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和尼米兹谁大(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哪个军衔高?)

网友提问:

尼米兹为什么比麦克阿瑟多颗将星?

优质回答:

1944年7月,太平洋战场上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又东向西进攻,麦克阿瑟率领的西南太平洋舰队由南向北打,两支大军对日本占领下的菲律宾形成钳形之势。但在先攻打台湾还是菲律宾的问题上,陆、海两军种又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罗斯福只得拖着病体亲自调解双方的矛盾,最终支持了麦克阿瑟的方案,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支援麦克阿瑟进行菲律宾战役。于是,哈尔西的第3舰队受命前往吕宋岛一线,揭开了莱特湾大海战的序幕。

奇怪的是,斯普鲁恩斯的第5舰队到哪里去了?

想解释这个问题,还要从尼米兹“照顾”哈尔西说起。随着战局的发展,昔日“热闹非凡”的南太平洋战区成为了远离战线的大后方。而哈尔西手中原属陆军的部队还给了麦克阿瑟,属于海军的又调回太平洋舰队。

此时哈尔西的部队“沦落”为守备部队,整天无事可干。想当初,因为皮肤病没有赶上中途岛海战,他推荐下级斯普鲁恩斯接替自己的职务,现在是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有仗打,这让他十分的着急上火。尼米兹的“两班制”解决了问题。

首先,两人的交情从军校时期就建立了,尽管哈尔西比尼米兹高一届,但他们的友谊是深厚的。尼米兹十分欣赏哈尔西敢打敢冲的风格,更同情他此时的境遇。出院后的哈尔西在南太平洋配合麦克阿瑟打了一些仗,但都是支援性任务。

现在,像哈尔西这样有经验、有能力的高级将领又回到了中太平洋战区,如何发挥他更大的作用,但又考要虑到斯普鲁恩斯干的正如火中天,将他“无理由”地撤换下来显然不合适。于是,他决定实行“两班制”,哈尔西一样有仗可打。

其次,解决人才多的问题。“两班制”,是指同一支海军舰队和隶属部队,在斯普鲁恩斯指挥时称为第5舰队和第58特混编队;哈尔西指挥时则称为第3舰队和第38特混编队。说白了,就是两套指挥机关轮流带领同一支部队执行任务。

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指挥机构过于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且这些优秀的将领都有机会发挥才干,还能缓解战争的紧张情绪,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可以有时间充分论证下一个任务的作战计划,一举多得。

更让人叫绝的是,通过舰队番号的变更,使日本人误以为在太平洋上,美军拥有两支舰队,而且两人的作战风格不一样,更让日本人确信美军的实力雄厚,能做到轮番出战。以至于战争中,不少人以为美军第3、第5舰队是两支不同的舰队。

激战莱特湾,麦克阿瑟“荣归故里”。

1944年9月,受领任务的哈尔西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乘坐4.5万吨的“新泽西号”战列舰,率领第38特混编队先期到达菲律宾海域,对其附近的岛屿进行炮轰和飞机轰炸,为随后的登陆战役扫清障碍。

在帕劳群岛的战役中,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大部分岛屿,并在此修建机场和军港锚地。但佩勒硫岛的战斗却打得异常艰苦,岛上1万名日军躲在岩洞内负隅顽抗,海军陆战队第1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苦战一个多月才拿下该岛。

美军伤亡1万多人,这与美军杂乱的指挥系统不无关系。例如,负责运送兵员的第7舰队归麦克阿瑟指挥,哈尔西的第3舰队听尼米兹的,而他们二位又分别听命于参谋长联席会议,造成指挥分散,任务重叠,缺乏现场指挥,导致重大损失。

为了步调一致、相互配合,海军部要求哈尔西的第3舰队在西南太平洋舰队攻占菲律宾群岛的作战中给予掩护和支援。当然,作为一份正式的文件,需要尼米兹的签字同意,他二话不说在文件上签了字。大战在际,他不会和麦克阿瑟一般见识。

10月20日,在哈尔西第3 舰队包括16艘航空母舰在内的近100艘战舰的掩护下,738艘舰只搭载麦克阿瑟的18万登陆部队,在莱特湾登陆成功。当天下午,麦克阿瑟涉水上岸,通过大功率电台向菲律宾人民宣告:“我回来了!”

此时的尼米兹心中五味杂陈,一边为收复失地而高兴,一边麦克阿瑟大出风头,过分表演“个人秀”,将光复菲律宾的功劳全部揽在自己名下,他十分生气。倒不是尼米兹喜欢沽名钓誉,而是他应该为海军取得的功劳,去争取荣誉。

不过,好在罗斯福没有忘记这次战役中海军付出的努力,他一边给麦克阿瑟发贺电的同时,也给尼米兹和哈尔西发来了祝捷嘉奖。第38特混编队再接再厉,在一个多月的支援行动中,击毁日机700余架,击沉几十余艘日本各类舰只。

尼米兹荣升五星上将。

12月15日,对于尼米兹来说是个高兴的日子。他被美国总统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这是海军的最高军衔。换句话说,他的事业已达到了最高峰。同时获得晋升的还有麦克阿瑟等9人,麦克阿瑟也是无比的高兴。

同样为尼米兹感到高兴的,还有与他朝夕相处的部下,这些细心的部下连夜为他赶制了一副将五颗星排成一个圈的领章,让他既高兴又惊奇。当麦克阿瑟前往尼米兹的指挥部商讨下一部作战计划时,看到自己还是4颗星,十分恼火。

极要面子的麦克阿瑟回去后将副官大骂了一通,并命令第二天一早让他戴上自己的五星军衔。这也充分说明了两人的品性,麦克阿瑟专横跋扈,手下习惯于听命行事;而尼米兹与部下关系和睦,手下自然拥戴他,为他做领章是必然之举。

支援麦克阿瑟的行动还在继续,被逼疯的日本人进行“神风”式攻击,10天之内,美军损失43艘舰船,人员伤亡近2000人。尽管哈尔西的第38特混编队给日军以大量杀伤,但自己也遭到日军拼命反扑,损失不小。

1945年1月25日,哈尔西完成了轮换任务,斯普鲁恩斯接管舰队,第3舰队再次改为第5舰队,隶属的第38特混编队也相应改为第58特混编队。与此同时,尼米兹也在谋划着将指挥部从珍珠港挪换到关岛。

一是,作为舰队总司令应该靠前指挥,而不是在后方,影响士气;二是,现在的珍珠港随着战事扩大,指挥部已变得拥挤不堪,效率低下,行政事务多。更加难受的是,影响情绪,不能全身心地去考虑战局发展,这是尼米兹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于是,尼米兹带领一支精干的参谋班子,在关岛建立了一个“前进指挥部”。在这里,指挥作战是轻松的事情,再也不用考虑扎着领带去单位,甚至可以穿制式短裤(也是军装的一种)去上班,更让人觉着惬意的是,他将他的爱犬也带到了岛上。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也有这样的体会,干工作可以不怕苦、不怕累,但要处理和工作不相干的事情,如大量的会议、处理不完的汇报总结等,确实很影响工作情绪。二战中,许多优秀的将领为了摆脱繁琐的行政,都选择“躲”得远远的。

目的就一个,专心打仗。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海上骑士:尼米兹》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题主是不懂装懂!美国的军衔最高就是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还有艾森豪威都是五星上将。没有所谓六星上将之说!

其他网友回答

在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从军服役上看,起码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麦克阿瑟资历和任职军衔要比尼米兹高的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也就是麦克阿瑟逃离菲律宾前夕,被晋升四星上将。而在此前不久,海军少将尼米兹被任命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代四星上将军衔。

但在1944年底,两人都是同时晋升五星上将的。

所以说理论上,尼米兹不可能比麦克阿瑟多一个星。即使有图为证,也可能是两人在佩戴军衔上出现了时间差。如果麦克阿瑟真是晚一些晋升五星上将,在同一时期比尼米兹少了一个星,以麦克阿瑟的性格和在华府的人脉,能直接冲进白宫且能把国会大楼拆了。

可以说,在逃离菲律宾后到1944年底这段时间,麦克阿瑟除了职务名称不断变化外,其军衔一直没有改变。

而尼米兹在罗斯福总统力荐下,越过海军26位资深将领,在一片狼藉的珍珠港潜艇上,以海军少将代四星上将军衔接班。半年时间内,整顿太平洋舰队,指挥炮击日占岛礁,空袭东京,进行人类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的珊瑚海海战,决战中途岛,使日本不得已将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三年间,尼米兹从二星少将快速晋升三星中将,在把”代”的四星上将转正,才有1944年底国会破例晋升其五星上将军衔。

尼米兹与麦克阿瑟不同,基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将军行列,命运转折点是珍珠港事件。罗斯福总统慧眼识珠没有选错人,尼米兹也是有能力非常争气,而且在海军上层和白宫高层很有人缘。

麦克阿瑟出身名门且极有优越感,家庭在华府上层及国会有极好的人脉关系网,本人也牛逼的了不得。担任过西点军校校长,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唯一的代四星上将的陆军总参谋长(艾森豪威尔曾任其副官),菲律宾陆军元帅(太平洋战争时期一直戴着那顶军帽),战后担任驻日盟军总司令。

与尼米兹低调内敛的性格不同,张扬得瑟麦克阿瑟更像一个时常圈粉的明星。抗命不遵是其常态,为了逃跑时说过的一句”我会回来的”承诺,搅黄强制改变了华府制定的战略进攻部署,枉送了太多的无辜生命。

麦克阿瑟一生都在作秀,即使在朝鲜战争(韩战)中,与总统杜鲁门叫板被贬回家,临了还整出个”老兵不死”演讲,为其作秀的一生画上最后的句号。

可以说,美国这十个五星上将九个人中,最能表演最能闹腾,身后评价最差的,非麦克阿瑟莫属。

其他网友回答

尼米兹打残日本海军。

麦帅手下九万美军投降。

其他网友回答

不多呀?同为五星上将。在“密苏里”战列舰上授日本投降时麦克阿瑟还排在尼米兹之前。本来二人应该并列的,区别是陆军在海军之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