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啥要放鞭炮(家里死人了可以放鞭炮吗)

网友提问:

农村,人去世之后,家里人第一时间要放鞭炮,为什么?

优质回答: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我是苏北农村的,但我常年在苏南打工。

记得92年,我第一次到苏南宜兴打工,工地就在农村建一个自来水厂,有一次正好村上有老人去世了,天刚亮就听到高升炮声,三声响过就没有了,我们上班以后才知道是有老人去世了,当时我们都很惊讶,人去世了还放鞭炮?后来才知道,这是风俗,也就是告知村民,他家有人去世了,好让人去吊唁,也叫吃豆腐饭,去世第二天,亲戚朋友就到场了,请的鼓乐手也到了,晚上唱的地方戏,我们都去看热闹,主家的热情更让我们出乎意料,主事的人手里端着盘子,里面有拆开的散支香烟,有花生瓜子,端到每个看热闹的人跟前,香烟瓜子随便拿,不要都不行,原来看热闹的人越多越好,说明主家人缘好,感到光荣,第三天去火化,又是高升炮一路,火化完以后直接送到墓地,又是一顿炮响,才算老人入土为安。

而我们苏北的习俗,老人去世以后,是不放鞭炮的,只有结婚生子喜庆的日子才放鞭炮,老人去世以后,主家会安排人撒信给亲戚朋友,来吊唁,也叫烧倒头纸,从老人倒下头开始,要送九顿汤也叫孟婆汤,还要找阴阳先生和日子,从老人生辰八字到倒下头的时间,选出黄道吉日,下葬头一天是最热闹的,所有亲戚朋友包括村民,都来吊唁,但是主家是有酒席的,很丰盛,当然所有来宾要随份子钱,晚上请来的鼓乐手,杂技,小品,歌曲,各显神通,当然这只是7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才有的待遇,这叫喜丧,70岁以下的人去世了,是不会又蹦又跳的,只能吹些悲哀的曲子。

我国是一个文明的大国,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5OOO年的传承,有的习俗也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一经改动,说不定人们一时难以接受,老祖宗的风俗,自有它的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每个地方地域不同,做的第一件事也不同,有的地域放鞭炮是告知家族的人,和街坊邻居有人去世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这里有个说法:“人生有三炮”。刚出生时要放鞭炮,予示着这家添口添丁,新的生命来到人间,大喜大贺。结婚时放鞭炮、礼花,予示着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走向了人生的正轨道。人去世之后,第一时间放鞭炮,予示人生走完了最后的历程,提示左邻右舍帮助办理后事,是一种报丧的方式,也是对死者进入天国的送行,谁家有老人,重病人,别人听见鞭炮声,十之八九就是报丧的信号。

其他网友回答

在农村有老人去世后,为什么家里人第一时间要放鞭炮,这种习俗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说法。

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是先帮老人洗脸更衣,更衣是帮老人穿上寿衣,然后放一排鞭炮,一排指的是排炮一小排。而有的地方是第一时间放鞭炮,然后洗脸更衣。

来说说在广东客家农村的老人去世,第一时间放鞭炮的原因吧。在广东客家农村一般都是先帮老人洗脸更衣,然后才放鞭炮。至于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有这两种说法。这也是听农村老人说的。

一、老人去世,第一时间放鞭炮是一种信号,目的是告诉村里人,家里有老人去世了,不能来家里串门。

二、老人去世,第一时间放鞭炮也是一种信号,每一个村都有一帮人专门打理丧事的,在村里打理丧事的一般都是受人尊重的长辈,放鞭炮的原因也就是告诉他们,有老人去世了,他们听到有放鞭炮的响动,就会第一时间赶来,安排老人后事。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民俗,在旧社会不是放鞭炮,是放三眼枪,三根并排的钢管按装在一起,装黑土药,类似如土造猎枪。虽然也叫枪,但他是专用于有人过世放响的礼器。

下面的三个小嘴放药焾子用来点火。最下端钉上长长的木棍,方便举高,更安全。因为点火后三响连响,响的快,所以老人们常用来比如急性子的人:看看你说话和三眼枪样。也有形容做事没准的人:我看你是三眼枪打兔子,不拿准。在旧社会,有人去世后,家人们会第一时间朝天放三眼枪,目的是通知街坊四邻过来帮忙。因为民间流行:红事叫,白事到。家里有人去逝,自己的儿孙们只能守灵,不能参于殡葬操办。

因身有重孝,不能去他人家请人帮忙,所以放三眼枪的形式通知乡亲。建国后,破四旧,加上文革过度打压(迷信),这种旧礼器都被废了。文革过后,殡葬恢复常规,因为没有了旧礼器,而改为放鞭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