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处“蓝色字”九歌丹青,关注我们哦!!
我的阅读生活
文/孙殿镔
2020年4月,我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第五届山东省全民阅读先进典型之阅读推广人,荣幸之余回想起自己的阅读史。作为70后,我的启蒙读物就是小人书,内容多而杂,历史典故、四大名著、外国文学、战争故事、民间传说······读时懵懵懂懂,大了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读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啊!每次被娘驮着去乡里,书店是我最向往的地方,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最终只能选一本,其余只能忍痛割爱;偶尔实在难以割舍,苦苦哀求下,娘也破例给买两本。那时,父是工人,在农村还算不错的人家,尚有余钱为我买小人书。大了后,才明白是否给孩子买书,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上学后,我认字早而多,学习一直还可以,成箱的小人书渐渐被冷落,乃至散落不见,留在现在也应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不过,作为童年的伙伴唤起记忆则是更珍贵的。我开始看书了,印象深刻的是历史方面的,小学未毕业的父亲喜爱看,我就拿起他的书来读,通俗演义一开始很是难读,读多了,竟然不查字典根据上下文能顺出大概意思,很有成就感;也看一些杂志,借阅或订阅的,《故事会》《辽宁青年》《演讲与口才》之类。自己还做摘抄,还在本子上画画作装饰,摘抄的习惯保持至今,只是早没了画画的闲情逸致。课下看,课上也看,被老师发现过、批评过、没收过,都不严厉,没收的没几天也再还我。大约是我成绩不错,老师们才如此宽容吧,现在想想很感谢这宽容。成绩最好最稳定的是语文,同时也是我用功最少的,当然主要得益于大量阅读,后来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之际,不禁愤愤地想:自己分析来分析去有意思吗?你自己语文好的诀窍忘记了吗?就引导孩子们多读多背多积累好了!试了试,还真有效果。上师范,感觉自己是大人了,要读世界名著,和两位同学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了好几本,《红与黑》《巴黎圣母院》《三个火枪手》读完了,《复活》至今没读完等待着“复活”,《静静的顿河》至今静静躺在那里。这次要钱费些周折,母亲还是给了我,当时有点不高兴,不知道当时父亲下岗,大哥二哥盖房娶妻,家里已很拮据了。1993年秋,上班了,挣钱了。第二年,妻上班了,也挣钱了。我的钱长期交给娘,贴补大家,小家就花妻的钱。五天一个农村大集,妻舍不得买鸡,就买鸡架改善改善,但她舍得给我买书,《鲁迅全集》就是那时买的。多年后搬家进城,我们的主要家当除了一台电视机、一辆摩托车,就是好多书。坚持阅读,让我从事语文教学从容自如、得心应手,专业发展很是顺利,评上教学能手,在全省全国执教公开课,论文发表于最权威的国家级专业刊物。走上管理岗位,阅读给予的帮助更多是思维和思想方面,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明德新人、歌声总比怒吼传得更远、风起时低伏风停时昂扬······这些观点饱含着智慧和勇气,开阔我的胸怀,提升我的境界,改善我的方式,使我能碰壁后穿越,跌倒后爬起,挫折后奋进。自己从阅读中获益良多,就努力分享给师生,加强图书馆的建设、提高阅览室的利用率、设置阅读长廊和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节等活动、举办教师读书社团,创造环境,激发兴趣。我还坚持每月为孩子们写一个故事,在给予品德引导的同时,希望更多的孩子受到影响,爱上阅读和写作。读到什么书,有时和能遇到什么人差不多,也需要缘分。第一本《读者》 是上师范时在外祖母家偶然看到的,那时它还是《读者文摘》,从此它成为我长期阅读的第一杂志,改名后依然如此,只是后来版本多了,自己的阅读更多放在整本的书上,很少再读了,不过依然买,妻女会翻翻。以前对推理小说比较排斥,《放学后》是几年前一位年青的同事推荐借阅的,碍于情面只好打开,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买下读完东野圭吾所有的书,《白夜行》《祈祷落寞时》《犯罪嫌疑人的献身》《魂与使命的尽头》等让我大呼过瘾,也有一些无聊之作让我大呼上当,不过再有他的新书还是会买,不读怎么知道是过瘾还是上当?对《一寸河山一寸血》《明朝那些事儿》,如少年追星一般痴狂,在本地买,出差时买,尚未出版的甚至托朋友买影印版的。一位编辑老师赠我一套贾志刚写春秋战国的书,风趣通俗的语言讲述古老冰冷的历史,兼得阅读的快感和知识的丰富。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算是《论语》《狼图腾》《苏菲的世界》吧。其实,我读书习惯并不好,随意性大,多点开花,贪多求全。我同时看三四本书,家里的床上、茶几上、洗手间里和办公室里都放着打开的书,也不怕故事在脑子里“串台”;去年读《鹿鼎记》,今年读《南北朝演义》《五代十国演义》,为的是完成金庸和蔡东潘整套书的最后拼图;爱买书,旧书摊、新华书店、网店是三大货源地,在旧书摊最自信,就像妻子在服装店里一般,买下来又好多不读,再去图书馆借阅,这读得快,真是“非借不能读也”!目前,在读王鼎钧的《昨天的云》和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都是从海源阁借的。下一步,阅读要有计划、有专题,买的书赶紧看,看完前尽量不再买。是尽量,我怕管不住自己,特别网店搞活动时。也并非一无是处,一爱摘记,二爱写读后感,算是好习惯吧。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想想圈越大接触外面未知的空间越大,有点沮丧,只能用“朝闻夕死吾何恨”开解与自勉了。不过,关于读书,我最喜欢的是杨绛的“串门说”和于谦的名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相与亲”。阅读,只是个人的一个生活习惯,有无多少无关高低贵贱。现在,我拿起书,穿越时空,去历史河中任性畅游,去人物家中随意作客,去精神界中获取自由。读着读着,我望向窗外,陷入遐想:“人生糊涂识字始”,如果没有当年那个爱读小人书的小孩,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呢?对于世界的感知,我是否会更直接、敏锐、自然和淳朴呢?2020年5月16日星期六上午
近期作品
【九歌头条·三八节专版】孙殿镔:妻子变了
【九歌头条·原创诗歌】孙殿镔:花儿自己的事情(组诗)
【散文】孙殿镔:二哥家的丝瓜
【九歌荟萃】孙殿镔:哪儿来的桔子皮
【作者简介】孙殿镔,男,1974年1月出生,汉族,聊城市高新区许营镇尹堂村人,现为聊城光明小学校长。他挚爱着教育事业,竭尽全力帮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他坚持每月给全校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在幼小的心田播种道德的种子;他喜欢与同事笔谈,心与心走得更近。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思想里的正能量,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责任。“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是他非常喜欢的格言;“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则是他的座右铭。从中,可见他的善良、理性、勇敢和乐观。
【九歌丹青·投稿必读】敬请您投稿之前仔细阅读
九歌丹青诚征优质稿件,体裁不限,要倾注个人感情,真实有内容,坦诚有想法,追求真善美。来稿拒绝假大空、喊口号、顺口溜。九歌丹青投稿邮箱jiuge20161204@163.com只收原创首发稿件,谢绝一稿多投。本专版已投稿件一周内未被采用,请作者自行处理。—小编九歌丹青编辑部
艺术指导:姬广军
特邀主播:宋昌伟
特邀编辑:宋昌敬
责任编辑:静 思
【九歌丹青】微信公众平台
(请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公众号广告业务敬请垂询:13806351836
一、聊城市区内一级路段十字路口楼顶广告大牌出租
地址:聊城市柳园路与兴华路交界口西北角
联系电话?:13552674816 13806351836,非诚勿扰。
二、聊城市区内临街商铺出租地址:聊城市闸口桥西桥头向北50米(教育培训集中地段)联系电话:13806351836,非诚勿扰友情互动
敬请长按下面二维码
关注山石榴原创文学平台(SSL201601)
九歌丹青欢迎您!
本公众号广告业务敬请垂询:13806351836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