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到北宋灭亡(宋仁宗是北宋吗)

网友提问:

北宋的灭亡与宋仁宗的仁政有关吗?

优质回答: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北宋灭亡与宋仁宗的仁政没有必然关系,仁宗对北宋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北宋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和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有与徽宗赵佶时期皇帝的昏庸、官员的无能有关。

宋朝自太祖赵匡胤立国以来,为了压制武人、稳定国家,奉行“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和糟糕的行政体系有关。

士大夫

“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导致了文官系统的迅速坐大,士大夫的地位骤然提高。北宋时期的文官个个号称自己“上马可治军,下马可牧民”,结果就是一边打着败仗,一边打压真正的武将。

士大夫群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宋朝四面受敌,兵临城下的时候,宁可打断脊梁骨用钱财买平安的时候,都在想着打压武将。

北宋时期,从皇帝到士大夫群体对武将的无条件打压,造成了北宋军队的羸弱不堪。

行政体系与政策

北宋对文官的待遇是极好的。

科举出来的给官,官员推荐的给官,大臣的子孙受恩荫的给官。

这些官员诗词文章大多出众,但是大部分不会处理政务,所以就聘用了很多小吏来处理政务,也就是俗称的师爷。

这些情况造成了宋朝大量冗官的现象。而冗官导致了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北宋赈灾

北宋时期,对受灾百姓的赈济可谓是“头痛切头,脚痛切脚”。不论什么灾难,青壮一律充军,编做湘军。

一群难民组成的军队,只能干干力气活,战争期间没有一点战斗力,还需要国家发响养活。

这种情况造成了北宋时期的冗兵现象。

冗兵、冗官就造成了三冗问题。

三冗问题严重拖累了北宋的经济,百姓承担重赋,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士大夫群体无原则、无底线打压武人,造成了北宋军队羸弱,战斗力严重不足;加上宋国周边国家一个比一个能打,内忧外患之下,北宋的灭亡是必然的。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北宋第四位皇帝。

真宗自澶渊之盟后,沉迷封禅,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粉饰太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

仁宗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善于纳谏,让百姓休养生息。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

虽然仁宗赵祯没能改变宋朝的根本问题,但是其仁厚的风格,使得仁宗在位年间,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

所以,北宋的灭亡与仁宗期间的仁政没有关系。仁宗施行的仁政,有效缓解了大部分国内经济问题,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1、汉人王朝官僚制度永远存在的隐患,便是皇权和相权之争。一般如果二者平衡,国家就繁荣娼盛,如果二者失衡,国家就危亡了。北宋末年皇权开始膨胀,皇权膨胀的症状一般就是太监弄国,所谓的北宋四奸,2个太监,2个弄臣,充分说明北宋末年皇权已经膨胀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相应的北宋末年朝内已无大臣主事了。这时候国策就会出现问题。

2、宋王赵氏历来就对征讨契丹作为私人恩怨来看待的,所谓国仇家恨,经常会有不理智的行动。宋太宗灭北汉后强行征辽就是例证之一。那么在北宋末年,辽国已经丢失五京里的四京,只占有南京的一小块地方,夹在宋和金之间,这是金已经占领了东起大海,西到阴山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是大国之一了。宋却在赵家私仇的驱动下,去愚蠢的想要联金灭辽,且不说澶渊之盟依旧是有效的盟书,不应随意违背。简单的国际战略分析,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辽的存在是金和宋之间的缓冲带,是对宋百利而无一害的情况。

3、如果宋廷还有做事的宰相的话,这时候应该以澶渊之盟的名义派兵帮助兄弟辽国防御金国,并联合高丽,西夏,回鹘,女真来调停金辽之争(当时辽国皇帝躲在阴山,在南京的太后已经同意作为金国的藩国),保持辽金对峙之局。然而,遗憾的是,朝中无大臣。

4、宋王愚蠢的决定进攻辽国南京,而且竟然可耻的失败了。。。真是无语。

5、最后说到,北宋的溃散。北宋在科技没有发展到充分阶段的情况下,就冒然改革唐制,建立集权的中央统一控制军权,这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弊病,因为当时通信手段还不行,从东京到西京都要快马狂奔一天才能到,不用说对国家各个边远地区了。再加上还牵涉到命令的发出等级和命令验证的方式,总之,当东京被攻陷,宋中央ZF完蛋以后,结果就是全国的军队就乱成一锅粥了,一直到南宋ZF建立,才恢复了军队的统一调度问题。这时我们就看到唐军制的优点了,唐朝即便中央ZF彻底崩溃,四处乱跑,各节度使辖区依旧可以自行管理,自行做战,即便唐朝灭亡,也没有出现异族大规模入侵的情况,因为中央ZF虽然完蛋了,各节度使反而更强大了,而且不受约束,甚至经常侵略其他民族。。。

总结一下,宋亡其实就2点原因。1、 是皇权膨胀,导致国策决策失当,所谓庙算就输了;2、超时代建立过于集权的军事管理制度,导致抗风险能力降低。其实明朝看到了这一点,就部分的恢复了唐军制。最后,当年澶渊之盟的时候,双方都发誓,若违此誓,必遭天谴。宋王果然违了誓言,果然就被天谴了。

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冗官、冗兵、冗费,重文轻武!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被称之为“仁宗”?宋仁宗“仁”在哪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宋仁宗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说他才是真正意义上能被称为是“仁宗”的人,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宋仁宗为什么会被人这样认为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呢?难道其实都不行?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曾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通俗点解释,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想要做到这两点,那绝对是。所以,从开始,到灭亡,大大小小500多位皇帝中,只有六位皇帝得过仁宗的庙号。

他们分别是:宋仁宗、仁宗李仁孝、仁宗、、、爱新觉罗(帝)。

其中,宋仁宗赵祯是中国史上第一个被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并且,也是至今唯一一个没有任何质疑声的皇帝。其他的五个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有些名不副实。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是西夏仁宗李仁孝,他的最大贡献,是在西夏实行科举制度,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院。在他的领导下,西夏人民得以全面汉化,儒学也成为西夏的正统国学。也正因为此,他的庙号才得到儒家最高标准的“仁”字。

至于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和元仁育黎拔力八达,也都是同样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是因为他们让儒家学说在他们的国家盛行起来。当然,这三位皇帝也外族皇帝之中,也算是比较仁慈,但也仅仅而已。

至于明仁宗朱高炽,主要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但因为他实际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很多政策都还没来得及实施,所以他这个“仁宗”,更多是对比出来,因为他爷爷和父亲都太过凶狠,所以对比之下,他显得格外仁慈。

至于,最大的作为就是干掉大贪官,以身作则推行节俭之风,但问题是,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这时期还发生了白莲教之乱,鸦片也开始流入中国,清朝由盛转衰。从这层意义上说,嘉庆这个仁宗,应该是最名不副实的一位。

那么,很多人肯定会很好奇,宋仁宗赵祯的“仁宗”称号,凭什么就是?首先,这位宋仁宗赵祯,他是第四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那位“狸猫换太子”的主人公,他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其次,这位宋仁宗赵祯,是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我给大家说两三件事情:

有一次宋仁宗来到一个妃子的寝宫,一进门就说要喝水,妃子给他倒了一大碗水,结果他一口气全部喝完。妃子就好奇的问他,既然你这么口渴,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叫下面的太监给你找水呢?

宋仁宗却说,我在路上的时候感觉渴了,往后面看太监和宫女都没有带水。假如我在路上告诉他们我渴了的话,领头的太监看到这些人没有准备茶水,之后肯定会处罚这些人,所以我只好一直忍着,免得他们被处罚。

第二件事,是宋仁宗有一次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后,就劝他说:“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

结果宋仁宗却对皇后说:“如果我昨夜吃了羊肉汤,御厨们就会将它当成是惯例,以后夜夜宰杀羊羔,这样算下来,就会有不计其数的羊羔被宰杀,现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朕宁愿忍一时之饿!”

第三件事,是宋仁宗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

正所谓小事见真知,从这三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宋仁宗真的是一个可以把自己的享乐,放到别人享乐之后的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北宋灭亡从斧光烛影时就注定了。

不得不说,赵匡胤和赵普这一对在宋朝初期的组织架构设计时,真的是做到了尽善尽美。

宋朝几乎避免了前朝犯过的所有错误,没有权臣当道,没有外戚专权,没有宦官扰乱朝纲,还把最麻烦的军权拿了回来,真的是把所有问题都完美的解决了。接下来只要天下一统,拿回燕云十六州,以长城一线为基石,逐渐压迫草原,成吉思汗都不一定能成事

我是相信,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对军队建设和边防布局是有自己的谋划的。

结果一场斧光烛影把一切都毁了

赵光义比他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没有能力北伐,却毁了他哥留下的精锐,那可都是百战之师啊

对他哥留下的政策没有任何完善的能力,只是吃老本

以至于后来人把崇文抑武当成了祖制

没有了筋骨的大宋能活这么久完全就是靠初期那些名臣维持下来的结果,后来吏治败坏以后,宋朝完全成了一个空架子,想想金兵南下时,宋朝那荒谬的一幕,多可悲……

其他网友回答

宋仁宗一朝,西夏立国,李元昊称帝,宋与西夏爆发长达数年的战争,宋仁宗连吃数个败仗,折损精兵强将无数:

1三川口之战:宋军副总管刘平、勇将郭遵阵亡,宋军全军覆没。

2好水川之战:任福所部全军覆没于好水川,包括他儿子任怀亮、勇将王珪等数十名将领。

3定川寨之战:宋军近乎全军覆没,葛怀敏等十五名将领阵亡。

庆历四年年,北宋终于向西夏议和,达成庆历和议。

  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银五万两后来改为25万两。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西夏以称臣的虚名,换得宋朝每年赔款暴增的实利。

宋人在与西夏谈判时,要求李元昊依旧称臣,西夏表面应允,但要求宋朝将每年对西夏的岁赐暴增至二十五万。

“(元昊)所获者大利,所屈者虚称。岁赐暴增至二十五万后,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25万两、茶二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合计银27万2千两,绢15万三千匹,茶叶3万斤。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梓州路绢直“增至三千以上”——《续资治通鉴长篇》

宋割地西夏

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栲栳、镰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

而与此同时,辽又迫宋增加对辽馈送的金帛数量,史称“重熙增币”。

1042年,北宋与辽达成增贡合约,宋方每年对辽的“助军旅之费”提高到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在向辽、西夏送岁币的同时,宋朝仍要费巨资养军。宋仁宗在位时,宋朝的冗兵问题严重,所有军队规模远远高于宋朝其他几位皇帝在位时期,全国有1259000军队,军费占赋税的十分之七。

《朱子语类》卷一一〇《论兵篇》记载:“本朝财用不足皆起于养兵,十分中八分是养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

北宋国家收入的大部分被拿来养兵,但是这些财物却有很大一部分被宋朝官员贪污,导致军队装备极差。

根据《宋史》记载,“京师所制军器,多不锋利”、“天下岁课弓弩、甲胄入充武库者以千万数,乃无一坚好精利实可为备者”“诸州作院兵匠乏少,至拘市人以备役,所作之器,但形质而已。武库之吏,计其多寡之数而藏之,未尝责其实用,故所积虽多,大抵敝恶”“因循弛废,兵不犀利”。

而宋朝绝大部分军人战斗力极差,实际待遇极差。

“禁军大率贫窘,妻子赤露饥寒,十有六、七”;

“主将克剥至重,莫甚于今日,私役之弊,买工之弊,差使营运之弊,未尝少革”;

“而为军士者顾乃未尝得一温饱。甚者采薪织屦,掇拾粪壤,以度朝夕。其又甚者至使妻女盛涂泽,倚市门,以求食也”;

仁宗时,在宋夏战争中军人受重伤也仅有2000钱。

“庆历中,西方用兵,刘平、葛怀敏失律,士卒死伤数万,方赠官,超绝推恩,子孙至及二十人者;士卒用命被重伤才得钱二千,何其薄。”

在西夏建国前,李元昊的叔父山遇惟亮极力反对元昊独立的,李元昊欲将其灭族,山遇惟亮带妻、子共二十三人逃往大宋。

己酉,鄜延路钤辖司言,赵山遇遣人至金明县,与都监李士彬约降,已令却之。诏钤辖司及环庆、泾原、麟府等路各谨斥候,如山遇复遣人至,但令士兵以己意约回,务令边防安静。——《续资治通鉴长编》

山遇惟亮心向宋朝,熟知西夏虚实,知兵懂兵而且在西夏威望极高,宋朝本来可以借此机会深入了解西夏的军情,做出合理的军事对策来遏制元昊的独立。

但对宋仁宗而言,边防安静才是最重要的,宋朝边防的郭会和李渭自然也秉承上意,因为害怕得罪李元昊,将山遇惟亮绑起遣送回西夏。元昊命人将山遇惟亮绑在山坡上,用乱箭射死。山遇惟亮死后不久,同年十月,元昊称帝建国。

宋仁宗四十多年的统治时期,一方面北面的幽云无法收复;另一方面西面的战事屡屡受挫,只能坐视西夏称帝。

二、内政

1、“三冗”问题

宋仁宗在位时,宋朝的“冗兵”问题严重,军费占到赋税的十分之七,巨额军费让宋朝并不富裕。

“冗官”:宋仁宗时,全国共有320多个州县,这些州县的百姓要供养20000多名官员。

而宋仁宗时期的“冗费”问题也是极其严重。

所谓冗费:是指皇室每年要举行各种祭祀庆典活动,修建寺庙,进行各种赏赐。这些费用也很惊人。

《资治通鉴》中评价宋仁宗身虽节俭而好施于人。意思是自己很俭朴,但对他人的赏赐很厚。

“闻耆旧之人言,先朝公主在宫中俸钱不过月五千。其馀后宫月给大抵仿此……窃闻近日俸给、赐予比于先朝何啻数十倍矣”

宋仁宗时期的“三冗”问题,已经使宋朝国库入不敷出,表面繁荣其实很穷。面对庞大开支,宋朝加大百姓的税收,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宋仁宗时期的土地兼并问题极其严重,由于宋朝实现的自由买卖土地,公卿大臣手里有大量土地,占地千顷以上。

宋仁宗末年“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导致“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

《食货志》中记载当时宋朝:“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欧阳修评论说:“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

宋仁宗时存在严重“诡名户”问题。

宋朝规定单丁户,也就是只有一个男丁户不收税,对“女户”也就是女人当户主也免税。利用这一漏洞,出现很多隐匿不报的问题,出现了“诡名挟户”、“诡名寄产”、“诡名身户”等问题。导致宋朝税收逐渐减少,导致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诡名户问题导致宋朝税收减少,而“三冗”问题无法解决,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养这么多官员。于是宋朝只能再次增加税收,加重百姓负担。严重压榨导致在很多没有战争与灾害的地方,仍然出现杀婴习俗。

两宋役法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阶层,徭役相对较轻,但税收非常高。

负担严重造成农民逃散,农民起义在宋仁宗时期达到高峰,

据当时主管宋仁宗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记载:“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景德会计录》,皆增及三数倍以上。”比如“景德中收商税四百五十余万贯,庆历中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余贯”。

在宋仁宗刚即位的时候,宋朝的米价是这样的,每公石399文,

在宋仁宗执政晚期,米价已经变成了这样。

宋仁宗以前,虽有凌迟之刑,却为个别现象,而据《通考·刑制考》记载:“凌迟之法,昭陵(宋仁宗)以前,虽凶强杀人之盗,亦未尝轻用,熙丰间诏狱繁兴,口语狂悖者,皆遭此刑。”

同时,在宋仁宗时期开始滥用刺配之刑。

宋仁宗时代,开始着手进行黄河改道的工程,要是把黄河引到向南,但这在当时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这一举措给北宋带来了沉重打击。宋朝河北地区出现黄泛区,被毁坏大半。

“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

“六塔之役,水死者数千万人,穿土干禁忌;且河口乃赵征村,于国姓、御名有嫌,而大兴臿斫,非便。”——《宋史·河渠志》

黄河附近是北宋的经济核心地区,河北重镇镇定被毁,千顷良田成为沼泽地,兵源从十万之众锐减到两三万人,可以说镇定州被毁了一大半。

三、后宫

宋仁宗的父亲真宗宠幸了刘娥身边一个姓李的宫女,这个宫女幸运地诞下了一个男婴,名为赵祯。刘娥便将这个孩子抚养在身边,视为己出。后来宋真宗力排众议,册封刘娥为皇后。宋真宗晚年体弱多病,很多政事都是与刘娥共同商议,后来宋真宗驾崩,十二岁的赵祯便登上王位,而皇太后刘娥奉先帝遗诏有处理军国事之权。

仁宗15岁册立皇后了。仁宗最开始看中了王蒙正的女儿,据说此女“姿色冠世”,刘太后把她许给了自己的侄子刘从德。

同年,又有两位女子进宫,仁宗心仪张氏,但是刘太后更喜欢郭氏。宋仁宗拗不过强势的母亲,只能迎娶郭氏。

后有人告知仁宗他的生母是李宸妃并非刘太后,宋仁宗受不住这个打击,将所有的愤怒全都发泄在了刘太后的宗族之中:他废了郭皇后,更换宰辅,清除了刘太后在宫中的势力。

因废后之势,诸多大臣纷纷上疏,比如富弼就说“自太祖、太宗、真宗三后抚国凡七十年,未尝有此”,言官要求赵祯收回成命,但结果都是“不报”,赵祯压抑多年的愤怒程度可见一斑。

景祐元年,赵祯再次选妃,本来相中陈氏,奈何其出身不好,又被群臣否决,最终立真定曹氏为后。

从赵祯的这段感情历程来看,所立两任皇后,皆非其本愿。前有刘娥控制,后有廷臣干涉,赵祯急切的想摆脱这种“枷锁”,逐渐产生了“叛逆”行为。

几年后,刘从德暴毙,王氏被封为遂国夫人,赵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许入禁中”,两人得以旧情复燃。

爱屋及乌,赵祯对遂国夫人的孩子刘永年也非常好,刘永年四岁进宫,宋仁宗一直将他留在身边,直到十二岁的时候才放出宫。

宋仁宗宠幸张贵妃和她的妹妹,的张美人和张贵妃去世时,曹皇后依然在世,宋仁宗便不顾曹皇后的颜面先后追封她们为皇后。

宋仁宗在柳女官值班的阁中见到韩虫儿对她一见钟情,不顾天气严寒当即就在阁中宠幸了她,导致受寒生病,不久驾崩。韩虫儿却闹出了宋仁宗遗腹子的闹剧。

由于仁宗早年无子,便选了宗室子赵曙(赵宗实)在四岁时被选入宫,作为仁宗的养子。而后,仁宗长子出生,赵宗实就被送回了原来的家。他的父亲濮安懿王非常高兴,将他抚养成人。濮安懿王逝世后,赵宗实非常伤心,为生父守孝三年。

不料仁宗的三个儿子却接连早夭,此时仁宗想再次召赵宗实入宫。赵宗实却不愿再做“储君”,于是借着为自己父亲守孝的名义一再推托。直到仁宗去世的前一年,赵宗实改名赵曙,在百官的劝谏下进宫。

赵曙进宫后,朝廷上也有一些大臣中意别的人选,反对立赵曙,于是天天跑去仁宗面前说赵曙的坏话。仁宗离间的话听多了也慢慢开始对赵曙产生了怀疑,开始冷落赵曙。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有仁宗皇帝带头,赵曙身边的下人也开始冷落他,在这样的环境下,赵曙也变得越来越多疑,以至于不敢吃宫里的饭菜。每次都是曹太后派人给赵曙送去吃食,赵曙才肯吃下。

最终,赵曙的精神终于崩溃。

执政四十多年,国家百年无事,人才不可谓不盛,军兵多于前代而仅能守土、财赋倍于过往仍入敷不出。以宽仁施政待人,赵祯完美的诠释了仁宗这个角色,可由于他的宽厚性格致使早期权臣执政打压清流,改革弊政时也无法制衡各方势力,最终半途而废,对外也难以保境安民,丧军辱国。


为您推荐