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从1岁到48岁,刘邦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优质回答: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据史书记载,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于公元前209起兵,当时已经47岁了。在起兵前,刘邦的人生都经历了些什么呢?
我们看《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两本书的记载都基本上相同。从书上记载来看,刘邦在起兵前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出生前有异,是母亲和神生下的刘邦。
二是,刘邦面貌有帝王之相,平时仁而爱人,乐善好施。而且不喜欢干活劳动。后来当亭长后,和下层官吏关系很好,喜欢酒色,还不给钱。
三是,见到秦始皇的排场,羡慕不已。
四是,因为一句玩笑引起吕公的注意,把女儿嫁给了他。
五是,有相者说他一家贵不可言。
六是,送壮丁去骊山,半道放走壮丁,斩白蛇起义。
七是,秦始皇说东南有天子气,刘邦自许,并且吕后说他头上有云气,能够找到他。
八是,陈胜起义,萧何曹参推举刘邦为沛公,起兵造反。
看了这一段刘邦的描述,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水浒传》里的宋江。剥开史学家写的历史里那个流氓无赖的形象,一个深谋远虑,用心深远的刘邦就站在我们面前。
历史上想把刘邦写成天命所归的形象,所以,给刘邦增添了很多的神秘的光环。比如他母亲和神生下了他之类事情。而且把刘邦写成无赖的形象,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刘邦根本就不是一个秦国的良民。作为一个楚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已经烙进了他的心里。因此,他才不愿意去作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去为生活而奔波。
在他长大以后,他就如同宋江一样,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平时注重交往结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而且看到秦始皇的气派,更是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树立起帝王的野心。
于是,他就开始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为了掩盖自己的行动,他故意用好酒好色,行为无赖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但是,在背地里他也会给那些人以补偿。比如他喝酒不给钱,可那些欠账的酒店收入加倍,老板也知道怎么回事,也就不再要钱。
有的人也能够看出中间的门道。吕公见多识广,一看见刘邦的做派,就知道他的志向,这才会一见面,就把宝贝不得了的女儿嫁给了刘邦。
在舆论上,刘邦也故意放出风声。不管是母亲生他的异事,还是看相者说他贵不可言的事情,用来给平民百姓造成他非凡人的印象。等到送壮丁去骊山的时候,刘邦看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便决定起兵。当然,起兵的人员就是这些壮丁。
如同陈胜吴广起义一样,刘邦也利用同样的手段。先是利用逃跑人多,剩下的人受惩罚的借口放了大家,来吸引一部分坚定分子跟从自己。然后用斩白蛇的手法,宣扬自己是赤帝之子,来坚定大家取天下的决心,最终团结了十几个人。
有了自己的队伍,刘邦就在山里等待时机。为了扩大影响,又利用秦始皇造势,利用吕后造势,一步步把自己包装成天命所归的样子。直到沛县起义时,刘邦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数百人。
等到秦末大起义的风暴刮到沛县的时候,刘邦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内有萧何、曹参为内应,外有刘邦兵力做主力,加上多年的舆论宣传,一个为民请命,天命所归的刘邦就横空出世了。
在刘邦里应外合夺取沛县后,被大家推举为沛公。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有了自己赖以夺取天下的班底。刘邦终于开始了他夺取天下的行动。经过多年奋斗后,刘邦终于建立了汉朝,开启了中国一个辉煌的朝代。
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前半生,是一直为他的夺取天下而努力的。在这几十年里,他默默无闻的团结那些有志的人才,做着灭亡秦朝的努力。他在沛县当亭长的阶段,笼络了象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等大批的将相之才,在舆论上做足了文章,终于等到了天下有变的那一天。
所以说,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就能够看到那个表面啷当,内心精明的刘邦,知道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苦心。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刘邦凭三尺剑取天下,从一介平民登上皇帝宝座,更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老黄历,遇到了新气象。
刘邦原名刘季,人称三哥,最高官职是沛县下辖一亭之长。
三哥是其母在山中"神合"所生,因此长大后刘太公和兄姐都不待见,家族生意都不曾沾染半分。形成了独自在外发展,结交了三教九流。在曹寡妇的酒家中,两人产生了爱情,生下了大胖小子九斤半,小名叫肥儿。但得不到家庭支持和祝福,曹寡妇抛下肥儿走向了远方。
三哥成为了老亭长最得力助手,老亭长退休前将大印交给了刘季。刘季和县里办事员萧何、曹参等,都成为了哥们。
外来户吕太公设宴款待一亭大佬,刘亭长本就月光族,打了白条还大摇大摆坐上了主位。吕太公见县里来的萧何、曹参等人都十分敬重刘亭长,又长得气质非凡,想必是伏虎藏龙。就将黄花闺女吕雉许配给刘亭长。
刘亭长做为地方干部,夹道欢迎了秦始皇巡游,大声的感叹:"这乃是真正大丈夫"!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句话,给萧何、曹参留下了深刻印像。
三哥48岁那年,陈胜反秦浪潮席卷全国。萧何、曹参也杀了县长响应起义军。两人不谋而合,请上了刘亭长来挂帅。
从此,人不叫三哥刘季。而叫沛公刘邦。众人拥戴他做"真正的大丈夫"。八年后,刘邦真的成为秦始皇般的大丈夫了。
其他网友回答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句话,用来形容刘邦的人生再合适不过。
48岁之前的刘邦,还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刘邦是作为一个皇帝被后人记住的,关于他平民阶段的记载并不多,根据这些有限的记载,我把刘邦48岁之前的人生概括为:
童年幸福,少年不得志,中年混日子。
1、乱世中的幸福童年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这时还是春秋战国时期。
就在头一年,秦国赵国刚刚打完了长平之战,秦军大胜,坑杀赵军40万降兵。而在这一年,秦国把东周给灭了,楚国灭了鲁国。
就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年代,刘邦出生了。
刘邦出生在楚国的沛县丰邑中阳里。翻译成现代的话大概就是:沛县丰镇中阳村。
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当时虽然国际上打的一团糟,但楚国老百姓刘太公一家的生活并没有受影响。
刘太公家境还算殷实,平时喜欢喝酒侃大山,斗斗鸡 踢踢足球,人缘不错。
生刘邦那一天,刘太公的好朋友卢太公正好也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卢绾。
同年同月同日生,这岂不是天意?于是两家决定亲上加亲,当天就给这俩孩子拜了兄弟,大摆宴席,乡亲们都拿着酒啊,羊肉啊,前来祝贺。
长大之后,这兄弟俩关系还挺好。俩人一起上学一起玩儿。刘邦当大哥,卢绾当小弟,非常的默契。
看着这小兄弟俩相亲相爱,大家都很高兴。众乡亲又拿着酒,拿着羊肉,来给祝贺了一番。
没有受战争的侵扰,衣食无忧。还能上学,可见刘邦的童年过得是很幸福的。
二、有志少年不得志
后来刘邦慢慢长大了,成了一个有理想的少年。
后人都说刘邦是无赖,其实少年刘邦是想当一个英雄的。年少的刘邦,并不是每天惹是生非,而是想着如何能施展报复。
在战国时期,普通人要想施展抱负的唯一方法就是去贵族门下当门客。
当时战国有著名的四公子,他们礼贤下士,广揽人才。
在这四公子当中,离刘邦最近的就是魏公子无忌,所以少年刘邦打算去投靠他。
结果,由于当时的信息通信不发达,刘邦不知道魏公子无忌已经死了,跑了一个空遭。
刘邦虽然没有见到魏公子无忌,但是,见到了曾在魏公子无忌门下当门客的张耳。
张耳比刘邦大9岁,很小的时候就投在魏公子无忌门下。后来娶了一个富家千金,仗着老仗人的钱开始大揽人才。后来,得到魏国朝廷的重视,让他当了外黄县令。
刘邦跟着张耳游荡了好几个月,没有得到张耳的重用,只好离开了他。
魏公子无忌死于公元前243年。当时刘邦14岁。
刘邦去投靠魏公子无忌的时候,虽然魏公子无忌死了,但是能见到张耳。这可以证明,刘邦是在魏公子无忌死后没多长时间去找他的。如果时间隔得很长了,第一刘邦不可能不知道,第二,张耳也不会待在魏公子无忌那了。由此来推测,刘邦去投靠魏公子无忌的时候,年纪大概超过15岁,但是不会超过20岁。
回到家乡,刘邦投靠了县里的一个豪强叫王陵。
刘邦叫王陵大哥,自己甘做小弟。
这时刘太公劝刘邦好好回家种地,治点儿产业,不要在外面晃荡。
刘邦不听,带着一帮小弟整天在外面晃荡。
史记没有记载他们每天做些什么,反正是常常不是被人寻仇,就是被官府追拿。
根据刘邦的性格,豁达,大方,好骂人,我们来推测他们可能是每天打驾滋事。惹了事,躲避,不敢回家,就常常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大哥家蹭饭。去的次数多了,大嫂就不愿意了,
等他们再来的时候,就故意用勺子刮锅,让他们知道已经没有饭了,其实锅里饭还很多。
就这么每天晃荡着,刘邦结识了很多的朋友。这些朋友里有杀猪屠狗之辈,也有一县的豪强豪吏。刘邦常常在朋友们面前大吹神侃,说自己多么多么牛逼,迟早有一天会建功立业,到时让大家都吃香的喝辣的。
萧何说,刘邦好说大话,其实没什么本事。大家也只是当笑话听听。但是,谁又能理解少年刘邦的雄心壮志呢?
刘邦25岁的时候,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争,短短10年,天下巨变。
秦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帝国。
这一年刘邦35岁了。他年少时期想当门客,纵横捭阖,激扬天下的梦想,在秦始皇的专制下彻底破灭了。
三、人到中年,本来打算一辈子就这样了,谁知人生才开开刚始
有很大的可能是在刘太公的运作下,刘邦当了一个小小的亭长。
这对于少有大志的刘邦来说,意味着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当上亭长的刘邦,还是每天喝酒骂人,找女人。
他手下的人被他辱骂、揶揄了个遍。
他喝酒从来没有给过钱,都是先欠着,喝醉了就躺人家酒馆睡大觉。但是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每次刘邦去买酒,这家酒馆的生意就特别好,营业额是往常的数倍。
一次,刘邦又喝多了,躺在那睡觉,酒馆里的老板和老板娘,就看到一条龙趴在他身上。老板和老板娘这才知道,刘邦不是一般的人,年底算账的时候就把刘邦的账一笔给勾销了。
刘邦很好色,但是,他居然三十几岁了还没有结婚。按说刘邦家境还不错,不知道是不是没人敢把女儿嫁给他。《史记》记载刘邦曾经和一个姓曹的寡妇不错,这个寡妇还给刘邦生了第一个儿子,但是刘邦也没有娶她。
刘邦深得朋友的帮助和爱护。没当亭长以前犯了事儿,为什么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呢?那是因为有萧何护着他。
刘邦还有一个好朋友叫夏侯婴。夏侯婴是刘邦的忠实粉丝,特别佩服他,喜欢听他聊天。一次,刘邦和夏侯婴嬉闹,不小心把夏侯婴打伤了,伤的还挺重。
秦朝的法律,公务员伤了人是要判重刑的。于是,一些恨刘邦的人,就把刘邦给告了。结果呢,夏侯婴硬说是自已摔伤的。
刘邦又一次化险为夷。
除了喝酒骂人,刘邦当亭长,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往咸阳送徭役,这让他有机会一睹了秦始皇的容颜。
看着一群人簇拥着秦始皇威风的经过,不禁又勾起了刘邦少年时的豪情壮志,感叹一声,大丈夫就该如此啊。
当了几年亭长,在刘邦快40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好运。
有一个叫吕公的富豪看中了刘邦,把自己年仅二十几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这个事在历史上是一个谜。
吕公很有钱,和沛县县令也是好朋友。县令曾提出让吕雉和自己的儿子成亲,吕公没有同意,而是最后把女儿嫁给了刘邦。
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且名声不好,年近40。吕公只见了一面,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史记》记载说是,吕公会相面,看出刘邦不简单。
如果吕公真说了这样的话,我们也能知道这些话都是说给外人听的,吕公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时候,不得而知。
成亲之后,吕雉先后为刘邦生了一男一女,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而刘邦也安分了很多,经常请假回家帮着老婆和孩子一块儿种地。
如果历史没有意外,刘邦估计就能这样,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到晚年。
可惜历史就是由意外组成的。
刘邦一次押送劳役去骊山,半路上劳役跑了一大半,看这架势,等到骊山就跑光了。
秦朝的法律是很严苛的,逃了劳役那是大罪。
于是,刘邦把劳役都放了,说你们跑吧,我也跑了。
有十几个人愿意跟跟着刘邦,于是,刘邦带着他们一起逃到了大山中。
秦朝的法律很严苛,有很多受不了的人,纷纷逃入荒山大泽,于是有很多人前来投靠刘邦,慢慢的刘邦身边聚集了百十号人。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很多秦朝的县令也起义 ,其中就有沛县的县里。
沛县的县令看到天下都在反秦,于是自己也想起义,找萧何和曹参来商量。萧何和曹参对县令说,刘邦现在有很多追随者,势力很大,我们可以把刘邦叫来,大家一起起事。
县令同意了,派樊哙去叫刘邦,刘邦带人来了,县令又后悔了。于是萧何和曹参逃出城中和刘邦会合。
刘邦鼓动县中子弟杀了县令。
县令被杀,刘邦被大家推举为沛公,开始征战天下。
这一年他48岁,少年时种下的种子在这时终于生长了。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白手起家最后终成帝王的传奇人物,人们更多的记住的是他起义以后的表现,而他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时候已经48岁了,在那之前,他的人生轨迹是怎么样的呢?
简单说呢就是:乡村无赖汉,全靠脸和胆。
刘邦出生在江苏徐州沛县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因为在家排行老四,所以乡间一般称呼其为刘季。
刘季从小就顽劣不堪,庄户活是一点不会,整天只知道和一帮所谓的游侠一起在乡间喝酒吹牛,打架斗殴。那时候的刘季俨然是两千多年前的古惑仔。
说他是古惑仔,还真一点不冤枉他,因为他确实具备成为一个古惑仔所有的条件。
首先,刘邦长得帅,史书记载:刘邦身高八尺,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长得非常漂亮,大腿上长有72颗黑痣。在古代,其实也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你长的帅,人家自然对你印象就好,咱们的古惑仔刘季老哥在他的前半生就靠着这张脸混饭吃。
其次,刘邦非常重义气,因为没有什么正经工作,所以平日里收入也不高,但手上只要一有点钱,就纠集一帮哥们胡吃海喝,谈天说地。所以,刘邦在乡间的人缘特别好(这个优点最终也是他夺取天下的重要因素),连县里的书记长萧何,监狱长曹参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后来,萧何实在看不下去刘邦整日无所事事了,就托关系给他谋了一个泗水县公安某分局局长的职务(即泗水一亭长)。
再次,刘邦好色。前文说到,刘邦年轻时候不务正业,所以乡里人家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这个小混混,但无奈人家刘邦长得帅,村里有两家酒店,酒店老板娘一个叫王媪,一个叫武负。是村里有名的俏寡妇,刘邦平日就爱带一帮朋友到他们那里喝酒,一来二去,两个老板娘都看上了刘邦,后来,其中一位还为刘邦生了一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
最后,刘邦胆大。他的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一次是县令的朋友吕公请客,沛县的乡绅都来道贺,道贺是要份子钱的,而咱们的刘大帅哥身无分文,那天他喝了点酒,借着酒劲迷迷糊糊来到这,看着人家这个一千那个八百的送礼,刘邦突然来了一句:贺钱一万。一下子技惊四座,这一叫,叫出来个媳妇,也就是后来的吕后。
再一次是刘邦押送犯人路遇大雨,无法按时到达,刘邦只好选择前往芒砀山暂时躲起来,在路上,先头探路的人突然急急忙忙的跑回来。说有一大白蛇阻挡去路,刘邦说道:大老爷们的怕个蛇,真没出息。于是拿着宝剑上前一看,果然是条白色巨蟒,刘邦此时也吓得腿软,但话都放出去了,他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拿着宝剑闭着眼,一顿乱砍,没想到竟然把这条蛇砍死了。
第二天,两个好事的人回头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却看见一个老妇人穿着孝服在那里哭泣。两人问老妇人怎么回事,答曰:我儿子是白帝之子,昨晚化作一白蛇于此路间,不想被赤帝之子斩杀。说完,突然不见了踪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刘邦在芒砀山一直待到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随后返回沛县,成为沛公,加入反秦大军。
在这段日子里,咱们的刘大帅哥在干嘛呢?
在山里没事干,他当起了发明家,用竹子编了一种又高又大的帽子,号曰:刘氏冠。据说,刘邦入咸阳的时候戴的就是这种帽子。
所以说,刘邦不仅仅是个帝王之才,他还是个伟大的发明家,只是一直比较低调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英雄不问出处。刘邦做为一介布衣,一次押解苦力半数逃亡,交不了差,横竖都是死罪,提三尺剑,斩蛇起义,聚硭砀、攻咸阳,四年楚汉之争,夺得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史称汉高祖。
而后人论及历史上有雄才大略、著名的皇帝多为开国之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汉是他的曾孙汉武帝,而不是他这位开国皇帝。这与他48岁前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1,刘邦,行三,又名刘季,自幼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与持家守业的大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经常以二流子、败家子遭其父刘太公训斥。
2,但交友广泛,三教九流、狐朋狗友,屠夫樊哙、县吏萧何等皆能成为朋友。还好面子,一次邀众人来家吃饭,其嫂早已厌之,老远弄出刮羹刷锅的声音,弄得刘邦灰头土脸。
刘邦恨之,称帝后,竟封嫂子的儿子为"刮羹候"。
3,直到四十岁才谋到了一个泗水亭长的位置,秦制十里设一亭,类同后来的村长,也只是一个迎来送往的闲差而已。
4,三十好几也未成婚,一直与一街市寡妇厮混,长子刘肥就是这时非婚岀生的。
5,大咧咧,好吹牛,众人都知他的这个脾气。一次县令宴请远道而来的老友吕太公父女。来宾按献礼金多寡排座位。只见刘邦大剌剌空着手高喊,我献一万金,径直坐在了上位。县令对吕太公讲:这是一个爱吹牛的人,不要在意。
未料吕太公是一个有独到见识的人。不仅不怪,认定刘邦以后定有大的作为。并请县令做媒,让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成为刘邦的正式妻子。45岁那年刘邦抱得美人归。
当然上述多为负面评说。刘邦能称帝,自有他超凡的过人之处。
起兵后,善于纳谏,知错必改。对有功的将士内不避亲外不避仇,知人善任,用对了萧何、张良、韩信汉初三杰,这些都是他最终成就帝业的优长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