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的刘封和孟达 刘封孟达当时有多少兵力

网友提问:

刘封、孟达一度占领的上庸有多大?刘封的战略地位如何?

优质回答:

上庸郡初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是曹操主持下设置的。曹操平汉中张鲁后,分汉中郡的一部分置上庸郡,属益州刺史部,治所是上庸县,故城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下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等5县。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上庸郡被频频提及,而提到它时往往又与房陵、西城二都相联,它们又被合称为“上庸三郡”,由于在益州刺史部的最东边,又称“东三郡”。

从地图上看,这3个郡处在魏、蜀、吴三方势力的交汇处,谁占领这里谁就有战略上的主动权,所以上庸三郡被反复争夺,先是刘表占据了其中的一部分,后来主要归曹操,再后来刘备将其夺去,最后它们又归了曹魏。

刘封、孟达、司马懿的名字也与上庸三郡紧密相联,刘封、孟达奉刘备之命将上庸三郡夺下,但孟达后来又携三郡投降了曹魏,再后来孟达试图重返蜀汉,被司马懿千里奔袭予以平定。

上庸三郡被称为三国的“中间地带”,从益上看它的确是一个战略节点。不过,如从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去看的话,上庸三郡的作用似乎又被夸大了。

第一,刘备轻易失去上庸三郡,说明无论谁在这里,其统治基础都较为薄弱

上庸三郡地处中间地带,这里基本都是山区,山高路远,中原地区的统治力量长期伸展不到这里,这里多由本地豪族、大姓统治,其中申耽、申仪等很有名,这种情况类似于蜀汉的南中地区。

关羽临终前呼刘封、孟达来救,刘封拒绝,理由是这里新附,内部不稳,如果去救很容易发生叛乱。其实这不是刘封的说辞,而是实情,上庸大族虽然表面臣服,但内心里不服,一有机会肯定会发生叛乱。

这种状况延续了很长时间,上庸三郡看起来挺重要,但又是一个“战略陷阱”,“投资”在这个地方有可能战略目的达不到,还会浪费资源。

其次,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了上庸三郡的战术作用,在实战中上庸三郡作用不大

大家重视上庸三郡,看中的是它处于中间地带的位置,希望一旦用兵可以从这里走个捷径,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因为上庸三郡位置虽然好,环境却不好,尤其是交通条件,这里全是大山深谷,大军行动起来非常不便。

司马懿平孟达后上庸三郡重回曹魏怀抱,曹魏对其寄予了厚望,尤其希望能利用它接近汉中的有利条件,在发动汉中之战时建立奇功。

太和四年(230年)曹真策划三路大军伐汉中,其中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上庸三郡,司马懿“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但仅抵达丹口就无法前进了,“遇雨,班师”。这次无功而返,说明上庸三郡的战术价值也不大。

后来司马昭伐蜀,干脆不再作这方面打算,直接由关中、陇西出兵,因为从上庸三郡进攻汉中的办法已证明行不通。

最后,上庸三郡地广人稀,经济上的价值也不大,反而是个包袱

孟达携上庸三郡投降曹魏后,曹丕的决定不是强化在那里的统治,而是将三郡合并为一郡,即西城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里地广人稀,搞3个郡没有必要。

人口不多,但驻军又不能少,经济上就得“倒贴”,关键时刻却发挥不上战略和战术作用,上庸三郡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坑。

这让人想起,孟达投降曹魏后,由于关系较好的几个人先后去世,后来欣赏他的曹丕也驾崩了,孟达呆在曹魏没有了安全感,于是想重回蜀汉,诸葛亮得到消息后表示愿意接受孟达回归,但从实际行动看,诸葛亮似乎又不是那么积极。

史书上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故意把孟达“反正”的消息透露了出去,导致孟达最终被司马懿所灭。不管哪种情况,都说明诸葛亮大概看清了上庸三郡的实际价值,所以没有把这里作为战略重点。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的上庸,也就是我们现在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和竹溪县,合计面积差不多有八千平方千米,就经济水平而言,这两个县放到咱们现在,也是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在三国时期,这里还只能算是荒蛮之地。

在《后汉书》中有记载,上庸在东汉后期隶属于汉中郡,属于汉中九县之一,具体人口数目不祥,但是当时汉中郡的人丁一共才二十六万左右,上庸估计也就不到三万人,实实在在的一个人口小县,经济价值并不高。

同时,对于大一统的王朝来说,上庸的军事战略价值也不高,但在三国时期,上庸恰恰处在曹魏和蜀汉的边界位置,它的军事战略价值这才显示出来。因为,当时的上庸,是从四川去湖北的三条必经之处之一,换句话说,这里是蜀汉大军出川攻打襄阳的三条必经之路之一,相当于是益州钉在荆州的一颗钉子。

虽然限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上庸无法成为像汉中这样重要的门户,但对于困在四川盆地的蜀汉政权来说,多一条出川的攻击线路,就多了一分北伐成功的希望。与此同时,对于曹魏来说,上庸是防御蜀汉从四川出兵攻打襄阳的屏障,如果没有上庸屏障,刘备的大军就可以直接从益州出来对襄阳产生严重威胁。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曹氏、刘氏,都难以有效渗透到这里。因为大家都害怕对这里过分渗透后,会引起当地地头蛇的反感,从而导致他们反叛。在这种背景下,不论谁占据上庸,都不敢过分渗透,只能依靠这里的地头蛇来治理。

最开始,占据上庸的人是曹操,他在灭掉汉中的张鲁后,把汉中东面的三块小盆地从汉中辖区中剥离,分别新建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并将此三郡从益州划出,划到了曹操控制的荆州军区的辖区,曹操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想让它们接受襄阳的管辖,让他们能够成为襄阳抵挡益州的屏障。

后来,曹操和刘备汉中大战时,刘备派刘封和孟达沿汉水向东,攻取上庸。刘备夺取上庸后,继续沿用了曹操的划分。同时,他将西城郡划给了当地的豪强申仪;上庸郡划给了当地豪强太守申耽;房陵郡划给了孟达。

孟达在刘璋时代,就是益州大哥级的人物;刘备计划入川时,因为孟达早早倒向刘备集团。所以夺取三郡后,孟达实际成为三郡最高军政长官。在这种背景下,孟达虽然不是三郡土生土长的地头蛇,但他在三郡的地位,显然是谁也不能轻视的。

至于申耽、申仪兄弟,他们作为三郡土生土长的地头蛇,在刘备夺取三郡前,申氏兄弟就是三郡最主要的军政长官;刘备夺取三郡后,他们自然还是三郡最主要的军政长官之一。

对于刘封,刘备给他的官职是副军将军,其实相当于到这三个郡当政委。既然是政委,主要的工作目标,自然就是把中央政府的意志,强力的渗透到三郡。换句话说,就是帮助刘备加强中央集权,以和平演变的形式将这三个郡真正变成刘备的地盘。

当然,刘封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对襄阳形成威胁,作为关羽北伐中原的后援部队。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刘封的部分行为表现得太过刚猛,以至于让孟达和申耽、申仪兄弟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于是孟达就率领自己的四千户部曲投降了曹丕,而这也成为后来刘备处死刘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投降曹丕后,孟达向曹丕承诺,自己可以帮曹丕夺回三郡。于是,曹丕就派人协助孟达夺取三郡。等到夺取三郡后,因为有前车之鉴,曹丕就没敢再给孟达派政委。换而言之,曹丕愿意接受孟达这些人半独立的地位,并没有派自己嫡系监督他的工作。

等到曹睿继位后,曹魏也开始对上庸地区进行大范围渗透,在这种背景下,孟达又想要回归蜀汉的怀抱,但这次,司马懿没有给孟达机会,他亲率大军八日行军一千二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上庸,将孟达给斩杀,同时将申氏兄弟调往到其他地方当军政长官,自此,上庸才正式纳入曹魏的版图。

其他网友回答

刘封、孟达一度占领了上庸三郡:上庸郡、房陵(新城)郡、西城(魏兴)郡。

上庸郡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5县,原属益州,后划分到荆州,位置包括今天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十堰、白河、郧县一带。

房陵郡就是今天湖北省房县一带,魏国后来改名为新城郡。

西城郡就是今天陕西安康、紫阳、古泉一带,魏国后来必名为魏兴郡。

上庸三郡西边与益州的巴西郡及汉中郡交界,北边与南阳郡及长安三辅地区接壤,南边与荆州南郡及益州巴东郡交界,东边是荆州的襄阳郡。位置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重庆、湖北三省交界外,是进入益州、长安、荆州的战略要道,又在汉水边上。

刘封在蜀汉的战略地位并不高,刘备客居荆州时,收刘封为养子。刘封是养子,当时的刘备不过40来岁,并且毫无建树,刘备收养刘封,不过是为了让自已能有个名义的儿子,在这个时候谈刘封是刘备的继承人,恐怕为时过早,这个时候的刘备还一无所有呢?继承什么?无非是图个名义。

没过几年,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就出生了。第二年就发生了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又从孙权处借得南郡。到219年,刘备夺取益州,击败曹操占据汉中时,刘备的势力一度达到最大,并在当年,刘备进位汉中王,马上就封了刘禅为王太子,当时的刘禅才13岁,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出刘禅才是刘备的继承人,可见刘封从来就没有作为继承人存在。

养子在那个时代很普遍,曹操也有很多,如曹真、秦朗,这都是没有继承权的。刘封也是,也不过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在蜀汉是有一些特权的,虽然刘封的官职不高,在夺取上庸三郡后,刘封被封副军将军,也就是一杂号将军。

就算刘封不死,刘备也不会传位给刘封。因为刘备有儿子,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况且刘封这个人虽勇猛有加,但并没有什么头脑,诸葛亮之所以向刘备建议赐死刘封,主要就是因为刘封的作为,原因有以下:

1、公然抗命关羽。关羽围攻襄樊令刘封发兵援助,刘封就是不发兵,公然抗命,无非就是仗着自已是刘备的养子,关羽可是蜀汉的二号人物,关羽的命令都敢不听,那么刘备一旦去世,刘封能听谁的命令呢?

2、欺凌孟达。孟达是宜都太守,与刘封一起平定上庸三郡后,刘封也不过是个副军将军,一杂号将军,官职并不比孟达高,却欺负孟达,无非仗着是刘备的养子,夺了孟达的依仗队,导致孟达叛乱,这也有刘封的责任。

3、丢失城池。不救关羽,导致关羽失荆州被杀,丢失上庸三郡,导致蜀汉失去东北方的门户,蜀汉本来地盘就不大,能有多少地盘丢,这可是死罪。

正因为这些原因,诸葛亮看出了刘封的巨大隐患,如果不杀,留下来对蜀汉是一大隐患,虽然诸葛亮完全有能力制住刘封,可是性质不一样,让刘备下手杀刘封,合理合法,没有政治负担。

刘封之所以抗命不遵、为所欲为,就是仗着自已是刘备的养子这个关系,但其在蜀汉内部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得不到所有相关重臣的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魏蜀吴三国争霸,主要争在荆州。而争荆州则有四处焦点: 襄阳、夏口、夷陵、上庸。古荆州腹心之地是江陵( 今湖北荆州市) ,其南是长江,乃天然屏障; 其北是襄阳( 今湖北襄阳市) ,东是夏口( 今湖北武汉市) ,其西是夷陵( 今湖北宜昌市) ,好比荆州三大门户。

今天的人们熟知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三大门户之争,却不大知晓上庸之争在三国争霸中的重要性。上庸位于江陵之西北,处在襄阳、夷陵两大门户之间,向西可走陆路至益州之北大门汉中,向北沿堵水进入汉水,再逆水而上可至汉中,顺流而下可至襄阳、南阳,向南走山道可至夷陵。可见,古上庸地区在汉末三国时期既可成为汉中、襄阳、夷陵这些战略支点的连接线,也可以成为威胁这些战略支点的基地,其军事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汉献帝初平二年( 191 年) ,张鲁割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进占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把汉宁郡改回称汉中,将汉中的安阳、西城合并为西城郡,设太守;将钖、上庸合并为上庸郡,设都尉,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5县。

如此重要的地方,刘备集团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建安二十四年( 219 年) 夏,刘备率主力成功夺取汉中,之后马上发起了上庸之战。刘备先是令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出兵,向北进攻房陵,孟达很快攻下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也战死。紧接着,刘备命刘封、孟达、李平同时进攻上庸,就这样刘备还不放心,亲自统兵沿沔水而下,与孟达会和,一起进攻上庸。可见刘备对上庸是十分重视的。在如此强大的攻势面前,上庸太守申耽开城投降。此时,刘备的汉中、上庸、荆州(江陵)连成一片,互为呼应,声势达到巅峰。

上庸的战略意义其实在三国前期并没有怎么显现出来,刘备攻下上庸之后,顿时上庸就成为一块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了?为什么呢,形势所为。

上庸西南两面是山,西面是秦岭及米仓山,南面是大巴山;另两个方向相比较很平坦。

特别指出的是:上庸位于襄樊的上游头,如果顺江而下,对襄阳是个极大的威胁。反之,如果刘备再拿下襄樊,那么上庸、襄樊可以成为一个“互为犄角”的态势。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拿下上庸之后,关羽立即发动了襄樊战役。

“襄樊战役”的发起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正好是刘封和孟达打下上庸的时候,如果关羽能顺利打下襄樊(事实上如果关羽不是太心急,等汉中、上庸巩固之后在打,是很有可能成功的),那么刘备集团在上庸、襄樊一线的统治将会非常稳固,而蜀国面临的是比“隆中对”还要好的局面:刘备不仅可以同时从汉中、荆州出兵,还可以得到上庸的支援。如前面所说,上庸西向、南向皆是山麓,这个是蜀地、汉中的天然屏障;但另两个方向却是“坦途”,因此,向北可至长安,向东直接支援荆州之兵,可至宛洛,而且是顺江直下。如果历史真的能走到这一步,那么三国的局面将要重新改写,蜀汉一家独大。可惜,这一切,都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孟达投降曹魏戛然而止。蜀国也丧失了大好的局面。

其他网友回答

刘封,曹操呼之为刘备假子,在蜀汉地位尴尬又格外敏感。上庸,地处魏、蜀、吴三国交界处,古来一直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一地。刘封守上庸,可以说是尴尬之人在关键之地,真是左右为难。

先来说说刘封的情况。刘封,“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收为养子,《三国志》的记载说,“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刘备收养刘封刚开始是想以他为继嗣之子的。但是后来刘备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阿斗”,也就是刘禅,这样刘封的地位就尴尬了。

刘封随刘备定益州,拜为副军中郎将。建安二十四年,孟达攻上庸,刘备不放心孟达就把刘封从汉中派过去,顺沔水而下“统达军”,与孟达会于上庸。上庸这个地方是曹魏的南境,上庸西边是汉中,东边是荆州,可以说是三方必争之地。

“上庸”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古庸国曾是殷商时期就有的古国,曾随武王伐纣。《尚书*牧誓》中武王在牧野做战前总动员,其中提到辅助周人的“友邦冢君”,“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等,其中第一人就是“庸”。“庸”在当时是西方部族里的大国,为群蛮之首。“庸”的故城在湖北竹山的东南。三国时期,从蜀汉的角度来看,“上庸”仍然是北伐曹魏、问鼎中原的战略要地。

假设说关羽守住了荆州,刘封和孟达也守住了上庸,这对于蜀汉来说是很好的形式。关羽败于荆州、襄阳,于是呼刘封、孟达来救自己,但是刘封、孟达没有去救关羽,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这不一定是刘封、孟达见死不救,问题是去救了也不一定能救得了关羽,却很有可能就把刚得来的上庸丢了。

后来刘封、孟达不和,孟达降魏,守上庸的刘封被反攻,上庸最终归了曹魏。曹丕倒是很喜欢很信任孟达,将上庸与房陵、西城三郡合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孟达还给刘封写过一封信,劝他归降。孟达的信里倒是把刘封在蜀汉的尴尬地位一语道破:“亲非骨血而据其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孟达说得太一针见血,还是刘封对于自己在蜀汉的地位认识不够深刻,总之刘封没有听取孟达的劝告,兵败之后返回成都。

刘备把孟达之叛归于刘封夺孟达鼓吹,并且又怨他当时不救关羽。诸葛亮觉得刘封刚猛,怕将来后主年幼难以控制,所以劝刘备除掉刘封。

当刘封被赐令自裁的时候才后悔不听孟达之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