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一九有雪九九有雪)

网友提问:

我们有句俗话:雨雪连年有,不是三九就四九,这俗话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我没听到过这句话,我们的俗话是:风雨落雪年年有,柴油草饭米要备够。

其他网友回答

距离春节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天气也是日渐寒冷了。因为在1月6日进入小寒节气了,紧随其后的1月9日就要进入“三九”了。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就要到了。村里的老人说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这是什么意思呢?

古人为了应对冬季到处天寒地冻的恐慌心理,并且打发冬季的无聊时光,就发明了数九的习俗。就是从冬至节气这天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单位九,经历过九个九天寒冬也就结束了。而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还发明了数九歌,其就准确地概括了冬季期间气温的变化过程。比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就描述出了在数九的过程中,三九和四九期间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是最冷的一段时间。

俗语“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也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在过去准确性是比较高的。意思是说每年都会下大雪,不是在三九期间,就会在四九期间。因为三九、四九期间正好对应了24节气中的小寒、大寒节气,这个期间确实降雪的概率是最大的。在过去无论是南北方每年到了三九、四九期间基本都会下雪,而且还是下大雪,所以古人就根据这个规律总结出了这句农谚。

在过去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因为当时种植技术比较落后,一年收成的好坏全靠天气。天气好,粮食就多收一点,天气不好就会歉收,可能还要绝收。而在冬季的时候如果能下几场大雪,那就不仅是一个好兆头,而且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尤其是越冬作物小麦的生长很有利。因为降雪了,雪水融化了不仅可以给农作物施肥,而且还能灌溉,利于小麦的生长。同时降雪了还会冻死地里的一些害虫,来年病虫害少了,农作物也就更容易丰收了。这个就是农谚说的“瑞雪兆丰年”,北方地区也有着“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农民都是期盼着冬季能下雪。

其他网友回答

雨雪所聚有的生成条件必须在湿冷的空气中形成,当步入寒冬的三九,或者四九的时候,北方的冷潮气流与南方的暖气流接触,北方的寒气漩把南方的暖气漩吞噬的过程中,由于温差的差距,天空变成了一片片的小雪花,飘飘洒洒的浆临大地,土地的温度过高,在飘落的过程中,一部分雪花则变成了雨滴,纷纷落下,故此,只有在三九,四九这种极为冷的天气时,才会有这种说法

其他网友回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