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杀神白起为何被秦昭襄王给赐死了呢?
优质回答:
白起,是位名将,但却是政治白痴!
早在长平之战后,白起正准备进围邯郸,却接到秦昭襄王的班师之诏。他知道这肯定是应侯范睢做的手脚,于是他“乃大恨”。
恨就在心里恨吧,白起逢人就说:“长平之战后,赵国邯郸城里,人人一夜十惊,早就吓破胆了。如果我们当初乘胜进攻,不用一月就可以把赵国拿下,可惜范睢那个小人,不能审时度势,向国君进言主张班师,失去了这个大好机会。”
你这样口无遮掩,不是明摆着要闹将相不和吗?
对于范睢来说,你等于向他下了挑战书,他不想方设法排除你,以后保不准就被你白起害了。毕竟范睢不是秦国人。可是,打仗他不如白起,搞阴谋诡计那比白起强多了。白起就这样首先树敌。
对于秦昭襄王来说,诏书出自自己之手。你白起到处嚷嚷,就是责备我这个做国君的喽。白起就这样成为了秦昭襄王心里的芥蒂。
再后来,秦昭襄王让白起去攻邯郸,白起托病不去。不去就不去,他又管不住自己的嘴了:“邯郸现在哪有那么容易攻打的?以前他们是吓破胆了。现在他们众志成城,又有廉颇老将,非赵括那种人可比,而其它诸侯国看到我们秦国才跟赵国讲和又马上去攻打邯郸,他们一定会觉得秦国不可信任,会倾全力去帮助赵国的。”
白起说的道理是对的。但他说话的语气太不正确了。都过去两年了,你这是要记恨到什么时候啊?
在王陵久攻不下的时候,秦昭襄王再次命白起去前线,白起继续装病。秦昭襄王于是派范睢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这样的机会范睢当然不会放过,回来就对秦昭襄王说,白起是不是真的病了我不知道,不过他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不愿意上前线。秦昭襄王只好悻悻地派王龄去替王陵。
而白起这个白痴则继续他的嘴碎:“我说了邯郸没那么容易攻得下来,国君不听我的话,结果怎样?”
国家最需要你出力的时候你不出力,国君最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不帮忙就算了,还在背后说风凉话,一个平常人都受不了,何况秦昭襄王这种心高气傲的一国之君?
反正秦国不缺大将,于是……
居功自傲,用国家大事来赌气,白起死得一点都不冤!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留言沟通。感谢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战神白起一生战则必胜,攻则必克,未有一败,在伊阙之战中斩杀韩、魏联军二十四万;攻陷楚国国都郢城;攻下魏国华阳,俘虏三晋将领,斩首十三万;击败赵将贾偃,把2万人沉到黄河;攻打韩国陉城,斩首五万,在与赵国长平大战之中达到了事业顶峰,俘虏并坑杀赵军四十万大军,彻底击败了唯一能与秦国在军事上抗衡的赵国,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在一生征战生涯中,白起前后杀敌将近百万,被号称“人屠”。就是这样对秦国立有大功的功臣,却被秦王赐死。
白起被赐死经过
在白起带领秦军击败赵云,并坑杀四十万人后,赵国举国震惊。白起乘机平定了上党郡,又派兵攻下皮牢和太原,赵国邯郸已经岌岌可危。于是就派苏代游说秦国丞相范雎,通过范雎劝秦王罢兵。因此,秦国放弃了一举攻灭邯郸的打好机会,下令从邯郸撤兵。不久,秦国再次兵发邯郸,这时刚好白起生病,不能前去,只好派五大夫王陵进攻邯郸。在王陵损失五个营兵力后,秦王见白起病好后,想要改派白起领兵进攻邯郸时,白起指出“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面对秦王亲自下令,白起就是不去,秦王派丞相范雎去请,还是称病。后来,秦王又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将,继续进攻邯郸,不料却被魏国、楚国救兵击败。这时,白起却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听说大怒,强迫征调调白起。白起就说病情严重,即使范雎亲自去请,也不动身。于是,秦王就把白起贬为士兵,让他去阴密。因为生病,白起不能起身,秦王下令白起立即动身,不能停留在咸阳。白起走到杜邮后,秦王与范增商议,怕白起有怨言,就赐给白起一把宝剑,让白起自杀。
白起被赐死原因。
从整个事件看,白起被赐死的最主要原因:
首先,白起在长平之战撤兵以后,面对秦王多次征调,白起屡抗君命,拒不出征。作为秦国三军主帅,这其实犯了大忌。本身君王对统兵在外的大将充满猜忌,在君王看来,这次能够抗命,那么之后统率全国大军,自然也能够抗命。正是白起屡次抗命,让秦王对白起的信任达到了零点。到时候,白起有数十万大军在手,加上自身杰出的军事才能,造起反来,秦国又有谁能够抵挡。
其次,秦王和范雎等人认为这时白起已经有了怨言。如果白起这时候逃到其他国家,凭借白起的军事才能,对秦国就是巨大的威胁。像之前的公孙衍曾担任秦国大良造,率兵击败魏国,夺取土地。后来,公孙衍在秦国遭到排挤,逃回魏国,发动合纵,对抗秦国。后来的吕不韦被贬后,秦王嬴政也惧怕吕不韦逃到其他国家,最终将其赐死。所以,秦王怕白起逃走,也是赐死白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白起早年是穰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在秦昭王早期独揽大权,但后来由于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构成了严重威胁。最终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所以,在秦王看来,白起最终还是魏冉的人,使得本来秦王本来就对白起的信任度不够,存在猜疑的心理。只要白起稍微有些不合作,就会被秦王在主观上放大。
第四,白起个人性格使然。与白起相似的王翦,统率六十万大军,害怕秦王猜忌,不停索要良田美宅,表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而白起却屡次抗命,出言讽刺,自然让秦王感到白起不可控制。同时,白起不知功高盖主犯了大忌,却与宰相不合,最终范雎的谗言,也是白起被赐死的重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对杀神白起有句评价很到位,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一语道破天机,白起虽然善于攻城略地,但是他不善于凝聚人心。白起不仅没能凝聚普通大众的心,他还不懂君王的心啊,白起的悲剧,就源于他的性格!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属于杀神白起的战国37年
公元294年,出生关西的白起,在韩国的新城外,白起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利剑,开始了他37年战无不胜的传奇之路。以左庶长身份指挥军队的白起在新城首战告捷,初步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
随着新城被秦军攻下,韩国为夺回新城,联合魏国集结24万大军聚集在伊阙现洛阳龙门,围攻白起,面对两倍于己的对手,白起利用韩魏两军各存私心的唯一的破绽,先绕道魏军背后突袭,在掉转头全歼韩军,对他们各个击破,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以少敌多取得大胜。
随后白起挥师南下攻楚,白起又水淹楚军十万余人,逼得楚王弃国都南逃,白起也因赫赫战功被封为武安君,以武安民。
之后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生死大战,参战兵力共计百万余人,可以说谁赢了此战,谁就能夺得一统天下的先机,赵国派出了老将廉颇,老将廉颇经验老道,直到秦军远道而来求胜心切,自己就坚壁清野,三年不出战,迫使秦军陷入僵持,无可奈何的秦国人利用反间计,使得赵王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只守不攻的廉颇。但是只会 纸上谈兵不懂临阵应变的赵括那是身经百战的白起的对手,赵括作战失败,被秦军射杀,40万赵兵投降,但是有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如此多俘虏,养又养不起,又不敢放回去,
在电影投名状里有句话,这40万人拿起武器就是兵,没有更多的粮食和人力看管俘虏,如果战场倒戈更为致命。
于是白起义无反顾的坑杀了这40万降兵,获得了杀神之称
长平之战使白起达到了名声中最巅峰,这在论功行赏的秦国,立下如此大功,已经到达无法赏赐的地步了,即是把秦王位让给他都不足以表彰其功绩。
然而此时的白起却因赵王的反间计与秦王产生了嫌隙
白起:秦王你不懂战争! 秦王:白起你不懂我! 互相猜忌引发悲剧结局
长平之战后,是秦国灭赵的最好时机,白起希望能乘胜追击,一举攻下赵国首都邯郸,但是此时的赵王也想到了反间计,赵王委托说客带上厚礼去拜访秦相范雎,激起范雎嫉妒之心,范雎劝秦昭王和谈,这令白起大失所望,君臣嫌隙初起。
一年后,赵国将许诺送给秦国的6座城池送给了齐国,引得秦昭王大怒,发兵攻赵,此时的赵国励精图治,已经从重创中喘息过来,再加上笼络5国,合纵抗秦,白起此时认为,秦国虽长平大胜,但自己也折损过半,加上国内空虚,远征赵国,赵国以逸待劳,五国联军里应外合,攻赵必败!秦昭王不听,强行派兵,果然被赵楚魏三国夹击。白起不免自鸣得意,被昭王得知,昭王恼羞成怒,派国相亲自请白起出山,白起偏不从命!
一代名将,不为王所用,比为王所弃!白起被夺官削巨爵,最后被秦昭王刺死!
昭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其出征,这根本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是否听命的检测,白起却执拗的抗命,看不懂秦昭王的心,于是悲剧酿成,一代名将白起没能善终!
其他网友回答
善军事而不善政。
白起自领军以来,屠戮中原各国百余万军士,令中原各国君主无不胆寒。虽然于天下百姓有大怨,但是对于秦王朝来说,这可以说是不世之大功,然而竟是有着如此大功的将军,晚年却落得被君主赐死的结局,想来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其实,白起之死看似是毒相范雎相害,实则还是被秦王所不容。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白起生前最后一战便可以发掘白起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白起在坑杀赵国四十万军士的时候,当时白起便知道此时是攻打赵国国都邯郸最佳的时机,一来东方各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驰援邯郸,二来赵国本身经此一役,全国动荡,恐慌,并不一定能够及时组织抵抗。
所以白起便立即去信给国相范雎,希望范相能够支持自己攻打邯郸。
注意,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灭一国之敌如此大事,白起不是上书给君王支持自己进攻邯郸,而是给范雎,这里十分说明了问题。
起码有一点就是秦王忌惮白起的兵势,因为白起已经是功高震主了,如果再灭一国,那么秦王将如何封赏,也把白起封王吗?当然是不可能的。(此时白起已经是武安君,君再上一个台阶就是一方诸侯,因此白起如果携灭一国之胜回国,面临的将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局面)
如果秦王绝对不能够允许白起灭赵国,所以必定不同意白起此时攻邯郸。
而白起作为一员武将,他不管这些政治上面弯弯道道,想着就是自己将灭赵国,这是一辈子可遇不可有的功业,有机会自然是要争取一下的。
所以很明显了,白起想打,但是秦王不给他打,而是让他班师回国。
等到第二年中原各国援军驰援邯郸的时候,秦王却要白起出征,而此时的赵国朝廷也已经稳定起来,组织抵抗了,显然这是秦王想要削弱白起的兵威,可以说此战白起无论如何必败。
白起也是知兵事之人,自然知道现在再攻打赵国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所以称病推辞。
但是秦王这一次可是铁下心来想要剪除白起的权威的,白起如果听命去攻打,如果战败自然免不了秦王清算,虽遭清算,但是也可保命。
可是白起却决然推辞不去,如果说先前秦王只是想削弱白起的势力,以及在军方的影响力。而此时白起的作为已经是在挑衅君王的权威了,秦王已经是动了杀心了,所以后面白起无论如何也是免不了一死的。
所谓功高震主,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因为声威盖世而遭皇帝清算,白起算一个。
其他网友回答
白起被赐死的过程我就简单地来说一说,重点在第二段分析分析他为何必须死和秦王心里的小99。
白起是在商鞅变法的政策下一路高升的典型代表,成绩优越,靠着立军功升到了武安君。长平一战,更是封神!可惜这一战既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白起个人的生死转折点。
长平一战后,白起准备一鼓作气,直接攻打邯郸灭了赵国。
但是白起的死对头,小心眼的范雎和秦王说,“啊,不能打啊,虽然现在赢了,但是秦军兵士也伤亡很惨啊,何况韩赵也在求和,还是停战休整比较好。”秦王觉得也有道理,就停战了。
才过去几个月,不知道秦王怎么想的,可能太寂寞了,闲得慌,又想打仗了。那肯定还是要用白起,可白起不知道是真病了还是装病,反正卧床了,不能去。
秦昭襄王想啊,“咱秦国也不止你一个会打仗的,没了你还不行了?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能转得动!”
于是秦王就派了另外一个将军王陵领兵伐赵。这一打就是好几个月,从头年打到了第二年的正月,战事很不顺利,久攻不下,这样耗下去,自身的实力也在削弱。
这个紧急时刻,一个好消息传到了秦王这边,白起病好了。秦王喜出望外,立刻要求白起再接上去打。
可能是之前想趁机攻赵没被同意,现在赵国又攻不下,白起内心有点得意,居然说教起来了,还把之前秦王没同意打赵国的理由再学舌了一下,“邯郸是这么容易打的?长平一战,我们耗损很大,国库空虚,远征他国怎么行啊,而且其他诸侯国也不满,联合起来,里应外合对付我们怎么办?”
秦王一听,“好,你厉害,行,你不去!你不去,我派王龁去,我还不信了!”
结果真的是赵楚魏三国联军一起攻击秦国,秦国大败。
消息传到了咸阳,白起不管有没有真生病,就是生病肯定也好了一大半,“看看吧,我说的吧,当初不听我的话,现在看看!”
这秦王脸挂不住了,强行要求白起领兵出征,还让范雎亲自去请。
白起上演了一个骄傲愣头最后的倔强,“我病了,我不去,反正我就是不去!”
秦昭襄王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还和我杠上了,行,既然你在其位不谋其事,那你就滚蛋吧!”
白起被削除一切职位,降为秦国小兵,赶紧提桶滚吧!白起也是拖拖拉拉,可能真的病了,一时半会赖着没动身。
而这个时候,秦国还是节节败退,白起在咸阳多呆一天,秦王的脸就没地方搁,心里不爽,不管你病不病,强制要求白起提桶走人。白起这才没办法,卷铺盖就启程了。
范雎这会就补了一刀,估计和《雍正王朝》里雍正问张廷玉如何处置年羹尧的剧情一样,两个人唱双簧,一个假问,一个顺势答,“白起这个人心生怨恨,不服大王,活着也是给大王丢脸,要不就赐死算了!”
就这样,行在路上的白起就接到了赐死的诏书,拔剑自刎!
二、白起为什么要死?
秦昭襄王要杀白起确实让人想不通,你说勾践杀文种,刘邦杀韩信、彭越的情况吧,这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现在关东的诸侯国一个还没被灭,白起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杀呢,就不能忍忍?
再说说《雍正王朝》,雍正就是再恨年羹尧的嚣张,为了利益还是一再忍耐,“卸甲,卸甲”也只能回家了向媳妇发火!秦昭襄王就这么不能忍了?我们来分析秦王。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没有一个好舅舅魏冉和一个女强人老妈芈八子,这个王位不一定能坐上。但是也正因为有一个把持朝政的舅舅和一个女强人老妈,秦王早年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会受到牵制。
等到宣太后和魏冉谢幕退出,这个在幕后的主角——秦王,才正式走向舞台的中间!
这个时候,大家都还在为前面的表演者鼓掌和喝彩呢!秦王难啊,必须赶紧高歌一曲,唱得比老妈好听,跳得比舅舅动人才能扭转形式,证明自己。不然他永远要戴着被母亲和舅舅扶持的帽子!
大家可以看看宣太后去世后,秦昭襄王做得最多的就是东出,就是打仗,连年的打!这就是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长平一战,看上去是赢了,但是这是举国之力啊!别说古代了,就是现在,说起长平之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白起,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人或许也能知道白起,但是谁能想到说秦昭襄王在背后的付出呢?秦王亲自去招兵啊!知道的人很少吧!
白起一战封神了!功高震主!
但是这个白起吧,不是秦王一手提拔起来的,而是老妈和舅舅提拔的!越是能干,大家越是说,“看看吧,这宣太后和魏冉就是有眼光啊!”
秦王这会在舞台表演,伴舞的比自己跳得好,而伴舞的是之前演员的徒弟,大家都夸之前的演员带的徒弟厉害,却不知道这个节目是秦王编排的!
秦王气不气?换谁谁不气?
要是还不能理解,我打一个更加通俗的比方:公司里的一个部门,主管总是压着副主管一节,什么事情都亲自抓,副主管就忍啊忍啊,总算主管调走了,副主管升了主管的位置,可以大干一场了,急着证明自己的副主管马上办了一件漂亮事,自己辛苦操盘的大事,最后被手下一个人占了风头,而这个手下的是之前的主管提拔的!全公司的人都说,看吧,还是之前的主管有本事,带的人能干!
所以,白起越能干,秦王就越不爽,到时候用你,真的灭了六国,全是你白起的功劳,大家还都说是宣太后和魏冉留的人厉害,秦王压抑了这么久,能忍吗?
范雎
别得罪自己的同事也很重要啊!
为何当时白起要趁着长平之战后一鼓作气打邯郸被范雎反对呢?就是同事之间的嫉妒!
按照秦国制度,一旦白起灭了赵国,那就要封三公,位置比范雎要高!
范雎来了秦国以后,就帮助了秦昭襄王夺权,是秦王的心腹大臣,而白起是被赶下台的宣太后一派的,和范雎肯定有仇。
还是拿之前的公司构架来比喻,主管调走了,副主管升了主管,现在副主管的位置空缺,白起同志只要靠着一单业务就能升副主管了,范雎同志不满意了,这个死对头怎么能让他职位比我高呢?必须想办法搞他!
白起自己
白起这个人打仗第一名,搞人际却不行!
前面分析了范雎阻止白起趁长平之战胜利打赵国的原因,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其实秦昭襄王内心不是不想打,是不想让白起打,原因之前说了,不能让这个老妈和舅舅留下的人抢风头!不然为何过了几个月又打呢?
所以第一次,白起没去,秦王无所谓!但是几个月打不下来,秦王着急了!
这个时候,请白起出山,可谓一箭双雕!
第一、白起打赢了!秦王很开心,“看看吧,我的攻打赵国的计划是对的,现在赢了!”
第二,白起打输了!秦王有台阶下,“看看吧,白起也打不下来,不是我开始用的人不行!”
可惜白起没抓住机会,不但不去,还和秦王打擂台!
给你一个背锅的机会,替领导背锅有什么呢?白起不背就算了,还说出一大堆的道理,证明自己是对的!
所以,白起活着,秦王就不爽,又不听话,这种人,留着过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