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红┃我 们 恒 寨 锅 盔

我们关中地区主产小麦,关中人也就以麦面为原料,做出了数以万计种类的面食。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估计地上就有多少种小吃。外地人说起关中,就会想到关中八大怪:面条象腰带,锅盔象锅盖……在这八大怪中,biángbiáng面和锅盔是我的最爱。biángbiáng面大家常吃,也经常被有如椽大笔的人所写。锅盔是小吃,我也是小人物,那么我今天就说说家乡的锅盔。家乡有一句俗话:嘹饽饽,上尧禾。“饽饽”,《辞海》解释是:烤的饼子。“嘹”是当地方言很好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烤得很好的饼子,才能到尧禾集会上去卖。锅盔,白水人叫烙馍,也叫坨坨馍,在白水少说也有几百年制作历史了。据说早在唐、宋时候家乡人就用独轮车把锅盔推到长安、开封,成为供应皇家的御膳食品了。其做工考究,风格独特,以香、酥、脆、入口即化而扬名。里酥外脆,白里泛光,香醇味美,细嫩掉渣,酥软可口,劲道耐嚼……我把能想到的好词都用上也没写出锅盔的好。
在白水,虽然做锅盔的人多,但我们东、西恒寨村的锅盔是最出名的。而在东、西恒寨众多的做锅盔的作坊里,皇甫友胜老汉做的锅盔首屈一指。皇甫老汉的锅盔,在我们渭南市小吃博览会上得过金奖,所以他做的锅盔经常会出现一个锅盔难求的状况。有时要吃他打的锅盔都要提前托熟人预定。我吃上他的锅盔得于偶然,那年他准备给儿子结婚,我和几个伙伴给他家粉刷房子,才和他认识,才相对深刻地了解了他打锅盔的手艺(家乡把做锅盔叫打锅盔)。皇甫老汉打锅盔,最爱说的两个词是“良心”“传统工艺”。他常常评价那些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人打的锅盔像电饼铛烙的死面饼子——瓷、干。白水县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都被人们栽上了被称为“摇钱树”的苹果树。这些年,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小麦几乎没有利润可图,所以小麦已慢慢退出我们视线。而他家每年却会种许多小麦以备自用。每当新麦子下来,皇甫老汉就会把一部分拉到磨房。当金灿灿的麦子变成雪花一样白的面粉时,他就开始用蓝炭(煤炭烧过后,外表呈蓝色,但还能再烧,且少烟甚或无烟)生起炉火,为第二天打锅盔开始作准备。之所以提前一天搭着烤炉,是因为炉火着一晚上时间,到第二天炉子里就没有炭烟味了,烤出来的锅盔当然也就只剩下香味了。为这个工序,他常批评跟他学打锅盔的侄儿:“为省些蓝炭,当天搭火当天用,烟味大的呛人眼睛,那能打出好锅盔?”
皇甫老汉这人平常为人和善,但打开锅盔了一切却都显得怪怪的。发面绝对只用传统的酵母发面;纯手工和面,揉面;每个锅盔馍所用的面都用称称,一个九两九(寓意九九归一)。做成雏型,再用模具给锅盔上压出象征美好愿望的福、禄、寿、喜等字样“章面”,然后用鏊(一种平底锅)烙。经过“三翻六转”,烙成型后,再放在炉内烘烤而成。出炉后两面金黄,闻着即有蒸馍的香,更有锅盔特有烧烤的味。吃起来美气,看起来也香。但不管耗费多少力气和时间,皇甫老汉打制锅盔却坚决不用明火。拿他的话说这么做是“怕糟蹋了老先人手艺”。他就那样按部就班地按传统的繁琐工艺制作,一个小时才打六个锅盔。放着现在的和面机、发酵粉等不用,有时会让人觉得与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脱节。不过由于产量小,又特别好吃,所以常常供不应求。好吃到啥程度?吃皇甫老汉的锅盔都颠覆了人们经常说福无双至的一句谚语:有牙没锅盔,有锅盔没牙。他做的锅盔外黄内酥,入口即化,没牙也能吃。皇甫老汉经常说:“咱是农民,只有地里长出来的、手工做出来的才是最好的,继承祖上这门做锅盔手艺之所以不失传,就凭这传统工艺和良心。”皇甫老汉把打锅盔做成了在渭南市备了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北方民间都有腊月二十三敬灶神的风俗,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灶火旺、业兴旺、人安康,生活圆满……在我们家乡锅盔当然是首选的供品。至今家乡还有给出嫁第一年的闺女腊月二十三送“坨坨馍”的风俗习惯。锅盔是家乡人们生活中的必须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人们都说,能当祭品的锅盔更加好吃,麦香沁脾,回味无穷,而且能益寿延年,……鏊里烤就黄金甲、锦被裹着白雪花。这是文人对我们恒寨锅盔的评价。
我常问村里人:我们恒寨村啥时候开始打锅盔的?村里人说:早太了。至于早到具体啥时候,谁也说不清。只听老辈人说:在宋代时候,当朝名医皇甫逊来白水行医,对雁门山下、普渡庙旁与药王山相隔不远的这块风水宝地念念不忘,回去后就举家迁来,居住在我们恒寨的寨子里。其母常常念叨原来家乡的西府锅盔,皇甫逊是孝子,于是取来铁牛河的水、渭北原上的小麦面,在西府锅盔的基础上又融入当地加工工艺,用鏊和烤炉加工出了闻着香、吃起来酥的锅盔。
还有人说:锅盔最早是古代军队的干粮,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它也能十几天不坏。陕西的锅盔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相传周文王伐纣时士兵的军粮就是锅盔,至今在陕西西府一带,还有一种锅盔叫“文王锅盔”。秦统一六国,作为军队干粮的锅盔据说就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白水锅盔兴于明末,姚雪垠在《李自成》中就多次描写了战士行军吃锅盔的情景。相传在明末,白水王二最早点燃了起义的火种,后来,他带领的许多白水籍兵士分散在了李自成的队伍里,并把这种适合行军的食物再军队中传播开去。李闯王的千军万马,就是吃着我们白水恒寨的锅盔推翻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朋友,如果你到了白水县,你没拜过文祖仓圣,没喝过杜康酒,没吃过白水苹果和恒寨锅盔……那我们家乡人就认为你没来过白水县。
任智红,农民,爱书香,更爱脚下的这片养育我的黄土地,愿把泥土的芬芳和这片黄土地上的人和事化作文字分享给大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