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忧伤产生诗人,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优质回答:
“诗情画意”,说明诗最富情感,画最有意境。其实,诗既有文学中其他样式所没有的强到情感外,也最具有无以伦比的意境。诗最是情境交融,在诗中,情因境而生,境依情而设,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诗人感情最丰富,也最容易暴发,故有愤怒出诗人之说,喜怒哀乐都是情,既然愤怒能出诗人,忧伤自然也能,屈原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吗?还有陆游苏武文天祥,更不用说杜甫了,等等。
但是,忧伤不是成诗人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而人本有天分又有诗才,平时隐而不发,极度忧伤或一怒之下喷而为诗,作品传世,自然也成就诗人之名了。但功不在忧伤!(下图:本人深夜涂鸦)
其他网友回答
忧伤不一定产生诗人,但因为忧伤诞生过太多千古佳句是无可争辩事实。正所谓”悲剧往往是是艺术升华的源动力。”因为忧伤,因为苦闷,因为情无所依,因为”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问谁听?” 所以只能凭思绪辗转飞零,落于纸上,释于墨中。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孤伤和内宇宙的体悟,促成人对生命万象进行更深层次思考。而觉悟升华与灵魂的穿透,最终又转化成了丝如泉涌的灵感及创作力。但如果本身不是诗人或者不具备诗人的潜质,无论如何忧伤也都成不了诗人。一,我们来看看那些因为忧伤而做芬芳千古的诗句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相见亦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宋.柳永【雨霖铃】)
8,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9.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榭有谁怜。(清.曹雪芹【葬花吟】)
10,受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五世达赖仓央嘉措)
此外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然,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画凄凉;陆游的【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等等数不胜数。
而现代派诗人的的忧伤佳作则有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戴望舒的【雨巷】丁香一样的哀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彷徨在这寂静的雨巷;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等等大量诗人的佳作。
西方诗人中,也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忧伤佳作。譬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英国诗人泰德.修斯的【7种悲伤】;西班牙诗人西梅内斯的【我不再归去】等等。其他著名诗人如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歌德、拜伦、惠特曼、波德莱尔等也留下了自己的忧伤传世作品。
二,诗人的忧伤主要成因
1,知识分子的现代情绪和焦虑。
2,生命的寂寞与苦闷。
3,爱情包括心无所依的哀愁。
4,乡愁情结。
5,生不得志郁郁寡欢,哀怨。
6,成长中的苦闷。
7来自生活中各种打击和伤痛。
其实这7种忧伤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也常常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现代心理学对于忧伤的阐释:人感受到到非存在的威胁而产生的负面性体验,一种情绪反应的心理状况。常常表现出沮丧绝望情绪。把人引向焦虑轻生,产生孤独寂寞。
诗人的忧伤也是如此,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忧伤并非全部源自他人存在性带来的直接威胁,而是个人对时代和生存环境的焦虑与不安、苦闷。由此产生的忧伤情绪,沮丧情绪,并通过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这种情绪还会以梦幻主义的色彩出现在作品里。这种因为忧伤而所出现的创作欲望意识流,笔者本人也有过,能最大限度激发出潜力。
结:
忧伤是一种亚健康的心理负面情绪,隐藏着巨大艺术能量,它无法把任何人直接性转变成为诗人。有的,只能是为创作者提供远超任何情绪下的灵感与源泉。
论鉴@情感领域创作者//泛文化写作营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说忧伤产生诗人,还不如说忧伤使诗人产生灵感。因为人是需要具备潜质才能被激活思维和灵魂,忧伤不能塑造人的思维和灵魂。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诗人的才智时,忧伤产生灵感,让诗人的潜质得以发挥,这样便产生诗人了。看看以下的诗人,他们悲伤过后写出了留芳后世的好诗。
1、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元·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唐 ·孟郊《闻夜啼赠刘正元》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4、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宋·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他网友回答
忧伤出诗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忧伤出诗人,愤怒出诗人,喜怒哀乐惊恐惧哪一种情绪过度了都可以写出诗来。豪放,抒情,浪漫,可以写出理想的诗来。哀伤,忧伤,悲痛可以写出忧伤的诗。诗人的情感和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就能创作出时代的诗歌,大众的诗歌,社会的诗歌。一管之见,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诗人是创作的主体,诗歌是创作的成果。“忧伤产生诗人”,未免本末倒置和以偏概全。
从概念来讲,诗歌,是以一种高度凝炼丶具有节奏韵律的文字,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思想内容的集中性
诗歌,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2.表达方法的抒情性
诗歌的功能在于抒情言志,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毛诗?大序》),也将诗歌定义为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3.语言形式的韵律性
鲁迅曾说过:“诗先要有节调, 押大致相近的韵”。 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就诗歌创作而言,创作的主体是诗人本身,诗歌是创作的客体,诗人的思想丶情感决定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他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一句咏一景,合成一幅完整丶明丽的春景图。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的生活初步安定,心情比较愉快,在诗中便将春景与心境融成一片,表现出怡然欢快的氛围。
而杜甫另一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沉郁顿挫”的风格。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该诗创作时期,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民不聊生,该诗表现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感伤。
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生活,引发诗人不同的创作思想,进而产生不同的创作内容。
忧伤的情感可能会令诗人创作出忧伤的诗句,但”忧伤产生诗人”,在逻辑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