔台成为蒙古帝国大汗,继续其父的遗志扩张领土,在灭掉金朝后开始了伐宋的步伐。
1235年蒙古军在西征东欧、东征高丽的同时,也大举兴兵南下攻宋,窝阔台的次子阔端率领右路军,先后招降了原金将据守的秦、巩二十余州,破金、兰、定、会等州,打败宋将曹友闻后,蒙古军进入了锦城成都,阔端令人占卜后,得出“民心不归,成都是四绝之地,若住,不过二世,不若血洗而去。”的卜语,成都因此惨遭蒙古军焚烧屠城。
面对蒙古军在四川肆虐,曾写过《黑鞑事略》的彭大雅对蒙古人颇有研究,1240年,时任重庆知府的彭大雅带人巩固城防,深具战略眼光的彭大雅将目光锁定了嘉陵江上游的合州,在合州有一座小山,地处三江汇流,虽然只有2.5平方公里,却是峭壁千寻,是个很好的防御要塞,这座山就是钓鱼山。
彭大雅于是派人到山上修筑城寨,这就有了钓鱼城的雏形,彭大雅后遭人弹劾革职。1242年,兵部侍郎余玠被南宋朝廷派到四川,主持全川防务,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余玠入川后也对钓鱼山战略地位很重视,1243年请来了隐居的建筑大师冉氏兄弟,在钓鱼山上筑城,将彭大雅所建城寨扩建,山上城墙层叠互为犄角,还利用钓鱼城依山傍水的优势,在城里挖井取水,开垦荒地,囤积粮食。
一座小城从建成到陷落,经历了整整36年,在南宋灭亡后还坚持了三年,靠的是地势险要、城池牢固、军民同心,还有四川的天气。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大汗觉得过去二十年来对宋战争的进展太慢,于是亲率一路军马进攻四川,意图先荡平四川再挥师东进,入川后蒙古军势如破竹,几个月的时间川西尽皆失守,所向披靡的蒙哥铁骑于1259年二月来到了钓鱼城下。
钓鱼城的主将是王坚,副将是张珏,王坚和张珏被余玠派来驻守钓鱼城后,将钓鱼城的城墙从1.5米加厚到5米,加厚之后的钓鱼城对于蒙古军的回回炮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
蒙哥到了钓鱼城下,对于这个弹丸之地根本没放在眼里,觉得拿下这座小城只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事。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军,王坚他们并没有慌乱,依靠钓鱼城的地势沉着应战,因为钓鱼城三面临水,蒙哥决定水陆两路进军,陆路由汪德臣率领,水路由史天泽率领。
钓鱼城居高临下,俯视着城下的蒙古军动向,蒙古军的大杀器回回炮因为地势的原因,对钓鱼城没有作用,蒙古军只能采取最古老的攻城方式,搭云梯强攻,南宋军民在王坚和张珏的带领下,对蒙古军进行顽强的抗击,蒙古军无法越雷池半步。
蒙古军的铁骑优势在钓鱼城面前也没了作用,而水战毕竟不是蒙古军的本行,此后蒙宋双方进入鏖战,蒙哥还从各地调来兵力,就这样时间进入了四月份,四川湿润的天气让习惯了北方天气的蒙古军极不适应,再加上水土不服,军中疟疾横行,还连下了20多天大雨,有人建议放弃攻打钓鱼城,不过蒙哥不肯。
六月份的时候,王坚和张珏将两条三十斤重大鱼和上百斤面饼从城上扔下,还写信让蒙古军同吃共饮,意思是你们慢慢围,我们有的是吃的。
围困一个小城居然用了几个月都没打下来,蒙哥也愈发急躁起来,六月二十一日,蒙古军总帅汪德臣又跑到城下想劝降王坚,被宋军发炮击伤,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失去汪德臣后,蒙哥急怒攻心,居然登上高楼擂鼓助威,王坚对这种难得机会怎么能错过,命炮手对擂鼓之人炮击,鼓声戛然而止,也就是这次炮击后,蒙古军开始撤军,蒙哥死于军中,在蒙哥死后,蒙古内部为了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的内斗,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蒙古汗国不得不从欧亚战场撤军,阻止了蒙古大军的步伐。
此后钓鱼城靠着城池牢固,地处天险,城内又能自耕自种,再加上军民一心,抵御着蒙古军一次又一次的围攻,在南宋灭亡后三年,1279年正月,钓鱼城终因寡不敌众,最后一任守将王立以不可屠城为条件,开城投降,这座小城从1243年开始建成,到1279年才陷落,在数十年的抗蒙斗争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被欧洲人誉为“上帝折鞭处”!
其他网友回答
钓鱼城之战是南宋在抵御蒙古进攻的重要战役,前后历时36年,大小200余仗,击毙蒙军大汗蒙哥、主将汪德臣,杀伤蒙军无数。此战还直接改变了世界格局,由于蒙哥之死,忽必烈、旭烈兀等各路蒙军主帅回师草原争夺汗位,从此蒙古向亚、欧、非方向的进攻迅速瓦解,南宋也因此获得了二十多年的喘息时间。
但随着崖山海战失败,钓鱼城的坚守再无意义,于1279年投降,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能够坚守,并且抵挡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长达36年之久,原因如下:
1.钓鱼城的地形易守难攻
钓鱼城位于合州附近的钓鱼山顶部,地势险要,涪江、嘉陵江、渠江会流环绕,因此钓鱼城只有东面是可以进攻的方向。可是钓鱼山垂直300米,并以石头垒成城墙,甚至延伸至江中,使得蒙军不得不仰攻,一寸一寸啃石头,丝毫无法发挥骑兵的优势。即便占据城池一角,宋军只需集中兵力来个反击,蒙军不是滚落山崖,就是坠入江中。
一旦宋军居高临下发射投石机,投石机的威力加上石头的势能,足以击溃任何想要迈进一步的蒙古勇士。蒙哥和王德臣都是中流石而死。
2.蒙古军队缺乏进攻山城的必要装备
十三世纪,火药技术发展迅猛,但初级的火铳和回回炮,在石头城面前顿时失效,射程不足,即便打中,滚落的石头都能把自己砸得够呛。
蒙哥由四川攻宋,对自身实力过于自信,放弃迂回夔州的策略,一意啃石头。在切断所有外援之后,顿时发现钓鱼城其实是个山城防御体系的其中一环,三江沿岸还有诸如大良坪、平梁山城这样的城寨遥相呼应,蒙军驻扎山脚,实际上陷入宋军各据点的包围中。
宋将王坚率军屡次袭扰蒙军,致使其人困马乏,加上重庆湿热天气,处于山脚下的蒙军更是饱受蚊虫、疟疾之苦,蜀道崎岖加剧了后勤补给的困难,蒙古只得调整进攻方向,绕开钓鱼城防线。
3.钓鱼山有充裕的物资储备
钓鱼山上有丰富的水资源,城中光池塘、井眼就有数十个,加上重庆充沛的降水,真是“水流四季而不断”。据说蒙军围城数月,宋军还从城内抛出两条15kg重的鱼还有近白张面饼,羞辱后勤不济的蒙军,极大地打击了蒙军的士气。
同时,由于山城三江环绕,加上南宋的积极增援,钓鱼城可通过水路获得补给。这一点与之后旷日持久的襄樊保卫战类似,蒙军几乎眼睁睁看着宋军补给进出。
但是随着南宋覆灭,钓鱼城的坚守便毫无意义,加上1279年前后遭遇大旱,城内赖以生存的水源出现危机,在守将王立的带领下,数十万军民向临安方向遥拜后,开城投降。
此时忽必烈以中国皇帝身份建立元朝,对钓鱼城的降民并没有大开杀戒。钓鱼城成为一代传说载入青史。
其他网友回答
700多年前,嘉陵江上仅2.5平方公里、弹丸之地的钓鱼城震惊世界。纵横天下的蒙古大军,苦苦耗时36年,历经大小200余仗,未能前移一步,蒙古帝国的一代雄主,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军事帝国元首蒙哥折戟于此,时年仅50岁。此战直接改写世界格局,因蒙哥之死,忽必烈等各路蒙军主帅为争夺汗位,停止向亚、欧、非方向的进攻折返漠北,钓鱼城也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1234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大举进攻南宋,一路剑指四川,很快占领了富饶的成都平原,南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正当蒙古人准备挥师东进之际,窝阔台于1241年突然病死,蒙古贵族们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因而南宋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1240年,时任重庆知府的彭大雅在钓鱼山上修筑城寨,钓鱼城初具雏形,彭大雅后遭人弹劾革职。1242年大宋皇帝任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主管四川防务。
余玠到任后,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在彭大雅所建基础上,依山城原始地貌进行全面修建,分内城外城,城内用城墙分隔出多个区域,作用类似于水密隔舱;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墙层叠互为犄角,八道城门紧邻悬崖,堪称是固若金汤。
同时南宋军队以重庆为中心,东起夔门,西至嘉定的长江上游沿岸,以及在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沿岸,选择险峻山势先后修建云顶城、运山城、大获城、得汉城、白帝城、青居城及苦竹隘等城池,这样就是城外有城,寨外有寨,城寨互通联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
钓鱼城墙最初建造时厚达1.5米,后来王坚守城时,城墙增厚达5米左右,在冷兵器时代,简直就是铜墙铁壁。并且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由陕西翻越秦巴山区进入川北后,南下的水路汇集于此,只要守住了钓鱼城,蒙军就无法顺江南下攻击重庆。
内城山麓有大量可耕田地,南宋军民开地种田,开凿水井,有给自足的生产供应体系,并且宋军在堡垒构筑完毕后,第一时间就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做好了持久抗战的准备。
1258年,蒙古蒙哥大汗亲率数万大军,与其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攻打南宋,由蒙哥亲自统帅的中路军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很快兵临钓鱼城。
此时由于四川各路蒙军加入,蒙哥的大军已超过了10万人,而此时钓鱼城只有2万守军,蒙哥成功切断长江下游西上的南宋援军必经的川鄂交通线;派军攻打渠州礼义山,巴州平梁山,将钓鱼城变成了真正的孤立之城。
蒙哥对于这个弹丸之地根本没放在眼里,觉得拿下这座小城只是举手投足之事。
想象很美丽,但现实很骨感。
1259年,蒙军经过多次强攻,除了损兵折将,一无所获,后合州又连降20多天大雨,蒙军的粮草等补给不畅,衣食成忧,蒙军士气低落,宋将王坚趁机领兵夜袭蒙军营,有所斩获就迅速退回城中,蒙军畏战情绪蔓延。
转眼进入夏季,重庆温度高达三十多度,蒙军无法忍耐南方的潮湿闷热的气候,处于山脚下的蒙军更是饱受蚊虫、疟疾之苦,整个军队狂躁不安。
钓鱼城久攻不下,谋士们建议蒙哥只留少量军队围困钓鱼城,主力绕过钓鱼城,直扑夔州,沿长江东下,到湖北与忽必烈会师,按照原定的计划灭掉南宋,当时蒙军己征灭中亚、西亚、欧洲四十多个国家,节节取胜,蒙哥作为大汗,怎能败在弹丸之地的钓鱼城,这种正确建议被蒙哥断然否决。
公元1259年6月,蒙军前锋主帅汪德臣,在镇西门被飞石击中而死,蒙哥痛心疾首,亲自擂鼓助战,两军厮杀惨重,然而激战之时,蒙哥被宋军的炮风击中身负重伤,不久暴毙而亡,而蒙古此次攻宋也就此告终。
蒙哥死后,宋、蒙在钓鱼城进行了长达20年的拉锯战。
随着南宋覆灭,钓鱼城的坚守已失去意义,1279年前后又遭遇天灾,城内粮食、饮水出现危机,百姓甚至“易子而食”。守将王立在得到保全钓鱼城百姓性命的承诺后(蒙哥遗诏“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数十万军民向临安方向遥拜后,开城投降!
弃城后,守城32位(一说36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千秋忠烈!
其他网友回答
蒙古大汗蒙哥上台后,一件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吞并南宋。为此,他在经过充分准备,先是吞并大理,打败安南,又在南宋的周边屯下重兵后,便组织全国兵力,分别从中原、四川、广西分三路大军发动了对南宋发动了碾压式进攻。
进攻开始后不久,中原抵挡不住,忽必烈向内地推进顺利,一直打到鄂州。广西推进顺利,一直打到湖南。四川推进顺利,三个月,大半个四川就到了蒙古人的手里。
但是,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的蒙古主力大军,竟然被阻挡在一座小小的钓鱼城了,长达7个月之久。而且蒙哥最终还没有过得了那道坎,被打死在了钓鱼城下。
(钓鱼城遗址)
蒙古主力大军为什么攻不下小小的钓鱼城?关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不过,这些解释,其实都没有说到最关键的一点。那么,蒙古主力大军攻不下钓鱼城,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蒙古主力大军攻不下钓鱼城的原因,一般都是怎样解释的。
其一,钓鱼城的地理位置险要。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钓鱼城三面被大江包围,上面又还有两道城墙。而且这些城墙,还是以山岩为主体。这样一来,整个钓鱼城就有三道防线:大江及两道城墙。蒙古人可能攻破大江封锁但攻不破第一道城墙。攻破了第一道城墙,但攻不破第二道城墙。
实际上正是这样,蒙古人花了好几个月,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曾一度攻破了第一道城墙,在里面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根据地。而恰好是这个根据地,成了打死蒙哥的地方。
(蒙哥)
其二,钓鱼城上面有水源。
这也有道理。整个钓鱼城上面,有两个天池。天池里的水,一直都在往外冒。
如果军队想驻扎在山上,首先就需要解决水源问题。历史上有两次依山防卫的大战,一是马谡守街亭,二是明英宗的土木堡之战。都是因为没有水,这两场大战都败得很惨。
不过,钓鱼城上面却有水。不但有水,而且还能从水里捕捞到鱼。当时蒙古大将汪德臣去阵前挑战,结果钓鱼城军民不但从里面扔出烤大鱼和面饼,还一石头就把汪德臣给砸死了。
其三,钓鱼城上有名将王坚的指挥。
王坚在钓鱼城之战中,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和他的副将张钰一起,同心协力,精心布防,在有限的兵力之下,城中军民浴血奋战,最终顽强地抵挡住了蒙古主力大军的强力进攻。
实际上,还不只是王坚的功劳。前期四川制置使余玠就已经对钓鱼城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后来王坚又带领军民经过了10多年的打造,让钓鱼城的各种防御设置都趋于完善。
也正是因为在余玠和王坚的领导下,经过前期的精心打造,以及后期的严密布防,钓鱼城在抵抗蒙古大军上,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钓鱼城之战)
其四,蒙古主力大军遇到瘟疫大流行。
蒙古军主力大军虽然强大,但是因为天气热,气候不适应,因此遇到了一种流行疾病,造成了大面积的减员。这使得蒙古人的攻击能力,极大地降低了。
以上说了四个原因。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也不完全经受得住推敲。
比如第一个原因。不错,钓鱼城的城防确实比较坚固。但是,蒙古人也不一定非要攻下来呀。他们完全可以分派一部分兵力围住钓鱼城,其余兵力往下直杀重庆。如果钓鱼城军民想出城救援,蒙古军还可以在半道上进行伏击。只要把城中军队调出来了,攻城就容易得多了。当年拖雷就是利用这个办法,在三峰山设下埋伏,绞杀金国大军的。
比如第二个原因,钓鱼城上有水源。但是,钓鱼城上并不出产庄稼,粮食是很成问题的。就算出产庄稼,也不会太多。所以,一定要围困,只要耗尽了山上的粮食,山上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的。
比如第三个原因,王坚守城能力强。王坚很强大,但如果蒙古军不和王坚打,绕过去,强也不起作用了。
比如第四个原因,蒙古主力大军遇到了瘟疫。这个问题,就是因为蒙古一直困在钓鱼城造成的。蒙古人本来就不耐热,一般都是秋天出去打仗,夏天就回去。如果蒙古不在这里耗时间,这场疾病本来是可以不发生的。
所以说,以上所讲的,都涉及到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蒙哥一定要把钓鱼城拿下来。如果蒙哥不是那么固执,不是那么自傲,战术能够灵活一点,钓鱼城未必不能攻破。由此可见,这才是钓鱼城不能攻破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