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喝酒写下的诗有哪些(古代诗人喝的是什么酒)

网友提问:

文人酒中诗词的醉酒程度如何?谁是古代文人中最能喝的?

优质回答:

古代文人多爱酒善饮,个人愚见,其中位列前三的恐怕要数以下三位:

1.魏晋诗人阮籍。

阮籍生活于曹魏政权风雨飘摇、司马氏篡权在即之时,一心谨慎避祸,几次拒绝出仕。被司马昭催逼的很紧时,便喝得酩酊大醉,躲避过去。但总躲也不是办法,于是他主动要求做步兵校尉。当然,这并不是他想做官了,而是知道步兵校尉衙门库房里存有几十坛好酒。等到阮籍把那几十坛好酒喝光之后,便又打道回府,真是率真得可以、可爱。

就是这位阮步兵,在司马昭的高压政策之下,内心压抑,无处发泄,只得寄情山林,长啸醉酒。他常常驾着马车,载着一坛酒,一边打马狂奔,一边痛饮,待到无路之时,痛哭而返。

作为竹林七贤之首,阮籍留下名作《咏怀》八十二首。

2.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为田园诗人的鼻祖,陶渊明以其平和冲澹的诗风赢得后人的盛赞。陶渊明一生几次出仕,又几次隐居。做官仅为糊口,作诗才是最爱。当然,饮酒也是其最爱之一。留连田园,饮酒赋诗,成为陶渊明生活的全部。他把平淡的生活过成了一首首醇厚芳香的诗歌。《饮酒》一题之下竟然有一百二十首之多。在他的笔下,可以说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诗,以至于后人评论他时,竟有老陶因酒误子之说,也就是说他的五个儿子都是酒精婴儿,证据便是他那首有趣的《责子》诗。当然,我们客观地说,那首诗里其实是充满父爱的,也未必是其子弱智的佐证。

3.盛唐诗坛巨子李白。

李白的爱诗爱酒是尽人皆知的。当然,太白爱酒,与老陶在排场上是大不相同的。老陶生活清苦,能喝上酒已很满足,不论贵贱。而李白喝酒,则豪华排场得多,动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当然这与李白的身家有关。李白前后四次婚姻,有两次娶退休宰相的孙女为妻的经历。李白的酒华贵无比,酒量也非常人可比。”会须一饮三百杯“虽为夸张之言,但也能看出其海量,以至于喝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气得玄宗皇帝没办法,只得命人用冷水将其泼醒,来为自己谱写新诗。李白与京中其他七位豪饮权贵文人合称’饮中八仙”,可见其酒名之大。

令人神往感叹的是李白的死法。传说李白大醉之后,发现月亮掉在水里了,吃惊不小,连忙入水捞月,结果溺水而亡。这种”捉月而死”的死法,也带着李白身上那种浓厚的浪漫色彩,成就了诗仙酒仙的一世英名!

李白的名字已经与诗与酒融为一体,以致后人开个酒店,都要挂个“太白遗风”的酒幌子作为招牌与标志。

哈哈,太白遗风,香了诗苑,醉了青史!

其他网友回答

《西江月·遣兴》—幸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得那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儗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酒情有独钟!失意时,“借酒消愁愁更愁”,得意处,“一曲新词酒一杯”!每个读书少都有一片理想中的诗酒田园!

中国酒文化之所以在文人圈中如此兴盛:

一,从酒的特性本身而已就是发物,所以有助兴促发情感的功效

二,中国的大诗人大文豪大都在政治上不如意,借酒抒情的时刻特别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大部分与酒相关的诗词文章大都抒发不如意!

说到谁的酒最好呢?

根据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描写文人饮酒的“肖像诗”,我们可以看到: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依次为: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由此可见,焦遂的酒量最好,喝了五斗以后还能神情卓然的高谈雄辩惊四筵,可见酒量非一般文人能比!

其他网友回答

据说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饮品,像什么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等重要活动,都是必备之品。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也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品。

大家都知道,由于酒对人体的特殊作用,古文人中不乏对酒持情有独钟之人,其醉酒状态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目睹(这是啥心态?),不过看看现实我们身边的那些“酒萌们”,我想古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唯一鉴定古文人谁最能喝,醉到什么程度的线索,也就只有他(她)们自己的坦白交代了。

闲话少叙,现在就带大家一品古人诗词中的酒,看看究竟谁醉的更深,小打小闹的咱略过,专挑大个的来。

第一个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在密州(现山东诸城)知州任上写的一首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的大致意思是:我少年的理想就是,左手牵黄犬,右臂擎苍鹰,脑袋上戴着锦帽,身上穿着貂儿,带领千八随从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百姓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有了白头发,但这不算啥?真希望皇帝信任我,我会尽力杀敌。

苏大官人,恕我直言,您这酒后话在老百姓的形容里不太文雅,我就不说了。我只能说您这醉酒程度可评为三星级,你别不高兴,下面这位比您可爱。

建炎三年(1129),是李清照一生中最不幸的一年。丈夫赵明建康(故城在今南京市)病亡,又有金兵南下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写了著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比的伤心寂寞冷,借酒消愁。

才女李清照的酒量是不错滴,在经历了亡国、丧夫的打击之下,你要是以为她真的只喝了“三杯两盏”,只能说你经常被女人骗,词中所以“淡酒”不过是艺术表现手法,是为了牵出风之“急”,不然怎么会连大雁飞过去,都错看成自己的旧知己,一看就是喝高了。

最后大人物出场,这个大人物可了不得,作诗1500首之多,有酒味儿的170多首,对,就是李白呀!我看他醉的不要不要的就是《月下酌》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政治不得意,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孤寂忧愁哇!也只有李白,邀请明月和孤影一起喝酒,这真是醉了,醉的还不轻。

我认为最能喝的就是李白,没错,就是他。

其他网友回答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