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把秦国变成战争机器(中国古代商鞅变法)

网友提问:

商鞅变法,是不是古代战争机器?

优质回答:

商鞅变法,是不是古代战争机器?

我认为是,因为商鞅变法的目的就是让秦国能打仗打胜仗。这与当时秦国国君秦孝公的想法不谋而合。

商鞅虽然是秦国强大的最大功臣,但他的母国是卫国,也就是战国时期只剩下一座孤城的卫国,与后来的秦相吕不韦是老乡。出生在这个国家,即便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也不顶用,想要实现心中理想商鞅只能另谋他路,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最终商鞅在魏国差一点饿死,无奈之下才来到秦国碰运气。幸运的是,他遇到一个与他一拍即合的君主:秦孝公。

秦孝公为何如此看重商鞅?因为当时的秦国真的很难,尤其是在中原各国眼中,秦国就是不入流的蛮夷之国。举个例子,公元前362年城濮之战爆发,这场战争被称为春秋时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秦国、齐国、卫国、晋国、楚国、宋国、鲁国、曹国等等国家悉数参战,可以说超级大国和不入流的小国都参加了。

当时秦国虽说不是一流国家,但这场战争它是战胜国之一,有资格瓜分胜利果实。但是一个月后践土之盟,晋、齐、宋三国作为战胜国喜气洋洋的登场自不必说,中立和战败的鲁、蔡、郑、卫等国都接到邀请函,有资格和超级大国坐在一起吃吃喝喝顺便捞点便宜,可是秦国竟然被这些国家排出在外。这件事对于要面子的秦孝公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他发誓要重振秦国雄风,再续祖先秦穆公的传奇。于是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并与商鞅看对眼了。

既然秦孝公有需求商鞅有办法,那就办呗。于是著名的商鞅变法开始了。简单来说商鞅变法只有两方面,一是土地改革,一是军事改革。

土地改革的第一步是废分封行郡县。也就是说所有土地都归国家所有,管理这片土地的人只是地方官,他能拿的只是自己的俸禄,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是国家的。这个做法削弱了贵族私产壮大了秦国国库,对国家有利。

第二步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但是要给国家交钱,要服兵役。秦国的兵役制度和土地是连在一起的。想要土地就要服兵役,不想服兵役就没有土地,在前线立功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土地。这一点就与战争机器联系起来了。农民若是没有土地还能称之为农民么?为了能有一亩三分地,秦国百姓只能在战场上厮杀。

第三步移民。秦国地处西北,早在秦穆公时期秦国人就开始西部大开发,但是秦穆公去世后很多好政策都搁置了,商鞅重新把它们捡起来。秦国利用地广人稀的优势把发达国家的百姓吸引到自己的国家,然后这些人在秦国有了土地有了老婆孩子,也就是秦国人了。战争时期最缺的是什么呢?缺人。

若是没有足够多的劳苦大众,白起率领点老弱妇孺怎么坑杀赵国40万大军?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才能打败项燕,兵力不足能成什么事?在冷兵器时代,将帅之才固然重要,普通的小兵小卒同样重要。而商鞅这招西部大开发,为秦国之后数百年的征战提供了兵源。

第四步重农抑商。为了掌控百姓资产,也为了把百姓都赶到农民的阵营中,商鞅在打压商人这条路上一向很认真。别的不说,单就商品流通税这一项,许多商人都不消。经商是为了什么?自然是赚钱。当经商不在赚钱的时候,商人都会变成农民,后来又变成战士。

农业改革尚且如此,军事改革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来看看军事改革的几方面:

第一,设立二十级军爵制。

如何获得爵位呢?裙带关系不好使了,要看你能砍下来多少人头。带回一个敌人的脑袋,升一级,这也是“首级”一词的由来。这条规定极大减少了平民和贵族的差距,只要能砍人,谁都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为了能光宗耀祖,谁能不奋勇杀敌呢?

第二:严格执行兵役制度。

秦国的男子成年后可以得到土地,代价除了要给国家粮食,还要服兵役。当时服兵役可不是现在高中生大学生到军队锻炼体魄体验人生,他们是要上战场与敌人真刀真枪的砍。若是兵役结束你还活着,可以拿着朝廷给的荣誉接着回家种地,但是朝廷有大的战事的时候还要出来,直到五十五岁彻底安全。秦国人的普通寿命,应该还没到55岁呢。

因此在秦国,想要有点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土地就得上战场砍人,想要取得一点成绩也要上战场砍人。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能活着,谁能不奋勇杀敌呢?

第三:严刑峻法

秦法之严早有记载,连坐挖鼻割耳等酷刑比比皆是。如此严苛的刑罚下,谁还敢触碰法律的红线。为了能平安的活着,秦国人不要说谋反,就是偷税漏税、冒名顶替这些事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严刑峻法,为秦国其它法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上就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一条条算下来,商鞅变法是不是把秦国人变成战争机器?赳赳老秦依靠商君之法强势崛起,但是也因为商君之法的巨大隐患二世而亡。而商君,早就折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无论什么人什么事,放在历史长河中,都摆脱不了因果循环。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其他网友回答

商鞅变法既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争霸战争现实压力的必然结果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主持下开始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

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

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私田的开垦变的越来越容易,私田主人拥有了大量不用缴交赋税的土地,而公田变得不予重视,逐渐荒废了,即说明井田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被废除,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就是顺应这种要求。

其他网友回答

很肯定的说,不是。

商鞅变法之前,七国之间连年征战,当兵相当于只是一份工作——为了混口饭吃而已,无论立多大的功劳,杀多少敌人,永远是士兵。所以七国之间的战争更像是比武较技,点到为止,但是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商鞅变法之前,老百姓更像是奴隶,自己没有土地,只能帮贵族官吏耕种,然后收获的绝大部分粮食要交给这些贵族官吏,自己只能得到一点点仅够勉强糊口,而且还要交税。

商鞅变法之后,提出了论功行赏制:士兵只要杀敌够多就可以封官加爵、光宗耀祖。秦国的士兵不在是向以前那样,打仗无精打采,被称为虎狼之师,为秦国统一天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对于老百姓而言,商鞅变法之后,老百姓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每年收获的粮食只需要交一小部分给国家即可,其余的自己留着,在大量人口基数下,秦国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不可能一统天下,将会持续四分五裂的状态。天下一统以后,战事少了,老百姓也有了自己的土地,也不必在忍饥挨饿受战乱之苦!

往大了说,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今天的华夏文明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其他网友回答

商鞅变法鼓励农耕,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建立郡县制,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加强了王权,提升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为他们提供了晋升的通道,同时消弱了旧贵族的在秦国的实力。商鞅变法不同于孙武变法,李哩变法,申不害变法,虽然商鞅也在旧贵族反扑中,身死异首,但是秦法并没有废止,旧贵族没有得势,变法得以延续。

商鞅变法不但使秦国国家经济实力,战争实力大大增强,而且改变了秦国君臣的心态,改变了秦国上下的风气,老秦人闻战则喜,渴望征服,渴望军功,为家族争光。从这个意义上讲,商鞅变法确实激发了秦国君臣百姓征服六国的激情。自秦孝公以后,秦国的六位君主无不积极进取,不断扩大秦国的战略优势。不但君主进取心爆棚,秦国士大夫在秦法的激励下,也是争先恐后的建立功勋。这种进取的气氛也吸引了各国怀才不遇的俊才纷纷西入函谷关,投奔秦国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秦国列位君主也解放思想,只要是对秦国开疆拓土有益的人才,谋略照单全收,自商鞅之后,先后重用张仪,范雎,李斯等治世大才,使得秦国逐步强大,最后统一六国。

因此,商鞅变法促使秦国经济实力大增,战争欲望,战争实力空前高涨,客观上,帮助秦国成为秦帝国,成为一部永不言败的战争机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