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诗经》,你对它的理解有多少字(我对诗经的理解)

网友提问:

对于《诗经》,你对它的理解有多少?

优质回答:

对于《诗经》,你对它的理解有多少?

这是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收集的3O5篇民歌、庙堂宴饮乐歌,和祭祀乐歌。

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对中国的文学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诗经》原为配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风指周朝诸侯国地方乐歌,又称国风。共16O篇,大部分是当地流行民歌,小部分是贵族作品。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和X口风,称十五国风。

描绘广大人民群众生息、劳作、爱情,宣世苦乐。

雅本为正,周朝宫廷宴会、朝会时的乐歌。

大雅贵族人的作品,有31篇。

颂意为舞容,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

《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O篇。

《诗经》收集约5OO多年的诗歌,反映了中国奴隶制社会,从盛到败的全貌。

《诗经》中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

赋,指的是描述事物。

比,指的是比喻。

兴,指的是联想。

所以说,诗歌并非全是古体格律、平仄,自古就是歌、词、舞、乐联在一体的。

其他网友回答

诗经其实就是庄稼汉们在山沟沟里唱的民谣。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典籍之一,但事实上,诗经就是山野农村的歌谣,是庄稼汉们创造出来的,从古至今,得道的高僧、修禅的居士,乃至想为官出仕的文人,都少不得去山野里冒充一把农民。

有年去拜访某土豪,室有黄花梨茶台,腕有紫膻串子,就连书柜、椅登也是一色儿明清红木。还焚着一炉檀香。

这便说起价值几何?让人能把脖子一直久仰过去,久仰过去。当然,这是混在城里人的享受,若遇着山汉,便透着没文化,“不就是些烂木头吗,俺们山上多的是。”

这会儿,定有人不忿,一脸鄙夷,颇觉这货实在是“山”的厉害,能用你那些杨柳棍棍跟檀木比么?这其实是错怪,若是他逢着的这山汉是《诗经》时候的,他的眼定然瞪得比牛蛋都圆。

且先看看这山汉们在山沟沟里的胡呐喊,“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晓得了吧,人家的檀木就是当车轮用的,成天跟牛屎羊粪打泥泞交道,根本不屑登堂入室。这就是山西山汉最硬气的地方。不像这会儿人,想看根活着的檀木枝枝还得出趟国,到东南亚。

有回,到丈人家,小舅子说着无聊,便掏把干果让人吧嗒吧嗒嘴。我嗑一个,有滋有味,便问这是个啥?人用眼瞪我,“榛子都不晓得?”真是惭愧,没他老人家常年钻山沟见识多,俺还真没见过。

人笑呵呵地冲我说,“这还愁个啥,哪天带你钻回山沟,漫山遍野。”去,我值当为个榛子发愁,不过,他这话我确实信。

想当年,《诗经》里的山汉就曾唱,“山有榛,隰有苓。”榛子和甘草都是好东西,就算掏票票,也不定能尝到那里边的风味。这便起了馋虫,隔天,就跟小舅子钻土沟沟了。

除了榛子,还的板栗。什么“山有漆,隰有栗。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栲,隰有杻。”说到这里,就来气,早年间的山汉可着实羡杀人,每天能吃上山珍却不用掏钱。不像现在一斤糖炒栗子十五块,一斤榛子二十多块。

春时候,我在菜市场溜达,一伙计偏要在我耳朵跟前瞎忽悠,“卖香椿啦,卖香椿啦。”得,馋虫又上来了。

瞅一眼招牌,“三块。”思谋半天,不算太贵,买吧,挑把多的。称完,手一摊,“十五。”当时就急眼了,怎么这么贵?“一两三块。这五两。”身跟前站一堆有食欲的,得,一咬牙,赶紧掏吧。

《诗经》里的伙计,这会唱,“我站在野地里,到处是茂密的香椿。”滚远,欺负俺现在站在大马路上,要晓得俺们家那半山圪梁上还有一棵呢,可惜太远了,吃不着。

栲是臭椿,这会儿山里还有。我小时候在县城供销社院里见过一株,喜欢它的果,长两翅膀,可当飞镖。

枸杞、桑椹、乌梅、麻子、李子、山梨、蕨菜、苦苣、蔓菁、萝卜、榆钱、灰灰菜……不得了了,越说越饿了。可见听山汉们唱《诗经》,绝对减肥。

不光有吃喝,还有山色陆离。“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扶苏是个啥,从古至今,那帮文化人啃遍书籍都没踅摸出味来。

可见山汉们多有见识。松是逛寺院常见的景儿,譬如交城的卦山底下那几棵,很有味道。中北大学还有个松柏园什么的,可供男孩女孩在其中幽会。“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杨、榆、楸、菩提……这些如今的园林草木,过去都是山汉们眼中的嘉卉,他们山歌着,令后世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崇拜得不得了。

难怪,什么山精野怪,慕道的高人,修禅的居士,都喜欢跑山里头楞充山汉。

其他网友回答

诗经,世界上最美的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且沿用至今,诗经距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诗经共有风,雅,颂3个部分,诗经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其中的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共160篇,大部分为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以及诗的内容大致可以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和湖北北部。雅,就是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就是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会和朝会时的乐歌,按照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了小雅中有少量民歌以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就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诗经是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回回旋起伏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壮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诗经在押韵上有的是句句押韵,有的是隔句押韵,有的是一韵到底,有的是中途转韵,而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其他网友回答

最开始接触,连字都不认识,读起来很困难,后来静下心来,去查阅,慢慢的读懂了。

一想到这是几千年前古人的创作,并且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莫名的产生出由衷的敬佩。诗经很美,无论是风景、人物,都写得很美好,尤其是善于寓情于景。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更加接近自然,情感更加朴素。

古人讲究韵律,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所以特别喜欢。

其他网友回答

《诗经》也叫《诗三百》,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600一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全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其中风为民间歌谣,雅为士大夫作品,颂为祭神的颂辞。《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其在思想上,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诗经》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二是实行教化的主要工具。三是进行政治外交活动的工具。当然《诗经》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一、它是我国第一部抒情诗集。借诗言志,咏物抒情。二、现实主义倾向启发和形成了后世的风雅传统。三、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