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5毕业,工作7年受人排挤,他们说“会来事儿”才会有出息……

文|王胜男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不知你发现没有?
在职场上有类人,虽然自身能力比较一般,但是很会“讨”领导的欢心,这类型的人通常混的都不会太差:这些人一旦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后,会比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更容易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在咨询中,我有时候特别心疼那些明明专业能力很强、但确实不那么“讨喜”的人;
但是有时候我又会很气他们,因为他们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但是他们总爱钻进自己“思维的牛角尖“里出不来,最后把自己变成那种又”轴“又”固执“的人,在职场上的发展更是屡遭不顺。
1
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个让人又心疼又气的来访者小宁(化名)。
“王老师,你说在职场中一定要很会讨领导欢心才能够有更好发展吗?”小宁有点沮丧地问我。
“为什么这么问呢?”我没有正面回答,反问他。
“我就特别看不上那种喜欢溜须拍马屁的人, 王老师你不觉得那种人特别虚伪,很假、很伪善吗?”小宁义愤填膺地说道。
小宁,男,29岁,毕业于国内某985高校。
22岁大学毕业后,小宁通过校招进入某集团公司,后因表现优异被晋升为项目组长;但自从那次晋升之后,他再也没有被提拔。
让人郁闷的是,同期跟他一起晋升的同事都再次晋升了,只有他还是留在原地不动。
他刚刚开始觉得是机会欠佳,直至去年他平级同事晋升为他的直属领导后,他觉得自己的心态有点崩了。
他不是很明白,那个比自己入职晚两年、技术能力也不如自己的人,为什么却比他早晋升了?
甚至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唯一不如对方的原因是没有对方那么会“溜须拍马屁“,看到曾经一起谈笑风生的同事(后辈)摇身一变成自己直属领导后,小宁就觉得心里面非常别扭,甚至萌生出想离职的想法。
2
通过咨询,我发现小宁的业务能力突出,平时在工作中也经常收到领导的认可和夸赞,但是领导曾经说过小宁抗压能力不好,不适合做领导,除此之外,也没有说出究竟到底哪里不适合。
我用叙事疗法带着小宁做了三次梳理后,发现小宁最大的问题是:
不知道如何应对挫折,以及如何积极地应对挑战。
这句话说看起来有点绕,比较通俗的讲就是:小宁这个人比较“丧“!
年前,小宁所在的部门准备做一个新项目,在开会研讨的时候,小宁表示很忧虑,经常会提出一些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或者说这个做起来很艰难,有可能做不起来等等…..
但是小宁的另外一个同事(后来升职的这位同事)跟他的想法却总是相反,他表示是有可行性的,对于领导下达的指令非常支持赞同。
会后,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说不要让他传播负面信息。
他感觉很无辜,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错了?!
他并不觉得自己传播了负面信息,何况他认为,自己在会议中提到的都是可能会遇到的难题,这也是大家也表示赞同的。
他觉得另外一个同事却经常迎合领导想法,这种就是拍马屁的行为,他表示非常不耻!
3
听小宁讲完后,我可以理解小宁的想法,但是又不能够赞同他的做法。为什么呢?
1、从目标导向来看,这个项目已经铁板钉钉了,无论是否有难度是必须要做下去的。
这个时候需要思考的不是这个工作有多难,而是如何顺利的把项目完成。
2、从项目本身来看,小宁预估了很多困难,也许他讲的是对的,但是项目还没有开始做呢,这仍然是个概率性的问题,并不一定会真的发生。
但有些话现在说,显然会影响团队的士气。
3、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管理者是希望团队积极有拼劲的。
但是小宁把不一定会发生的困难给放大化了,并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反而会让领导感到很焦虑很难做。
说实话,相比较之下,另外一个同事比他积极很多,对于领导提出来新项目表现出一种支持的态度,这让整个团队的气氛会变得乐观和谐。
通过一步步的梳理,小宁突然间明白不是领导是更喜欢会来事的员工,而且没有领导会喜欢太“丧“的员工。
他也突然间明白为什么领导说他抗压能力不好了:
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地想到一些消极的部分,这会让自己感到很焦虑,而这种负面情绪自然也会影响到周围的同事。
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会经常担忧坏事情发生,进而产生一些不太好的感受,从而产生焦虑感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思维陷阱”。
4
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咨询师亚伦.贝克曾经表示,我们比较容易陷入八种情绪陷阱:
1、快速下结论:
在还没有具体证据的时候,就快速下出某个结论。
例如,小宁说有时候领导叫他去办公室的时候,他就会想一定是他做错什么事了,后来才发现,有时候只是为了沟通一些工作。
2、管道视野:
仅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例如,小宁总觉得那个同事爱拍马屁,但看不到对方的积极心理。
3、夸大或缩小:
容易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
例如,小宁总喜欢放大困难和负面事件,有时候会认为好事情或者自己的优点都是微不足道的。
4、个人化:
相信不好的结果是个人的因素,容易内疚归因,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如此一来,更容易忽略了合理的一些原因。
5、过度概括:
根据单独的事情或者片面的争取就得出广泛的结论。
例如,我之前有个来访者曾经在演讲中忘词,他就觉得是自己沟通能力不好,拒绝有任何公众表达类型的工作。
6、读心术:
相信自己知道别人的想法,即使别人没说也认为自己知道对方的想法,认为自己知道别人的感受和动机,即使是没有任何证据,也会容易把他人的某些做法解释为是对自己的消极反应。
例如:小宁的同事有次没跟他打招呼,小宁就觉得对方对于他有意见。
7、情绪推理:
如果主观上肯定一件事就认为事实一定如此,从而忽视或者低估其他的可能性。
例如,小宁觉得项目有难度,就觉得这件事一定做不起来,但是忽略了其他的积极层面的事情。
8、外化思维:
与个人化思维相反,会认为所有问题都不是自己的错,都是别人造成的。
例如,小宁认为自己无法升职,是因为领导就喜欢那些说好听话的、喜欢拍马屁的。
5
那么,我们要如何打破思维陷阱呢?
我的建议是:经常检查自己的思维,当发现自己过于消极负面的时候,要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让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里。
学会发现与自己想法对立的证据,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不一定真实;
杜绝双重标准,不要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
亲自验证,找一些自己信任的人,问问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以免自己的想法过于主观片面。
当我们能够学会用事实和真实的数据来验证这些负面思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时候,才能让自己遇事不要变得那么“丧“。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消极想法都是不好的,这个需要辩证来看。
但在职场环境中,我们还是需要平衡消极思维和积极思维的比重。
比如,我的父亲对于自己的身体状态非常敏感,有点头疼闹热就会很担忧,而我的母亲则完全相反。
这不三年前,我母亲身体不舒服,但是父亲就很担忧,硬是让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是癌症,因为发现的早,及时做了手术,现在恢复的很好。
你看,有时候我们必须使用点消极思维,这样可以提前预测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伤害。
所以,我们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是说一定要越积极越好,也不是越消极越好,而是越准确客观越好。
最后,请始终相信,自己是有能力解决一切困难的。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如积极乐观地想,说不定就会发现新的转机哦。
著名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有这么一句名言,“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以上。
-关于作者-
?
王胜男,职业规划师、性格行为分析顾问、认知行为治疗师,“璃语职美人”长期合作职业咨询师(累积咨询时长1000+小时)、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原创团队作者。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近期文章回顾(点击标题即可跳转至原文阅读)
32岁,疫情前离职,至今仍失业:没有厚度的职场经历,就是废纸一张!
同济高材生送外卖:别让过去的光环,成为你赚钱的绊脚石!
《安家》985让人心疼:高学历却活得卑微,第一步就走错了!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