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隶书对书法的影响)

网友提问:

隶书书体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

优质回答:

隶书在书法历史还是比较重要的。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它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隶书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它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因为它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小秘书邀请,也谢谢你的提问。隶书在中国书法史和文字史上的地位都非常重要。

历史上把隶书的出现叫做“隶变”,是中国古文字和现代文字的分水岭。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隶书,也就没有现代汉字。

在隶书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的汉字叫“篆书”。这种“篆书”虽然有甲骨文和金文的区别,但是,都属于“篆书”系统。

篆书是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而来,书法象形的成分比较多,符号话程度不够高,书写起来比较缓慢。

既然文字成为语言的记录符号,那么,书写速度和应用的便利性,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我国周朝已经明确记载了,一些叫做“佐史”的官,就是记录宫廷贵族言行的。

这些“佐史”就经常用符号化的笔法来记载语言和事件,然后用篆书整理成正式的文件。这些潦草符号化的文字,就是最早的“隶书”。所以,隶书也叫“佐书”。

从春秋到战国,“佐书”这种书法,因为写起来比“篆书”要方便快捷,所以在基层文字工作者中非常流行。

到战国晚期,隶书已经非常流行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颁布的文字仍然是“篆书”,但是这些“篆书”有了新的规范,相对来说,比以前的篆书要简洁方便一些,已经比以前的篆书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叫“小篆”。

但是有意思的是。秦始皇颁布的“书同文”的国家规范字体,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使用,恰恰相反,隶书已经在流行,而且秦代的一些出土文物上,也是用隶书,有的还是铁器是铸造的隶书呢!

隶书又叫汉隶。因为隶书已经势不可挡,所以,秦始皇也没有禁止隶书,汉朝也没有禁止隶书。

反而,鼓励隶书,所以,隶书在汉代也达到了辉煌的时代。

由于隶书几乎是万民创造,所以,隶书的书法风格非常丰富多彩。

汉代末年,隶书也在创新,逐步生产了楷书,到东晋时代,楷书基本上已经成熟。

唐代完全实现了楷书为标准的国家规范字体。

假如没有隶书,楷书就不可想象。楷书写起来比隶书更加方便了,所以,也是汉字的现代化书法字体。

中国的文字能够在东晋到唐代实现文字现代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隶书,就是汉字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最接近我们现代文字的一种书法。

其他网友回答

隶书的出现,在书法史和文字史上都是个大事件,它破坏了造字的六义,变圆弧形的象形文字为方整的汉字,方笔的出现改变了篆书单一的笔法。

文字的演变

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西周青铜器铭文,再到把西周文字面貌进一步整合提炼,发展为点画均匀、结构严密的小篆。

工具的改变

文字记录的方法也从刚开始的刻制,到后来用毛笔书写。工具的改变,也促使着文化的发展。

“隶变”的产生

当用毛笔书写的文字越来越多,毛笔的性能也逐渐得到发挥。逐渐使篆书的“线条”发展成形态更为丰富的“笔画”。篆书盘曲蜿蜒的结构也逐渐转向了线条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最终孕育出隶书,史称“隶变”。

“隶变”的意义

“隶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文字的纵向形体转变为横向形体,使笔画与结构之间有了更多变化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隶变”对书法艺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国的文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隶变”后所产生的隶书,点画,结构比篆书更加丰富,使篆书中残存的一点抽象符号的“物象”全无了踪影。使文字从单纯的记录,进入到有精神意蕴的书法艺术。

隶书作品的形式丰富,有含蓄蓄稳健的《曹全碑》,有拙中有巧的《张迁碑》,更有率性随意的《石门颂》,都是后世学习书法的不朽之作。

我是“写字吧”,更多好文,期待你的【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隶书,楷书皆正书。为书法之本,之基础。凡学书者,皆应从此学起,是为根本。

其他网友回答

隶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隶书可以说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如果我们把从古至今所有的字体按历史年代排列在一起的话,如果让人来认的话,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包括我自己),估计都是从隶书开始能看懂写的啥了,之前的都根本看不懂。

我国各种字体发展的脉络

我们国家汉字发展的历史,从殷商甲骨文开始,到后来的楷书,这期间经过了六个阶段:

商代的甲骨文,从殷商出土的各种甲骨上发现的文字。

周代的金文,从出土的周代的青铜器上发现的铭文。

战国文字,从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各种竹简上发现的文字,包括秦国的石鼓文(大篆)。

秦代的小篆,秦朝的官方正式字体。

汉代的隶书。

魏晋至今的楷书。

我国字体发展的过程中,“隶变”是很重要的

隶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之前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古文字(因为一般我们都不认识),所以从小篆到隶书的改变可以说是一次飞跃。

之前这些古文字虽然也经过了各种的变化,但总的来说都是线条结构的变化,线条结构变得越来越规范、整齐,使得文字的象形意义降低,抽象意义越来越浓。

而隶书的出现突破了这种线条结构的框架,很大程度改变了原来的结字法则,通过对汉字的基本“部件”的简化、同化、分化、变构成新的形状等方式,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整。而且在书法用笔上,取代了单一的线条形态,使汉字的体势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学过书法的都知道,篆书基本上就是单一的中锋用笔,线条的粗细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写隶书的时候,笔法就丰富了很多,蚕头燕尾除了基本的中锋用笔之外还有侧锋,写的时候也增加了很多的提按动作。

而且隶书的结体风格也是多变的,从书法的角度去考察的话大致分三大类:

内紧外松:结字的时候内部比较紧密,而外部则舒展放纵,代表作是《史晨碑》、《曹全碑》。

内松外紧:内部笔画安排的疏松开朗,而外部却能伸不伸,有意收缩,因为它的字形方正,给人以一种疏阔大度的感觉,代表作是《石门颂》、《西狭颂》等。

第三种疏密留放处于两者之间的如《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等。

隶书的出现也促使了后来书法发展的自觉性,东汉末年开始文人阶层对文字的审美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有意识地开始进行艺术创作,于是有了后来的书法的繁荣发展。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分享,希望你能够支持和关注我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