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死对清朝灭亡有多大影响呢(慈禧太后的死对清朝灭亡有多大影响呀)

网友提问:

慈禧太后的死对清朝灭亡有多大影响?

优质回答:

个人觉得,影响是决定性的,毁灭性的。

清朝之所以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还能延续50多年,几乎全靠慈禧撑着。

太平天国一闹起来,清军玩不转了,只好默许地方自办团练,这一练,练出了一大堆地方势力来,靠着镇压太平军起家了。不少人还从外国人那儿买洋枪洋炮,甚至自己开始仿制,这才有了后面的洋务运动。

都说洋务运动给清朝续命,其实续命的同时也在折寿。推进洋务运动的几乎都是各地的地方大员,作为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北京基本上波澜不惊。人家自己搞着铁厂、船厂、枪炮厂、煤矿,还养着武装起洋枪洋炮的军队,谁还鸟你清政府这么一个只养清流腐儒的空壳子?

幸好清廷还有慈禧太后这么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这些人牛不牛?牛!但只要一提到咱老太后,一个个都毕恭毕敬,噤若寒蝉。为啥?

因为她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啊,实话说她不如男人有学问,但倭仁、翁同龢有学问,那又有啥用?女人掌家,靠的是两样,一是实际,二是算计。

啥叫实际?能看得到钱就是实际,否则就是虚的。今天总有男同胞抱怨说,现在的女人太实际了,非要有房有车,其实不是啊,自古都是这样。

比如,洋务运动要不要搞,保守派和洋务派都有自己的道理,谁拍板?慈禧心想,你说这些华夷、义利的我迷糊,但国库里没钱了是实实在在的,得赚钱,得不让洋人欺负,怎么办?机器工业干起来呗!

所以,后来那些洋务派都打心眼里服慈禧,拥戴慈禧,因为慈禧同意搞洋务,这就是他们的总后台啊,要不然他们哪能说得过那群老愤青呢?再说,洋务一搞,地方官们也都能多搂点钱了,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算计。慈禧是给了他们机会搂钱,还实现了裂土为督抚的小目标,但也暗中算计着他们呢。她清楚地知道这群督抚不是铁板一块,谁跟谁关系好,谁跟谁有过节,她都门儿清。更何况她还养着清流呢,你们不是搂钱吗?搂吧搂吧,说不准哪天我使个眼色,某个清流就能发动起一大群门生故旧参你一本,你这让我很为难呐!

就靠着这两条,慈禧一路控制着这群厉害的角色们走过了漫长的40多年。中间搞义和团她差点折了,因为几个东南总督巡抚互保,弄得她灰头土脸,但幸好她又趁机提拔上来几个,像岑春煊、瞿鸿机之类,还提拔了一些年轻留过洋的皇族,跟最具野心的袁世凯抗衡着,才一直没出事。

如果以慈禧对局势的把控力,清朝继续存活下去还是很有希望的只可惜她1908年就死了,而清朝在她死后不久也死了。如果她能多活些年的话,立宪肯定会继续进行,皇族内阁这种要命的东西也不会有,袁世凯也会一直夹着尾巴做人,地方上那些首鼠两端的督抚们也掀不起什么浪来。

说不准,中国真的能更稳妥地推进立宪,有一个虽说不上是波澜壮阔,但一定是很稳定平和的未来。

其他网友回答

慈禧尽管后世名声不佳,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等晚清的重大政治事件上,其决策是颇为人诟病的。

但慈禧的死,确确实实是历史给予清廷的致命一击。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原因在于慈禧的政治才能政治嗅觉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慈禧的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平衡术玩的贼溜,是真正的大师。如果参加奥运会,平衡木冠军估计是没跑的。

慈禧的平衡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制衡掌握得极好:

一、内外廷的平衡掌握得极好

所谓内外廷的平衡,其实就是历朝历代所说的宦官干政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平衡。

在中国的朝代更替之际,太监,或称宦官,阉司的身影始终若隐若现。比如东汉,阉党和外戚的争权夺利是东汉溃败的重要原因,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乱直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唐末的宦官甚至到了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当时唐朝最有战斗力的军队,神策军;至于明,由于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存在,明的大太监更是层出不穷。

尽管太监中也有一些名声不错的,比如唐的高力士,明末王成恩,近来有翻案趋势的魏忠贤,但整体名声是比较糟糕的,毕竟阉人,不男不女,所以清廷一开始定下铁律,太监后宫不许干政。

但到了慈禧,这一切都被打破。慈禧自己就是牝鸡司晨;大太监先有安德海,后有李莲英。总体而言,慈禧对于内外廷的平衡掌握得非常好。前期大太监安德海曾经恃宠而骄,但很快被山东巡抚丁宝祯以太监擅自出京有违祖制为由砍了,后来的李莲英就收敛多了,始终只听说李莲英贪财,但你真说他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坏事,你还是说不上来的。

原因何在?因为慈禧天分极高,她很快明白了其中真正的诀窍:安德海已经开始干政。这是触犯文官集团利益的。丁宝祯敢杀安德海,实际上是文官集团发出的警告,不能把手伸出内廷。所以尽管丁宝祯这一巴掌丝毫不给老佛爷面子,但慈禧不仅表彰了丁宝祯,而且开始约束李莲英,管好内廷,做好传声筒,不干预朝政。

这是慈禧的第一重平衡术,内外廷的平衡。

二、满汉平衡掌握得极好

以满制汉,满蒙联姻,是清的国策。

慈禧是严格执行这一国策的。

军机处的领班始终是满人,其中恭亲王奕忻,后期的端郡王载漪、庆亲王奕洭、宝鋆、文庆等都在中央机枢之地掌握了关键权力,针对迅猛崛起的曾左李各系人马做了有效的制衡。地方上的实力人物官文等更是有效制约了曾左李各系人马。

军事上,当八旗绿营被太平军打得七零八落,实力荡然无存的时候,慈禧迅速扶植了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军,依然能够有效制约湘军淮军楚军等各系人马。

只是,当僧王一败于八里桥,再败于高楼寨,满蒙八旗的力量彻底消失,这条以满制汉,满蒙联姻的国策在军事层面是彻底破产了。

但很快,慈禧找到了新的平衡术。

三、派系分化和制衡的平衡术掌握得极好

实际上,僧王死后,慈禧找到了新的八旗军事新星,即本隶属于湘军旗下的多隆阿。但可惜的是,多隆阿借故脱离湘军,北上陕甘平乱的多隆阿却死于叛军之手,本寄望于多隆阿的慈禧不免大失所望。

所以,多隆阿不是慈禧需要的答案。

慈禧的答案是分化瓦解曾左李。曾左李真要抱成一团,那就不是后来李鸿章所导演的东南互保那么简单,端掉同治光绪的龙床,干翻慈禧的凤撵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清廷先是支持左宗棠独立带领楚军扫平闽浙,自立门户;随后又大力扶持李鸿章组建淮军,三足鼎立。

这些,虽然前期有咸丰肃顺的功劳,但将这种平衡术玩到极致的,却是慈禧。

而且慈禧懂得不断调整各派力量的平衡。当左宗棠逝世,慈禧开始扶植张之洞;当李鸿章力量过大,慈禧又让帝党一脉的翁同阖掌管户部,掐住李鸿章的脖子,这些都是这女人政治手腕的体现。

除了平衡术玩的溜,慈禧虽然保守,但在大事上还是拎得清的。典型的比如对洋务运动的支持;决策出兵新疆,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等等。

当然,我这不是为慈禧开脱,毕竟她所有的目的都是保住爱新觉罗家族的权力。但她的手段确实非常高明,总体可控。

当然,这种制衡不是没有副作用。比如利用帝党的翁同阖制约李鸿章,却玩脱了。翁同阖一方面讨厌李鸿章,二自视同治光绪帝师,想的是光绪亲政,不懂得同仇敌忾,坑死了李鸿章,坑死了北洋水师,也坑杀了满清的国运。

但慈禧一死,这种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她的继承人没选好,前面的大阿哥溥雋因为义和团而被流放,后来上台的溥仪才三岁,摄政王载沣一上来就逼退袁世凯,又掌控不了局面,只能灰溜溜请袁世凯回朝;然后,搞立宪,这帮人又搞出个皇族内阁,彻底破坏了派系平衡。当时的力量是地方实力派汉族督抚和洋务派的力量已经非常雄厚,却让一帮草包皇族出来摘桃子。这是嫌死得不够快?

慈禧一死,也就带走了满清最后一丝国运,日薄西山,不亡也得亡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